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0 次) 时间:2002-02-05 10:53:05 来源:石运伟 (石运伟) 原创-IT
“融资”、“投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如今却被一个全新的概念——“融智”所取代了。“借脑”、“融智”将成为工商企业界的热门,中国的“融智”时代已经到来,智力采购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融智”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功。
纵观当今成功企业的发展轨迹,可以这么说,在每个卓越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卓然超群的“外脑支撑系统”,或者“专家支撑系统”作为依托。
在加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自主开发的同时,澳柯玛集团实施了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内容的“融智”工程,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科研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的优势,进行技术联合攻关,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澳柯玛从国外聘请了高级制冷专家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每年都从全国各地招聘优秀技术人才充实企业科研队伍,鼓励技术人员承担研究课题,大胆创新,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实行重奖;允许技术成果的拥有者以技术入股,参与利润分配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澳柯玛集团还先后与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对企业的一些技术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上海华生化工公司,可谓沪上“借助‘外脑’创奇迹”之典范。员工仅400多人的华生化工公司,15年前创业时,曾靠三口缸、六根棒、九个人、2000元资金起家。而如今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近30亿元,自由资金逾15亿元,生产经营规模亚洲数第一,零售点覆盖大半个中国(总数超过6万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世界领先的国际“涂料大王”,被誉为上海工业界超常规发展之骄子。诚然,奇迹的创造,有其诸多的因素,但是,很大成分靠的是“融智”、借外脑”。创业之初,华生公司在“缺乏人才、没有产品、不懂经营”的情况下,通过三借“外脑”,硬是做了一篇无中生有的大文章。借助沪上数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帮助定向开发科研成果或买断成果,确保公司梯度结构推出最新涂料产品,且在科技含量上始终领先同行;借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委、市府和市经委研究室专家,帮助研究开发政策,用足政策资源,向政策要效益;借助沪上著名咨询策划公司,帮助拟定经营战略,制定竞争策略,拓展目标市场和潜在市场。随着“万事不求人”的陈旧观念之突破,借助外脑不仅日趋成为企业成熟经营之标志,而且成为企业理性经营之抉择。
许多企业在“融智”、“借脑”运作中,不惜投入巨款。如沈阳民营高科技集团和光公司,斥资1000万元之巨款,聘请国际著名头脑公司安达信公司为其管理顾问,专司公司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之职能。
海尔的目标是要铸造一个国际化的海尔,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出口的企业。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叫作当地融资当地融智,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
当今企业要想发展都应从“融资”走向“融智”。就内部而言,经营者要换“脑子”,转变观念,积极创新,加强对企业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真正做到知人善任,用人唯贤,量才录用,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就外部而言,企业要善于借用“外脑”,要有千方百计地融通资金一样的劲头,千方百计地集聚社会精英,为企业构筑一流的专家支持系统。就其方式而言,既可固定地形成顾问、社会董事、咨议等一批特约专家,也可一事一议地聘请市场调查公司、信息咨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专业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投资理财、资产运作等各种经营活动。企业发展只有从“融资”走向“融智”,才能运用新思维,开拓新市场。因为在当今“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市场,而市场的拓展主要靠的是智谋,是无穷无尽的智谋才使企业得以保持竞争的主动,为企业提供无限发展的可能,而智谋从哪里来,需要企业从内外两个方面努力去争取。
(CC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