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7 次) 时间:2002-02-02 15:01:26 来源:bonnie (bonnie) 转载
投身股市 中小投资者“单恋”的故事
作者: 谭为民
股市跌了,股评家难开口了,庄家快死了,证券公司清淡了,网上的帖子多了,经济学家忙碌了,政府官员沉默了,大户眼见着变小了,中小投资者就更惨了!账户依旧在,只是不飘红。四年一觉牛市梦,猛醒黄粱不再,徒流喟叹!中小投资者经历了一个赢和输的轮回以后才发现,原来投身股市不过是一段单恋的故事,而且情节还不如肥皂剧有卖点。听听这段故事,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年来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庄家、管理层倾注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上市公司:我不相信你,但我希望你过得好一点!
中小投资者眼里的上市公司既神秘又神圣,恍若雾里庐山,难窥全貌。说它神秘,因为上市公司的运作和经营真的难以看得懂。说的学术点,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但是怎样才算是充分呢?证监会的文件可是隔三岔五地发,一气之下还要求境外品牌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那些想融资的上市公司,就差让证监会的官员来替代那些董秘了,按理说,信息披露也该规范了。可是问题还是多得叫人头疼,上市公司依旧还在云里雾里,别说一般中小投资者,就是证券公司那些靠研究上市公司吃饭的硕士、博士也未必看得明白。这当然不是他们的学问不够,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上市公司根本就不想让你看明白。
有人是可以看明白上市公司的,比如庄家或内幕信息拥有者。早两年,报纸上有些套红的宣传文章不少出自庄家之手,后来风声紧了,才一般让局外人去干这种意义不大的事情。庄家之所以敢成为庄家,就是自恃已经把目标公司解剖得一清二楚。当然,这种解剖一般得到了上市公司的认可,否则,容易被上市公司误解为谋杀,那是要翻脸甚至拼命的。
实际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某些时候还是很充分的,当然这关键是看上市公司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如果上市公司想得到更多的泡沫,它的信息必定不能披露得太充分,例如蓝田、银广夏,信息披露得太充分对他们是没有好处的。如果上市公司想得到中小投资者的支持,他们会披露得很充分,坦诚相对,例如有的上市公司把中小投资者带到他们的投资项目现场解释再融资的必要性和前景。不过,现实的情况是:上市公司即使不跟中小投资者费口舌,照样可以实现再融资;在再融资的漫漫长路上,能否有中小投资者相伴是最不重要的问题。所以,上市公司在报纸上披露年报、中报也只是个摘要,详细内容,敬请上网!上市公司省点版面费用,中小投资者多点上网费用,你奈我何?
中小投资者何尝不清楚这个现实呢?因为有太多的丑闻和臭事,中小投资者已经不太轻易相信喜报,也很难闻出芬芳。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作用下,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普遍地不敢轻信。但是,因为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础,是投资者获利的根本源泉,所以依旧是神圣的!中小投资者在不相信上市公司的同时又衷心地祝愿自己所追求的公司能够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不过,中小投资者的用情不专也是普遍现象,一旦抛出了股票,就不在乎它的生死。上市公司似乎也看出了这一点,最后,无非是中小投资者不断寻觅单恋的对象,而上市公司一般也沾沾自喜于这种主动。
庄家:我知道你是虚情假意,但是我真的爱你!
迄今,中国股市是一部庄家故事串起来的历史,无需太多的专业知识,每年讲几个成功和失败的庄家的故事,十余年股市的全貌基本呈现。中小投资者对庄家的爱和恨则是十年也讲不完。笔者曾经在本报表达过“投资股市,别指望分红”的观点,理由无非是中国的上市公司股价和盈利能力就摆在这里,想分红,也可以,但是投资收益率撑死了也达不到储蓄利率的水平,还不考虑风险贴水呢!中小投资者进股市就是奔着庄家去,只有套住的时候才想起上市公司的质量如何。
庄家是要赚钱的,中小投资者都明白这点,这就是爱的理由所在。因为庄家要赚钱,在只有作多才能够赚钱的时候,只要跟对了庄家的节奏,就一定会跟着赚钱。庄家的强弱是中小投资者茶余饭后不错的谈资,倘若说书的艺术家能够深入生活,深入股市,足以写出一些可以和水泊梁山那些草莽传奇相媲美的段子。中小投资者如果有幸搭上了强庄的幸运班车,就有机会赚取些银两,在今后的若干年里,这段甜蜜的单恋都会让他击节,而且,这种甜蜜很容易感染人,以致带动更多的单恋,当然,结果未必和前面的故事一样美好。
庄家是要赚钱的,就像狼是要吃人的一样,中小投资者也明白这一点,这也是恨的理由所在。庄家要赚钱,就必定要出来,抛出的股票必须有人接盘。如果中小投资者不幸接了最后一棒,等待他的有两个结局:一是套牢一段时间,赔钱较少甚至还能小赚,这种可能性很小,除非它碰上吕梁所称的“善庄”。二是输得所剩无几,股价从终点回到起点,这就是“恶庄”。庄的所谓善恶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但在情理上却可以得到很多投资者的认可。正因如此,中小投资者尽管都知道庄家总是虚情假意,从信息披露到盘中走势都不可信,但他们还是对庄家爱得那么执著,只是没有得到多少真情回报。
中小投资者的投机理性建立在现实的市场基础上,从这点看,他们似乎无可责备。不过,他们对庄家的这种单恋又建立在“愿赌服输”的基础上,正是从这点看,他们的惨痛总是被强者所忽视。
管理层:不知道你是否爱我,但我只能相信你!
