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P之“全裸”写真(2)“集体创作” - 乱点IT - 白板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58 次) 时间:2000-08-21 10:44:09 来源:白板 (dql) 原创-IT

中国ICP之“全裸”写真(2)“集体创作”

倒骑驴

过去中国崇尚“集体主义”,所以作品多有署名“xxx 集体创作”,“xxx 宣传组”之类。到文革的时候,这“集体主义”也发展到了极致。比如经常见诸报端的“梁效”,意为“两校”,指的是“北大”和“清华”,是文革中央授意的以两所大学为名义的写作班子。在上海有个“石一歌”,是张春桥的一帮棍子手,因为有11个人,故得名。“文化名人”余秋雨就曾经在“石一歌”里风光过,但他拒绝“忏悔”,所以遭到文艺界的狂轰乱炸,甚至2000年的高考作文也出了“余秋雨版”。

现在“集体创作”很少见了,即便是一个十几人的大集体,发表文章的时候也会不嫌麻烦把作者一一罗列,这体现了作者文责自负的态度,绝非名利使然。不过,最近在网上找一篇文章,不小心看到了大量的“集体创作”,着实吃惊不小。

您现在的位置: 网胜新闻站 => I.T.科技栏目

明天,消费电子什么样?(2000-06-30 15:14:00)
互联网不相信眼泪(2000-06-30 15:09:34)
移动电话病毒:一场骗局(2000-06-30 15:08:20)

这是一个页面上的三篇文章,都署名“摘自:网胜新闻站”,是“集体创作”;但这文章怎么看怎么面熟,再一查,别的网站上也有这三篇文章。

明天,消费电子什么样?
(赛迪网/关注/趋势预警,作者:Tekla S. Perry 2000年06月30日 11:25)
互联网不相信眼泪
(赛迪网/新闻中心/网络通信,作者:郑雨林 2000年06月29日 20:08)
移动电话病毒:一场骗局
(赛迪网/新闻中心/业界快讯,作者:刘彦青 2000年06月30日 09:44)

如果是新闻稿或是翻译文章,文字一字不差乃至标点一模一样也还说得过去,“英雄所见略同”嘛。像“互联网不相信眼泪”这种评论文章也能做得一模一样,足见“网胜”写作班子的工夫,可以称得上“大气功师”了,能够“感应”人的思想。还有其他的文章,虽然注明了出处,但无一例外都没有作者,似乎网胜认为其他的网站也和它一样,在搞“集体创作”。

“一日三餐多来米”,原来“大米”是这样“种”出来的,有点出人意表。据说“多来米”的管理层喝过美国的洋墨水,美国是“民主国家”,是张扬个性,尊重版权的,何以会有“网胜新闻站”这等“集体创作”?

如果赛迪网或别的什么网站,还有那么多的作者都找上门来,网胜该如何应对?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