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巅 - 万千网事 - 李德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1 次) 时间:2000-08-28 20:15:59 来源:李德伟 (木子) 原创-IT

汽车一路颠簸,沿太行山脉盘旋而上,所经之处山峦叠嶂,陡峭挺拔,彰显奇美。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到达目的地,那是一所座落在太行山深处的师范进修学校。
我们此行主要是为了给这所学校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配置一个标准的计算机教学机房,三名同事已先期经安新高速公路抵达。在这样一个处在深山之中的学校做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大量的设备需要运输,一切细节所需的材料在当地几乎都不能采购。因一批网卡不合格,我要重新带着更换后的网卡前往施工现场。天没有完全亮,我就赶往车站乘车,仓促之间却上错了车,虽然也是开往同一目的地,但所走路线却不同,依维客是经安新高速公路由新乡至安阳后,转换至林州方向的车;而我乘坐的是一辆中巴小公交,由新乡直达林州,但要经过山区。
起初我还有些后悔,但随后当汽车进入太行山区时,我的心情开始变得轻松起来。这一道儿山路,走得如此崎岖,一波三折,曲曲弯弯,沿途除了几座看上去还十分贫困的山村外,剩下的便是一路风尘。汽车越走越似乎在远离现代文明,我惊讶贫困还如此普遍,世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该如何不知外界的五彩缤纷。我渐渐忘却自己此行的任务,原先焦急的心情稍有缓释,沿途大山的风景使我感觉心旷神怡,我感觉就像在进行一次远游。公路不知被车轮压过了多少遍,便不再成为路,拖拉机和重型汽车不时穿梭其间,多数是往山外运石料,太行山的大理石远近闻名,“太行红”大理石板材在东南沿海十分畅销。山里人信息闭塞,只知靠山吃山,世世代代愚公挖山不止,然而山里人还是穷,富起来的是那些往外卖石材的各地商人。
汽车在一座山村里停住,要做短暂停留,我随即下车溜达。环望四周,完全是山,近处周围是壑,壑底是田。山风吹来,丝丝清凉,村里的房屋清一色为石板砌成,我忽然在一处墙壁上看到写着这样几个大字:因特网——通向世界的窗口。由于反差极大,引起我驻足凝望好久,心里想起什么了。我一向对中国电信没有什么好感,这次佩服起他们竟把广告做进了山里。也的确如此,在这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区,因特网或许真是唯一帮助山里人与外界沟通的良好方式。山里的孩子也同样是孩子,可他们除了在假期帮大人种种田,或者在像这样的小车站里卖一些山果、饮料之类的,不会像城市的孩子一样,知道什么是聊天室,什么是BBS,什么是互联网里的五彩斑阑。
中国有九亿农民,有若大的农村,有若大的山区,有相当的山区农民没有致富,他们根本无法去奢求信息高速公路,因为很多地方,就连一条普通的沥青公路都修不起。我了解一些较为富裕地区的农民,有的购买了电脑,通过互联网出售农产品,把农业搬到了网上。而我今天也看到了这样的山区农民,近乎原始的普通耕种农业,虽然他们也用化肥,也有一些农业机械,然而他们的汗水地换回不了财富。
山里的资源丰富,所缺乏的就是一些经济信息,山里的农民很勤劳,但他们不知该如何去用粗糙的双手创造财富。汽车一路经过大大小小的山峰,有些几乎被炸掉一半,这种灭绝资源型的生产,把宝贵的山区资源换回廉价的金钱,石头子儿能卖几个钱?可形成一座山所需的时间,是几代山里人都等不起的。如果他们有互联网,他们也许会知道,可以开发山区的旅游资源,让山外人通过网络了解大山深处,就像我所看到的奇丽景色;可以开发山区的山果资源,建设山果加工基地,通过网络卖到世界各地;可以开发山区特有生态资源,种植适合山区生长的经济植物,让网络经济延伸进来;他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去开发更多的致富梦想。
每当我看到喧嚣都市中大大小小的电子商务论坛、形形色色的IT展览时,感觉信息时代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了,今天看来,远非如此。山区就像被信息时代遗忘的角落,信息技术在此如同被屏蔽一般。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这种不均衡性,是否需要有人来改变呢?
这一行程使我感触致深,我庆幸这段历经五个多小时的山区之行。师范学校座落在一小山城,城市不很发达,还算可以。但整个小城几乎没有一家电脑公司,学校没有本地的技术支持,以致于要建一座机房都要千里迢迢求于外界。即便投资建这样一座几十台电脑的机房,对学校来说,都是困难,要精打细算。山里的学生,没有像城市的学生那样,拥有众多先进的教学设施,在贫困山区农民的家庭,购置一台电脑几乎是一种想象。
我们期待中国的山区农民都富裕起来,让山区的孩子站在山巅,同样可以高呼:我感觉到世界跳动的脉搏了,您好!——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