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3 次) 时间:2000-05-13 22:49:56 来源:柯志雄 (karate) 原创-IT
[2000年1月] 柯志雄
时间过得真快,日历一下子翻到了2000年1月,但电脑市场的变动看起来一点都不比时间变动来得慢。1996年,美国华尔街日报高兴地告诉美国人民,在中国的33.4亿美元PC市场上,IBM公司已超越Compaq公司,成为最大的电脑供应商。此时他们关心的并不是美国品牌还是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占先——这在当时似乎是无庸质疑的,而是美国的哪个品牌卖得更好。然而到今天,在中国市场上国外品牌囊括前三名的历史已经一去不返,在每个地区市场我们都难以预设性地对国外品牌、全国品牌、地方品牌市场力量对比进行分析与预测。(注:本文中全国品牌指的是全国性的国产品牌;地方性品牌指的是在公司在公司总部所在地区的销售占总销量50%以上的电脑品牌,其中部分品牌可能在华东以外的其他地区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华东是电脑厂商必争之地,品牌云集,不但有红壹佰、东海、华东、广电、快威(杭州)、福中(南京)、鄱虹(南昌)等数量众多的地方品牌,联想、方正、长城等全国品牌,还包括DELL、HP、COMPAQ、IBM等国外品牌。由于一些电脑公司的财年并不是从1月开始的,而还有一些公司椐称统计尚未出来,因此无法依据实际的数据对1999年的品牌电脑市场格局进行描述。以下是对华东品牌电脑市场1999~2000年市场格局的分析与预测,主要侧重于全国品牌与地方品牌的对比。
华东的地方品牌也有过“好日子”,曾经有过一些品牌锐意进取,希望跨入其他地域,但多半未果。1999年是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全国品牌步步逼近,地方品牌逐渐“攻”少“守”多。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跨入新纪元,但从经营的角度讲,地方品牌是否能顺顺当当地跨入“新纪元”?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地方品牌的前景堪忧!
1999年,是中国电脑市场热闹的一年,全国品牌成为每个地区电脑市场活动的中心焦点,这点也映射在华东的电脑市场。尽管华东的地方品牌在1999年也推出了许多市场活动(例如红壹佰的股皇、东海的金钥匙等),但即使如此,在华东媒体与用户谈论的中心还是偏重于全国品牌的动作,尤其是有关价格变动的动作,无论是长城4999元的“飓风行动”、实达3999元的“世纪换机”、 联想3999/4999 元的第四代全民电脑、海信5299 元的金色回归、TCL 4888 元的非常电脑,还是台湾地震后联想、长城等厂商宣布的涨价莫不在华东的电脑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全国品牌在华东市场影响力的增强不仅反映在市场活动,还表现在销售上。虽然华东作为一个重要市场,在1999年的总体市场有较大增长,但看来全国品牌在这一增长中获利更多;全国品牌步步逼近,地方品牌“守”多于“攻”。比起1998年,联想1999年华东区销售增长超过100%,最后结果尚未公布,但1999年初的25万台目标看来不成问题,此为一例。1998年1月至10月中旬,东海电脑产销超过9万台,同比1997年增长120%,上升势头似乎不错,但到了1999年,情况即发生变化。据知情人士透露,1999年东海的销售目标为12万台,没有完成,此为另一例。再让我们看看红壹佰。
以下为红壹佰1999年11月底统计的产品各地销售分布状况表
*根据红壹佰提供的数字,1999年1月~11月底完成的销售总量为16.08万台,下表的1999年全国销售总量为红壹佰的预估数)
年份 全国销售总量 华东 北方 中南区
西区
(万台) 销量
(万台) 所占比率 销量
(万台) 所占比率 销量(万台) 所占比率 销量(万台) 比率
1997 3.02 1.88 62.3% 0.49 16.2% 0.46 15.2% 0.19 6.3%
1998 12.63 6.9 54.6% 2.09 16.5% 2.33 18.5% 1.31 10.4%
1999 17.5 10 57.1% 2.9 16.6% 3 17.2% 1.6 9.1%
17.5万台的销售量恐怕是华东的地方品牌厂商所能提供的最高的数字了,(根据该数字,红壹佰预计自己能名列全国约第4~5名),我们是否能由此为地方品牌松一口气呢?
