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02 次) 时间:2002-02-04 01:09:49 来源:余明辉 (下雨不愁) 转载
外地朋友来京玩耍,总有一个保留项目,就是让我带着去见识一下地道的北京小吃。这可让人十分犯难。北京好吃的真不少,什么麻辣小龙虾、香辣蟹、羊楔子、羊肉串之类的,可那都是外来的,真不能算北京小吃。于是我有时候带他们去去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可那也实在差劲,一帮民工同志在做些名不符实的玩意,徒令北京小吃蒙羞。
这种局面终于出现了转机,昨天晚上,一位在北京胡同混迹了30余年的兄弟带咱撩开北京小吃的神秘面纱。在一条狭窄肮脏的胡同里,我尝到了在北京生活多年从未经历的美味和愉悦,并牢牢记住了那个地方、那种气味、那样口感和构成当时氛围的一切因素。
那个地方在前门南面的廊房二条。南城比较破旧,远没有海淀、朝阳气派。带路兄弟总跟我唠叨“小长城”、“小长城”什么的,我怎么听着觉得这招牌不象老字号。到了地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小肠陈”。这陈氏一家擅长做“卤煮火烧”,据云从清朝就已是京城一绝。离那一爿小店一百米远时,就已经被一股扑鼻的大肠香味熏得我骨头酥了半边,爱好猪下水(广东称猪杂)的同志估计能想象得到那种挪不动步的感觉。我们来得晚,屋里已满,只好坐门外——这可是北京的冬夜啊,寒风中还有不少同道中人也坐在门外据案大嚼,不亦乐乎。
我们每人要了俩底儿,一个火烧,热腾腾的一大碗,外加一两二锅头。这是吃卤煮的标准配置。卤大肠、肺头、肝尖、豆腐干、火烧和浓郁的汤,还撒着画龙点睛的香菜。嘿,那口味, 我时刻得提心吊胆,生怕不小心把自己的舌头也一起嚼了咽下去。
一碗下肚没怎么地,感觉就象刚吞了人参果的猪八戒。正准备再要,带路兄弟劝我打住:别一家就吃饱啦,这后面还有几家呢……
事实证明,只吃一碗卤煮火烧是非常明智的。
紧靠着小肠陈是一家清真小馆“马记月盛斋”。以五香烧羊肉、五香酱牛肉闻名。令我极为不解的是一猪一羊、一汉一回两家小馆竟然能耳鬓厮磨而相安无事。要知道,小肠陈那浓郁的猪肠味会让任何一个真正的穆斯林晕倒的。琢磨了几分钟,想:嗨,管那么多干吗,且吃东西。
我们要了一盘爆肚、一盘酱牛肉、一盘烧羊肉、两碗羊杂汤、一盘松肉,后来看到对面一人就着一小碟黑乎乎的糊状物在喝二锅头,而且喝得摇头晃脑,于是我们也照样来了一碟,说是叫“麻豆腐”。
真不错。看时就已经琳琅满目,满心欢喜,等到开吃,每一筷子味道都不同,每一口感觉都享受。香、脆、酥、嫩、辣等口感和味道一齐袭来,只觉得味觉神经被一波一波的快感冲得越来越脆弱,到最后喝那热乎乎的羊杂汤时终于到达高潮,我幸福得流出了……热泪(正应了革命导师的话:高尚的人为它流下热泪。)
说来凑巧,马记月盛斋的第六代传人马老爷子正好在场。这位老先生为人和蔼可亲,总坐在馆子角落里的冰箱旁边,许多老客爱边吃边和他聊天。老先生先为我们一一介绍菜式:松肉是用油豆腐皮包的牛肉馅,然后油炸;烧羊肉是把酱羊肉过油炸;爆肚一定要又脆又嫩,所用调料有十三种成分,其中两味中药名字保密;那麻豆腐是做豆汁剩下的渣滓拌上牛肉末,放些熟青豆用很多油炒成,吃时放辣椒油。“吃这些肉菜最好就酒”。说到高兴处,马老爷子拎来两瓶啤酒,咚地一声敦在我们桌子上曰:“我请客!”
我一直疑惑这马记月盛斋和那国营的京城食品老字号“月盛斋”是什么关系。后来才知道,月盛斋本来就是马家的,后来公私合营,招牌交给国家,马家后人遂退出江湖。这两年因为某个原因,马家人才又重操旧业。可是那月盛斋招牌人家已经注册过,所以只好来了个“马记月盛斋”。
吃得心满意足、坐着回气儿之际,一个服务员热情地递来俩橘子,让我们爽爽口——真是服务以人为本啊。
因为吃得太饱,后面几家诸如爆肚冯等店就没去,甚至骑来的自行车都懒得弄回去。马老爷子热情地邀请我们将车停在他店里,有空再取。想想还是不方便,坚持骑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