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世家 - 原子时代的观点 - 张翼轸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36 次) 时间:2000-09-01 12:28:15 来源:张翼轸 (earl) 原创-IT

  写下这个题目,首先需要说明一点:如果按照太史公《史记》的写法,那么刘韧世家应该写的是刘韧这个人的故事或者说历史。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来与刘韧并不是特别熟,只有过一面之缘,写他于我是不适宜的,二来这也不是我的本意。其实这个题目的真是含义是”关于刘韧写的那些IT名人名企业的世家文章”,只不过为了行文的方便,所以缩写成了现在的”刘韧世家”
  好了,解释完了题目,下面就开始正文吧。
  很小的时候,就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写文章的人,不一定是作家,社会科学家等等反正只要是以写文章为生的就可以了。那时候我最困惑的就是我以后的作品究竟能够流传多少时间?因为那时候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应景之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无人问津。现在,当我成为了一名IT撰稿人,昔日的困惑已经成为了现实。在这个比特时代,在这个一日三变得网络时代,一篇文章的有效性或者说正确性又能够有多长?一年?半年?三个月?一个月也未必!其实别说是文章,即使是几年前号令业界的风云人物们现在仍旧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又有多少?
  所以,一直很羡慕刘韧和他的文章,或者说有些嫉妒。因为在我看来,IT界真正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恐怕也只有刘韧的文章或者说类似刘韧文章的文章了。因为当大家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都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刘韧所做的更多的是记录,记录现在IT界的人和他们的观点,记录现在IT界的企业和它们的发展历程。刘韧现在所做的,也就是《中国.com》这本书的写作,应该说是在为中国的IT界写史的的工作。
  史书这个东西,在写史的那个时代,往往是收不到太多的人重视的,《史记》是如此,《资治通鉴》亦是如此。但恰恰是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史书的生命力才是最强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可是最后被人记住的有多少,不过是儒、道、法、阴阳等十家。可是那个时代的史书现在哪一部不是宝贵的资料。
  也许有人会不屑地说,像刘韧这样给IT写史的有什么难,采访一下把录音转化成文字不就结了。且不说刘韧所写的史中也有他的观点,而且不少,按照他的说法有30%。即使抛开那些观点,仅仅是那些忠实的记述,刘韧和他的文章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刘韧的文章不是谁都愿意去写的。在这个浮躁的网络时代,一个写手只需要喊出一句响亮的口号把自家打扮成民族斗士,或者在所谓幽默的文字下复述新闻就可以成名,获得百姓的注意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稿费。赚钱出名是如此的容易,看看新闻,参考一下别人的观点,查找一下参考书,一篇文章就在极短的时间里炮制出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愿意扎扎实实的去采访、去实地进行调查、去整理调查的结果、去认真的思考,花上整整一周的时间才能够酝酿出一篇文字漂亮有内容有思想的文章来的人究竟有多少?即使在少数愿意的人当中,真正最后做到的,而且连续做了多年的又有几个?恕我孤陋寡闻,似乎我只知道刘韧一个。
  刘韧的文章也不是谁都能写的好的。一直以为,刘韧能够写出包括《知识英雄》、《中国.com》这样的作品来必须要感谢他以前在安徽当娱乐记者的经历。当其他IT记者在空洞的陈述业界的客观事实的时候,也只有当过娱乐记者的刘韧才会将焦点放在业界的人和事上;当别的记者在描写人和企业的时候除了肆意的夸张以及机械的编年体叙述的时候,也只有刘韧才能够以娴熟的文笔去讲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能够将故事和自己的观点很融洽的结合在一起,结合的很平滑。这份功底,别说旁人,即使早期的刘韧也做不到。最近因为搬家的缘故,重新翻出了98年时候的简报温习一下,其中很多的便是当时刘韧在《中国计算机报》做的《人物素描》栏目,也就是《知识英雄》的前身。那时刘韧文章的体例与现在《中国.com》的区别很大,还专门有一个《采访手记》的栏目专门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说这是一种栏目的安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笔者认为当时的刘韧还不能将客观的记录和自己主管的意见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才需要另辟一个栏目。刘韧做到这一点,尚且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更何况从来没有做的旁人。
  不想给刘韧和他的《中国.com》太高的评价,比如说中国互联网上的思想者以及划时代的作品什么的,我始终认为,刘韧是中国IT的写史人,《中国.com》是中国IT的《史记》。我想,这对于刘韧和他的作品也就足够了!

刘韧世家 - 昆明海王星 - 2000-09-01 13:17:30

老兄总结得太早一些了吧?在我的“刘韧和DONEWS,你给我听着......”中我已经讲了“无字碑”,呵呵,对于我们这样的写手来讲,文字游戏不都是轻车熟路的吗?呵呵,开玩笑开玩笑:) BTW:谢谢老兄的回帖!

刘韧世家 - 苦行僧 - 2000-09-01 14:30:17

这篇文章题目起得好!

Re:刘韧世家 - 张小丑 - 2000-09-02 00:42:06

可惜文章写得肉麻了些,恐怕刘韧看了也脸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