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9 次) 时间:2000-08-30 20:49:50 来源:辛福民 (土行孙) 原创-IT
NASDAQ的余波未了, 迪斯尼的Toysmart和欧洲最大的零售商Boo.com在这次风潮中都倒下了,亚马逊(Amazon)走下神坛,B2C风光不再,企业对企业(B2B)终于粉墨登场,华尔街的财神爷们知道那些教导通用汽车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如何做电子商务的公司们,它们的股票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又一番明星追逐赛在华尔街(不是好来坞)展开,凡是贴B2B标签的都十分抢手,就是一掊粪土拍上B2B商标也会变成金矿。
国内的网站也跟进及时,“变脸”频频,刚刚还是B2C一夜就成B2B,以前以门户自居的一下大肆宣扬开拓B2B的艳阳天,还有开网络咖啡屋的也做起B2B。而此间开张的网站自然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显现出将B2B进行到底的姿态。道理自然不言而喻,NASDAQ的大门朝B2B开,VC的奶也喜欢喊B2B的孩子。半年前我去搜索引擎搜罗B2B的内容,所获甚少,今天以上硅谷动力(Enet.com.cn),键入B2B,SEARCH一下,连看的勇气都没有了。
然而,B2B不是儿童玩的超级玛丽,玩转它可不是光靠豪言壮语能办的到。
而B2B中的顶尖是国际贸易,是最诱人的也是最难做的。例如货币支付、国际信用调查、质量验证、远程运输等等,每每让喜欢语出惊人的CEO们头疼不已。
难,难,难。但知难而上的还真不少,阿里巴巴(Alibaba)、美商网(Meetchina)、中国出口商品网(Chinaproducts),还有亚洲资源、实华开等。每家网站都给人描绘出美丽的前景:低廉的经济成本、简化的贸易流程、超越时空限制的经营方式和巨大的利润.
然而,到底谁能实现B2B的美梦呢?
阿里巴巴,免费的盛筵?
尽管“阿里巴巴”公然声称 :上市不是其唯一选择,将有“太多的利润”可赚,阿里巴巴”可以赚钱的道路实在太多,我现在不想赚这点小钱”,我们将会“活得很好,”“网站真正的效益还未体现出来,” 自己尚未长大,“正处婴儿期,”等等,但是展示语言天赋只能一时,萦绕马云不去的是你到底怎么赚钱.
美国<<在线>>主编凯文.凯利有句流传不广的名言:”免费比利润重要”.马云无疑是这种策略的忠实的执行者,可能他心里也很苦,因为这是极为奢侈的免费.阿里巴巴实行的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圈地方式,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来滚雪球,大规模的吸收会员实现”人头经济”,它寄托于会员成规模后,所汇集的大量供求信息形成一个大型的交易平台,最后演变成交易中间商,为交易双方提供场所及信息,收取中介费或服务费.最终的目标有点接近于贸易市场这种性质.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天下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阿里巴巴靠什么来赚钱?这可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或一两个生动的比喻能塘塞过去的.等到马云收紧口袋,伸手要钱的时候,那些吃便当的会不会做鸟兽散呢?马云不敢赌.
号称全球贸易网的阿里巴巴甚少提及要做全球电子商务平台,因为这个平台大的让人无法想象.但没有交易始终让人难以从心里认同其为电子商务网站,所以连媒体也不忍心去刺痛心雄万夫的马云.
美商网,另类外贸公司?
美商网比要做全球贸易网的阿里巴巴定位窄的多,他选择的是只做一个国家的出口,并且雇用了100多名商务专员,专营中国商品的出口业务。今年山姆大叔想吃萝卜缨子,专员们就满世界找萝卜籽儿,送到西南高原污染最少的地方去请农民伯伯下种;明天亚伯拉罕夫人要买中式红木家具,专员们就跑遍所有旧货市场和偏僻古城去挖掘货源。但是服务是增殖服务。
实际上,美商网越看越象外贸公司。美商网的相当大的精力用在网下撮合,打电话、发传真、翻译、传呼、EMAIL等,这跟传统的外贸公司似乎差别不大,而且具体到项目进展方面可能不见得比传统外贸公司快。我想童家威也常常怀疑定位在高科技企业是否错了。
但外贸公司是需要赢利的实体,往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如何保证服务客户的利益呢?
但童家威还是务实的,知道华尔街的投资家是不会把钱扔给不赚钱或看不到赚钱前景的公司。累是累了点,但为了概念特殊也没办法。
美商网靠的是交易提成,不通过交易平台的交易提成把它叫做电子商务似乎不伦不类。姑且叫它为另类外贸公司。
中国出口商品网,真是广交会吗?
中国出口商品网是今年春季广交会才杀出的黑马,一看名字就概念很清楚。网站的CEO骆涛津津乐道的是其规模庞大的数据库,和贸促会的强大背景。做了十几年外贸的骆涛死活都不会选择“童家辉模式”,再去开一间“外贸公司”。专做中国对全球的出口业务,点对面似乎比面对面要务实的多。
但骆涛也躲不开让马云头疼的问题,“你什么时候赢利?”但是具有资深的外贸行业背景和商业实践的骆涛在此方面显得比那些读了两年MBA就回国办网站的“海龟”们更有底气一些,尽管平台不是一天就搭起来的,但是该网站规模庞大的市场部可没有在等,正忙着搞企业上网服务、商务推广等。已经两次成功融资的出口商品网似乎不习惯大把烧钱,也低调的多。
落户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网似乎定位在网上广交会,虽然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很大,但与每年国内外客商朝圣般涌入(名声远播)的广交会相比,还显稚嫩。挑战广交会,预期的成分大于现实。
国内的B2B网站还在不停地在赢利模式中炒来变去,两只眼紧盯着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的耳熟能详的预测报告,到2003年,在线交易额将达到2。7万亿,这真是一个让人垂涎不已的数据。所有的泡沫和狂语都有了理论依据,但中国的B2B们能分一杯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