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业谁在浮躁?与《IT产业何时能摒弃浮躁,创造需求?》作者商椎 - 我的评论 - postbb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8 次) 时间:2002-02-06 05:53:45 来源:postbb (postbb) 原创-IT

半夜,刚刚阅读完ChinaByte上《IT产业何时能摒弃浮躁,创造需求?》,有很多感想。
作者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让人深深感动。中国的IT产业的发展历程如果按照中关村的创立为起步标志来计算,也跌跌撞撞走过20年了。如果仅仅是以一句 “浮躁”来总结20年的风雨历程,未免显得太过于草率和偏激了。
全世界的的IT的衰退的真正原因,大家都在反思。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越来越开放,就必然会受到国际化,全球化的种种因素的更多的影响。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全球不良的大环境下仍然取得了不俗的表现,但是不等于说,我们的经济一定就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只上不下的增长。这是一个理性的概念,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既然国民经济总体上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世界联系更加密切的中国IT产业的反映自然也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中国的IT界是不是从95年起,就逐渐偏离了“为用户服务的宗旨”呢?这个问题,值得推敲。首先,我觉得,IT产业发展的进程,相当的快,要以某个具体的时间来划分一个分水岭,是非常困难的。况且,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谁敢把“为用户服务的宗旨”忘却呢?
那十分著名的“王洪事件”不是给中国的IT产业敲了一击警钟吗?谁又敢做“赢了官司,输了世界”的尝试呢?
要记得俺们当初为了买台计算机来打字,可是要跑好几百里路去趟省城,一旦出点问题,打长途电话爱理不理。现在坐在家里,足不出户,打个电话,送货上门,安装调试直到您满意为止。顺便表扬一下,今天联想联想公司的人以极快的速度上门为我调换了一块出问题的硬盘。回访小姐甜甜的声音问你,您满意了吗?你说他们是不是把“为用户服务”作为宗旨呢?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国的IT企业,越来看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越来越把用户摆在合理的位置上去了。
做软件也是一样。为什么以前我们做的软件生命周期短,不适用?因为以前搞计算机软件的人比较少,各具体行业里面从事资源和信息管理的人更少。搞计算机软件的人很少,总是想的,我只要能做成一个东西,就能把你们统统都收编了,让你们统统都计算机化,程序化。
这样就忽略了用户的很多需求;本来在具体行业里面的做信息化工作的人应该很清楚自己企业本身的需求,但是这种人才也不多,所以不能很好的和做计算机软件的人进行沟通,不能告诉他们自己的实际需求,也不能监督他们的开发。这两个环节一脱节,就造成了真正的那些计算机水平远不如前两者的软件的实际使用者根本就不能使用,或者是不能很好的使用已经开发出来的软件。终端用户的不认可,软件自然就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这个现象不光中国的IT产业存在,全世界都存在。美国公司94年做的MIS系统到现在还能使用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软件企业在考虑软件的生命周期问题,在研究软件的成熟度问题,在实施软件工程的开发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贴近用户的需求,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企业也在逐渐认识到问题的存在,CIO这个角色现在也就提的很多了。
况且很多人在不了解信息化技术的时代里,往往夸大或否定信息化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很多单位上一套MIS系统,除了技术员,其他人更本就不懂,也不能使用,或者根本就不使用。信息技术就是这样的,你既然不利用他,就永远别想让他为你产生效益,更不用说收回投资。
“用户就象中国球迷一样,是最有耐心的群体。”我们非常佩服中国的球迷,也非常感激用户对我们的支持。但是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中国足球踢了几十年,现在好歹是出线了。中国的IT产业相信也不会让用户失望的,会努力踢出一粒粒精彩的进球。
中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的确,有个别的企业在实施战略的转移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该事件的发生,给了后来人极大的影响和帮助。中国的IT人无时不在反思,相信大家看过的相关评论也不少。天下总有人第一个人吃螃蟹,我个人非常佩服实达作为国内IT领先企业用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但是今天实达的暂时失利并不代表他一定失败。如果实达一旦重新站起来,我相信,更多的企业更愿意把自身的E化工作交给他去做,毕竟失败是一种更加难得的经验。只有涅盘的凤凰才知道火焰的刚烈,也才能成就华贵的身躯。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是手段,是形式。不是内容。内容是用户来书写的。IT产业为其他行业是在做嫁衣。我们希望为不同的用户制造各种款式适宜的新衣,让他们更加风采夺人。
信息化更是一种思想。MIS也好,ERP也好,CRM也好,单纯拿来主义的信息化不是最终的目的,信息化的工作始终是一个过程。怎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路,是我们和用户在共同探索的。如同我们的国家一样,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必将实现,但是如果单纯按照马克思的书本,永远不能实现。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行业自身也在变化,马克思知道有资本家和劳工,但是不知道有股票的劳工也可以分到红利。我们需要思索,追求自己发展前进的道路。而这个工作不能只依赖IT产业来完成,全社会都要参与。
业界人士的出身问题,不是足一而论的。大家都知道,田朔宁是研究草的竞争模型的学者,却成为了中国IT行业的旗帜人物。许许多多的IT行业的领袖和中坚人物都不是计算机行业的专才。IT产业本身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任何人,任何出身,只要热心于IT行业,努力于IT行业,最终都能被它接纳。
我个人认为,教育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接受。社会的需求自然会催生出相应人才。但当然诚如我上面所叙述,软件的两个环节的严重脱节,也说明了目前的社会急需要一些知识体系比较全面的人才。造成目前软件工程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原因就在于在IT发展的前期,我们过分的夸大了计算机的作用。
原文作者的其他观点,我表示极大的赞同。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前的IT行业的不景气,正是这样一个写照吧。IT的浮躁,是一个短时间内的表面现象,躁动过后,是一场猛烈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