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CXO - 蓝鸟看世界 - 蓝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32 次) 时间:2000-09-02 10:52:42 来源:蓝鸟 (bluejay) 原创-IT

有一次与几个网友聚会,大家相互交换名片时,我突然发现这里头竟然有几个还是CXO级别的人物:都是网站的,有CTO,也有CIO,还有COO,不过,可惜的是没有我们耳熟能详的CEO。席间交谈,我才发现这些CXO们对于中国网络的发展也并没有特别独到的见解(当然也可能是人家知道而不愿意说出来罢了),反正侃了半天,都是英雄所见略同。
从那之后,我老觉得自己也应该戴个CXO的帽子,要不,还真委屈了自己对互联网的一番见解。

  以前,我一直以为挂着CXO头衔的都是大型跨国公司的高层精英管理人士,他们有着对业界独到的远见卓识以及丰富的企业运营和资本运作经验。可自从98年网站在中国流行以来,国产的CXO们也随之而诞生了。做国产的CXO ,进入门槛比较低,三四个人五六条枪,就可以建一个网站,然后给自己加个动听的CXO头衔。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企业的老总现在也改称呼了,不叫总裁或总经理了,改叫CEO,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人们对CXO的顶礼膜拜可见一斑。

  据笔者观察,CXO大多集中在网络公司,尤其是网站公司。一般网络公司的CEO就是总经理,CIO其实就是网站的内容主管,CTO就是以前的项目开发经理,COO就是网站的运营主管,而CFO就是会计,似乎就是将称呼换个名,以便看上去跟国际很接轨,实质上也并不需要什么国际企业管理运作经验。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每天都有两个网站在中国诞生,如此算来,在短短六七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就冒出了两百多名CEO,当然,配套的还有相同数量的CTO、CIO、COO、CFO等等。这样一来,整的现在CXO遍地都是,但公司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管理仍是混乱不堪,网站经营仍处在小打小闹的阶段。CXO,本来是个很好的头衔,既能表明自己的身份,还能反映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可一到咱中国,就变的既多又杂又滥,正中了钱钟书他老人家当年说过的那句话,“不知怎么,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

  以前在计划经济市场下,国内的企业都不太注重管理和营销,后来,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化大潮的冲击下,我们旧有的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才感觉到管理和市场的重要性。这时候,从统计中发现世界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中超过10%都是人家哈佛的MBA,我们就感觉MBA不错,于是,我们也搞起了国产MBA,与不管招来的学员原来是干什么的,只要有过3年以上工作经验,考分足够高就行,也不管它什么具体国情,把外国MBA教材中的案例搬来套用,只要到时候写出来的论文能蒙人就成,所以,也培养出了一拨MBA,但现在这些MBA怎么样呢?别说外国企业,就连国内公司都还不太认。这不能不说是国产MBA的悲哀。

  现在,CXO又来了,谁一戴上CXO的头衔,无形中就增加了一层神秘的绚丽光环,就能引来那些对互联网充满狂热崇拜症的人们艳羡的目光。但我怀疑,等到泡沫破裂的那一天,等人们对网站有了足够清醒和理智的认识的时候,如果摘掉这顶帽子,那些CXO身上还能剩下什么?

  如果说网站的高层人士给自己加个CXO的头衔是是为了注重形象,与国际接轨,那么究其实质,更多的恐怕还是媚俗和沽名钓誉。

  CXO在中国IT界的广泛扩散,成了网络泡沫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并且,现在人们对CXO的崇拜症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崇拜最年轻的CXO。在而立之年当上CXO已经算不上什么了,二十来岁甚至十几岁就当CXO那才是网络天才。

  7月29日,新浪网科技时代频道报道了西班牙一名15岁的CEO参加青年网络精英大会的事例。同一天,《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地区一名11岁的CIO,并且这个孩子还是以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的CEO、CIO兼CTO。

  看到这两条新闻,我一边为自己年近二十四岁却还没有圆CXO美梦而感到汗颜,一边为这些十几岁的CXO的未来担忧。说实在话,如果给孩子封个CXO头衔只是给一个让他们开心的玩具,那也就算了,但可怕的是,这些孩子已经患上了网络和CXO痴迷症,而家长却还在为此而自豪。可以想象一下,让孩子整天花那么多时间去建网站和设计网页满足他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还有心思和工夫去学习功课吗?计算机和网络是应当从娃娃抓起,但如果一味地放纵娃娃沉迷于网络甚至商业,而忽略最基本的知识学习,那娃娃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吗?我怀疑。

  还有,我认为,让孩子过早介入商业领域也不是什么好事。其实,做个网站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别说大学生,就是一般的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定的培训也能胜任。对于孩子来说,做网站和学好功课,哪一个是芝麻,哪一个是西瓜呢?岁月不饶人,千万别让孩子为拣芝麻而丢掉西瓜,否则的话,十几年以后,这几个儿童CXO的同学完成大学学业成为公司货真价实的CXO时,或许这些早慧的CXO的能力还只停留在中学生的水平。

  半年以前,很多媒体在为一个19岁的美国孩子唱赞歌,称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也难怪,他的公司上市之后,他的身家也曾一度高打7.5亿美金,但现在不行了,他公司的股票被投资者抛弃了,他回到了从前,又成了一个穷光蛋。

  去年网络股疯狂的时候,只要哪支个股带个.com标签,它就能得到投资者狂热的吹捧,带个i或e就更不得了。但现在呢,纳斯达克平静了,投资者恢复了往日的挑剔和理智,带i和e标签的股票跌的最厉害,很多公司也要改名了,不想再沾.com的边儿了。

  没准什么时候,CXO的光环也就褪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