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满舟式的“少年神童炒作”(非新鹿鼎记系列) - 非新鹿鼎记系列——IT杂谈 - arshioul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4 次) 时间:2000-08-29 15:36:07 来源:arshioul (arshioul) 原创-IT

韩寒、满舟式的“少年神童炒作”(非新鹿鼎记系列)

可能北京的网友不知道,上海有一本文化杂志叫《萌芽》,但是萌芽杂志社开设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选拔文科尖子进名牌大学,应该有很多人都知道。韩寒就是首届比赛作文一等奖,被誉为“神童”的文科尖子。他来自上海的松江二中。
他的文章老辣干脆,一针见血,与一般语文考试作文的“八股文”习气大相径庭,极为符合“新概念”作文的意境。比赛决赛时,韩寒更以放在水杯里的一张纸为题,写出《杯中窥人》,反映现实社会对人性的污染,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也就是这个韩寒,给松江二中和现行的教育体制出了一道难题:韩寒严重地偏科。他的数理化成绩非常惨淡,尽管文科才华出众,校方对韩寒一再放宽条件,韩寒仍然不得不留级。
内在的文科素质得不到社会体制的承认,一气之下,韩寒请求退学,打算以职业撰稿人的身份,一门心思撰写自己的小说《三重门》。在无数人叹息下,学校批准了。
这件事已经是春节的事情了,照理说,影响早已烟消云散,但是随着韩寒的小说《三重门》的出版和另外一本选集的出版,韩寒这个话题又被人炒起来了。我也是一时好奇,就去翻了翻韩寒的作品。看了几页,大吃一惊!
这不是一颗天真好奇的少年之心的作品,而是饱含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和发泄,几乎到了丧失自我的地步。“……那些应试考卷上的题目,聪明些的人用屁眼想想就会明白……”这种在网络上都不太多见的粗话,夹带着对教育制度的残酷报复和恶毒诅咒,杀气腾腾,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被一股脑地印成了铅字。这就是作家协会专业人士认同的才华,我实在怀疑。
韩寒的才华无法被社会完全认同,是个悲剧;韩寒没有办法从失败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项,重新自我定位,是个悲剧;很多的新闻媒体在韩寒的问题上推波助澜,只要炒作的效果,不顾炒作的后果,不能设身处地地为韩寒,为教育体制,为广大不太了解真相的读者考虑,又是一出悲剧。
韩寒的例子其实和美国比尔盖兹一样,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产物,是一个个人的案例。他的个人才华无法从中国社会承认中得到圆满的回馈,令人惋惜。可有些人明明知道是演悲剧,却是一副喜气洋洋,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样子。这些人精神饱满,在演一出闹剧。
韩寒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非常牵强。他的成功与否,更多地与家庭的文科教育背景有关,而与素质教育的成功实现关系不大。而韩寒知识系统的严重缺陷,倒是暴露了自身学习与素质教育衔接不紧密的弱点,是个人长期以来回避理工科教育的直接结果。
媒体的同志们,不是认真帮助韩寒探讨如何弥补个人爱好与正常学业的合理权衡,而是以有些水分的韩寒的文科才赋作为砝码,向学校、教育部门施加压力,公开为韩寒逃避残酷竞争寻找理由和借口,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文科天才神童”。
媒体出于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往往十分夸张。“天才神童”是一例,“七八十岁老太太考大学”是一例,“人咬狗”也是一例。在真相、假相、真话、谎话鞣杂一片的情况下,旁观者尚且不明故里,一个文章风格成熟,心理经验并不成熟的少年当局者又有多少脚踏实地的把握呢。
于是理想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所以人如同活在梦境中,只愿长醉人不醒。于是理智与狂热的力量对比日益失衡,道消魔长,走火入魔,真是与佛弑佛,与神弑神。
心态如此纷乱,又有什么成熟的好作品可言呢?韩寒成了活在21世纪的“弥衡”,脱离了系统的教育,就指望凭着个人文科的灵气过日子。
媒体对“神童”的新闻保护措施乏善可陈,新闻炒作的劲头倒是一丝一毫不减。继韩寒之后,17岁的上海网络少年满舟,所著的《黑客攻击防范秘技》由信息产业部直属的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公开出版。
就有按奈不住的网友表示,凭满舟的上网年龄,作一个高级的网虫都勉强,少年黑客之说,无凭无据,难以令人相信。可是新闻媒体不管哪,炒啊炒,满舟成了IT业界的新闻人物,最年轻的CEO。
满舟不是第一个人被炒的,上海还有比他更小的几个中学生,凑合起来办了一个中学生网站,还自封了好几个CXO级的头衔,这倒是学得挺快;北京有个不到10岁的小孩,也办了个网站,连父亲都出马替孩子网站打气。
又要轮到满舟所在的上海高桥中学表态了,但愿内容全是学校自愿的;几个年轻的CXO,没经验,没资金,为了网站学习成绩不同程度下降,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至于那个不到10岁就办网站的小孩,还是劝阻一下吧,孩子还小,长身体的时候,为了炒那点新闻,损害了健康,损伤了视力,那可划不来。
炒“某某神童”的新闻,什么时候不能炒啊,非要拣这时候,拣这么一个狂风暴雨,台风肆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