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点在现在尤其明显,国有股减持也罢,非流通股全流通也罢,中小投资者已经到了杯弓蛇影的程度,面对强势的管理层,他们只能用脚投票。
中小投资者对管理层的那种坚定信念还恍如眼前:曾经在股市最悲观的时候,管理层都用上帝般慈爱的双手和声音托起了股市,在上市公司最惨不忍睹的时候,政府曾经用纳税人的钱和资产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重组奇迹。中小投资者曾经就像独生子女,总是能够得到绵绵不绝的父爱,当然,有时候必须做出寻死觅活的样子。
但是,近来好像有点不同了。上市公司曾经拥有的税收优惠没有了,要知道,这对我们的“民族企业”可是非常重要;虽说创造重组神话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但重组神话越来越少了。作假的公司曝光得多了,管理层似乎不在乎影响了。由于谨慎会计政策的约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需要重组神话来延续声明,但又因为同样的理由,资本运作高手们暂时技穷,许多重组的神话不断破灭,退市的威胁从来没有过的清楚。那些还躺在重组神话里的中小投资者则惨了,他们只想责问管理层:“你曾经的爱呢?”一个声音在回答:“我的股民呀!我是爱你们的,我这么做是为了你的将来。”而中小投资者却真的很少考虑将来,在短线操作者的眼里,现在属于自己,将来属于别人。
管理层操心的不只是股民的将来,还有股民的老年国有股减持,中小投资者其实和管理层一样的着急,大股东的股份不流通,持股成本远低于中小投资者,因此造成了中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大股东间的不平等。可是,中小投资者现在想谈价钱。在中国股市上,中小投资者和大股东平等地谈判可是没有先例的,何况那还是国有资产,而且是要用来养老的,你和谁去谈?和全国下岗职工和退休员工?和社保基金理事会?和主管部门?真的叫人糊涂了!中小投资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彷徨,难道,管理层不再爱护我们了?幸好又有人出来讲话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才算抚慰了一下他们的心。
真的,我不知道你是否还爱我,但是,股市已经这样,股市的大部分股票还是由管理层决定价钱和抛出方式。如果恰好是经济学家还好,还可以去写文章,可惜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最多只有上网来个帖子的水平。除了相信,中小投资者还能对管理层怎么样呢?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生死相许?
中小投资者之所以难得有两情相悦的好事,无非是他们还不能门当户对地和上市公司、庄家、管理层来往。中小投资者还很脆弱,无法为他们带来需要的利益,或者,这些利益无须有中小投资者的心甘情愿也可以得到。中小投资者还在不完整的游戏规则里面博弈,他们的热情和失望似乎如影相随。创造中小投资者和中国股市生死相许的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低价全流通,构建新的市场基础。在非流通股全流通的问题上,必须认识到现有股票市场的畸形结构是建立在非市场的基础上,人为划分流通与非流通股是权力的产物,而不是市场的产物。如果试图用市场的手段解决非市场的问题,就必须明确参与主体不变,换句话说,竞价配售时候的竞价方除非是原有的流通股股东参加,否则,新的竞价方和原有的股东是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参与博弈,胜负得失早就注定。按照净资产价格配售、缩股、拆细等方案基本考虑了现在市场结构的形成原因,就资本增值速度而言,非流通股股东的收益率已经远远超过流通股股东。
完善司法制度,强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约束力。如果司法制度对银广夏束手无策,与其说是中小投资者的损失,不如说是中国司法制度的损失。现有的司法受理制度显然不过本位权力的产物,和中小投资者的意愿无关。
重新洗牌后的中国证券市场抓住时机建立起公平的交易制度,遏制庄股行为。这次股市下跌已经通过市场手段清理了大量的庄家,股市进入后庄股时代,新的投资理念尚未形成,旧的市场投资准则面临更新,管理层如果能够顺势而为,调整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不枉他们的数年单恋苦。(摘自《市场报》)
http://news.homeway.com.cn/lbi-bin/news/create/article.pl?31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