1997年到1998年,红壹佰不但销售总量从3.02万台上升到12.63万台,而且开始迈出华东。华东所占的比率从62.3%下降到54.6%,下降了7.7个百分点;北方区、中南区、西区的销售增长均快于华东区;华东以外地区的增加的销售量占总销售增长量的将近一半。从绝对数量上看,红壹佰在1999年的销售量上升了38.6%,姑且不论这个数字与整个华东市场相比意味着什么(慧聪技术市场信息研究所数据表明上半年中国PC销量增长38.79%,华东市场的增长快于全国市场的增长。部分电脑厂商的相关负责人认为1999年华东整体市场不低于50%),但华东销售在销售总量的比重,不但没有延续1998年的势头,反而从54.6%上升到57.1%,上升了2.5个百分点。另外,由红壹佰提供的数据来看(红壹佰至1999年11月底于上海完成销售3.7万台,金额为1.81亿元),其平均价格4892元,比长城4999元的“飓风”价格还低。
或许只依据这样的数据就得出结论有过于武断的嫌疑,但退一步说,如果华东的地方品牌电脑的经营出现危机,地方政府是否会“托市”?从最近的例子看,可能性不是很大,即便这种情况发生了,力度也不会大,最终还是得靠用户的货币投票决定存活。让我们看看数字背后的不同市场力量状况,从这个角度看去,地方品牌也没能找到可以让自己乐观一些的依据。1999年是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全国品牌在华东市场取得了过半的市场份额。
用户关心什么?价格、产品质量、服务。而前两项跟厂商的规模密切相关。PC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地集中到几个全国品牌的“碗”中——在IDC统计报告中,1999年第二季度方正电脑第一次跻身亚太10强,而联想在第三季度则攀升到第一的宝座,这种趋势对哪一方更有利?
慧聪的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中国的PC市场销售量为219.98万台。综合一些厂商负责人与其他外部信息源的看法,去年全年全国PC市场销售量在500~600万台左右,其中华东地区的销售量将近100万台。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1999年联想、长城、方正、实达等品牌在华东的销售量超过50万台,地方品牌的销量即便按最乐观的态度推算也不会超过25万台。哪怕把这个数字“切”给15个地方品牌(实际上华东地区的地方品牌不止15个),每家的平均销售量也不过16667台,即每天46台。规模是PC进入微利时代最关键的一个因素,这样的一个量如何保证厂商的规模?
由于PC与一般产品相比,复杂性和价格的波动程度很高,1998年前(含1998年)全国品牌对地方的市场和用户的响应速度不快,给了地方品牌滋润的生长空间,这是1997年前后许多地方品牌能冒出的主要原因。然而全国品牌在华东市场的不利因素在1999年得到了很大的克服。在原有的技术服务体系之外,1999年联想电脑公司在全国成立了10家规模较大的客户服务中心,2家设在华东,2000年将在华东再开设2家,而其电子商务系统已于去年6月25日正式开通;方正在1999年的8月开通网上定单系统,在这之前的3月15日斥资6000万元成立的“世纪航程”客户服务体系也宣告正式启动的,客户服务体系包含的在全国13个城市设立的13家培训中心——4家在华东,近200家授权维修站中华东占了1/4强。地方品牌原来赖以生存的滋润空间还复滋润吗?
2000年华东PC市场战已是箭在弦上。如果撇开地方品牌,把参加这场市场战的角色按基地做一划分的话,基地在华东的有刚在上海建立电脑生产基地(士气正旺)、以管理著称的HP,基地在南京、1998年PC市场的季军、1999年刚经历调整期(整装待发)的同创,基地在福州、善于打“肉搏战”、1998年就从中打出16万台销量的实达;基地在厦门、1999年刚建成三条流水线新工厂、与美国600美元以下PC霸主Emachines关系密切、1999年低价PC主角之一的厦华三宝;基地在厦门、IDC评价为在日本外亚太地区最被看好的三家厂商之一、服务质量与销售模式独树一帜的DELL;基地在华东以外的有以满腔热望关注华东市场刚成为亚太区冠军、华东区销售增长超过全国联想销售平均增长的联想(被IDC评价为在日本外亚太地区最被看好的三家厂商之一)和刚跻身亚太10强的方正(气势正盛),因以最富于竞争力的价格销售、排名前5个品牌中增长速度最快、能够受零部件短缺影响而成为市场明星、同样被IDC评价为在日本外亚太地区最被看好的三家厂商之一的长城,此外的海信、TCL、IBM、COMPAQ等厂商同样不会放过这块增长快速的市场。基地在华东与基地在华东之外的两大阵营谁都不会退却,而且各有绝招,处于夹缝中的地方品牌能在更为猛烈的战火中安然无恙或逆流而上吗?去年的市场状况没能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复。
摆在华东地方品牌面前的有“扩、停、并、转”四条路——(靠自身力量)扩(大规模)、停(止企业的经营)、(与其他PC厂商合)并、转(向其他业务),其中第一条路看来是不可能了,第二条路是企业不能接受的,第三条路有两种做法,即被全国品牌购并(购并企业容易,购并生产能力难)与地方品牌之间的合并。结果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