(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9 次) 时间:2000-09-05 18:40:36 来源:信海光 (信海光) 原创-IT
我与网络的一段旧事
翻以前的邮箱,翻出了这封信,旧事原来不堪再提,但是已经过去,我心早已平复,回头再看还是很有意思的。信是年初的。
还有一个缘故就是在这次电脑报评奖颁奖会上遇到了陈彤,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内容总监了。
第一次认识他是在99年初的一次采访中,那个时候新浪还很小,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那时候我在法制日报实习,后来在书生的沙龙上又遇到他,那时候我代表的中国青年报,在李学凌所在的电脑网络部,陈彤很吃惊的说:“你不是法制日报吗?”我很尴尬。
后来又遇到过几次。
后来是毕业找工作
突然就相中了互联网,一头就想钻进去。
于是是科利华、金山、联想科技最后是新浪(正好当时有个政策他们可以解决户口)
那时候一心想做互联网新闻,认为这很时髦,就去陈彤那里求职。
陈彤派了一个小姐给我考试,然后有一个编辑开始谈做网络新闻的辛苦。
后来我被拒绝了,说是我不适合。
后来看了刘纫的陈彤主编新浪于是明白
新浪从来没想过做内容原创
尤其是新闻原创。
二千年的二月份是个网络泡沫的典型时期,
在这个月,我西安交大的一个本科生朋友仅凭一份策划书就在深圳圈了一千万做网站。现在他仍旧拥有这一网站10%的股份,而此前,他是甘肃农村的一个穷学生,这个夏天,他的妹妹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学杂费要交万多元,有了互联网,他就不用愁了。
我当时也是想在网络上圈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却终于失败了。
失败了也没什么,因为有很多人都失败了,比我更惨。
我失去的仅仅是在我理想的网上家圆做新闻的机会而已—–但这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因为它不需要。
至于去电子商务,纯粹是机缘巧合,而不是象某些人说的一样,费尽心计。
互联网使很多人看见了圈钱的机会
同时也使很多人看见了类似于理想主义的机会—包括我自己
如果这个时期也算个历史的话
那么下面这封信也就是史料之一了。
陈彤先生:
> 您好,我是信海光,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曾经采访过您—我曾经就第四媒体的事情请教过,后来又多次谋面。或许正是因此您对我有点看法:怎么这人老换媒体?可靠吗?
> 今天是就工作的事情想与您深入沟通一下,主要是我这次求职的事情。很有些话想说。
> 与文小姐交谈后知道,公司这边可能是怕我适应不了这边的比较枯燥的编辑工作,干不长就会跑——新浪作为国内ICP的龙头,太没有自信了。或许是您还不懂我的感情。(我天天呆在计算机前,何曾厌过?),也不懂我对新浪的感情—用感情两字一点也不夸张,在新浪上,我曾经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呵。
> 今年毕业求职,我主动放弃新闻单位,选择网络界,就是因为我对它有信心,当初我想,既然要到网上做新闻,非新浪不去。
> 不是因为新浪是老大,也不是它要上市,,,,,实在是因为,,它确实能给我一个在网上做新闻的理想平台。我自信凭我的实力不需要存在把新浪作为一个暂时栖身地的想法,户口什么的我其实立刻就能解决(已有公司给我接收函了),我需要的是一个高的起点和一个大的发展空间—–转向网络后,我最大的理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时候能够做中国的第一代网络记者。而且是最好的。
> 也许是您以为我狂妄,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又怎能称好士兵?况且,我也深知“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至少,我不是个懒人。
> 中国的网络业才刚刚起步,需要思索的东西很多很多,大概您也看过我在网上关于《网络时代精神》的文字,我觉得新浪以后一定会缺原创方面的人员,,而且,在网上写东西,往往需要一种速度感和冲击力。我适合网络,报纸不适合我,我讨厌做长篇大论的东西-尽管以前做过很多,我喜欢就刚刚发生的事情做反映,我喜欢速度,因此,我喜欢新浪。
> 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等新浪的消息,在这之前所有的好消息都令我更加期盼新浪的消息—–我多么想放弃所有的好消息!
> 是我简历做得太厚,还是我谈话态度不认真,还是—-总之新浪不要我。
> 您想不到互联网对一个做新闻的年轻人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但这是真的。
> 真的,做网络我只想去新浪
> 所谓枯躁,是我做出选择以前就想通了的
> 而且,我不相信新浪会永远只做文摘。
对互联网和很多人是又恨有爱
对新浪也是
如果说我贴这篇东西有什么私心的话
也就是想证明我曾经很爱新浪。
但爱有什么用
新浪不是互联网
新浪是个企业
往事已乙!
新浪的很多人是很不错的
比如他以前的人事主管,那是我见过的最热情的人,他脸上永远带着笑容,好象用不疲倦的样子。
如果我记忆还好的话,他应该叫崔翔,可惜现在已经离开了。
还有陈彤,这次见他依旧是形容不改,非常随便的装束。他举起杯子说:“其实—你和新浪还是有缘的。—以后多合作呀。”有点尴尬,可我知道他的苦心,自然他是爱新浪的。
我当时表现有点不自然,如果他看见我的贴子的话,自然知道我的感觉。
还有电商的梁公军,是这个年轻的敬业的经理人把我找到新浪,结果给他添了很多麻烦,非常不好意思。
或许本身就是我们的理想错了。
不谦虚的说。
那所研究生学院的最能干的毕业生中有两个去了新浪
还有一个是个女孩子
三个月后也辞职了,因为户口的事情她甚至赔了新浪三万块钱
但她仍旧走了——-后来还是做媒体。
离开新浪我们都付出了代价
她是主动的,我是被动的
但我不知道如果没有那么多事情发生的话我会不会也选择主动退出。
理想的东西自然是非常容易破灭的,也不宜深究因果。
但对错却是难以看穿的。
如果新浪是个网络
我其实是爱它的,象许多人一样
如果新浪是个商业平台
横横—————-
人有时候是很矛盾的
尤其在网络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