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行扫描:IT媒体与记者 - 精华转摘 - 李明顺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39 次) 时间:2002-01-31 01:12:32 来源:李明顺 (青年同志) 转载

逐行扫描:IT媒体与记者

注:(本文系转载,作者来源不清楚)

,,,,,IT媒体显然已经成了气候,从规模上成了气候,,,
细分,IT这个主题确实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浪费了诸多新闻纸张,直到造纸厂要回购报社的报纸回去熬纸浆的时候才让很多人有所察觉,很多保护森林的人,于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有了互联网有了ICP–国外的事情咱不知道,无论IDG还是ZD咱都没有资格评说,咱要说的就是即将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IT媒体与记者!
有个过时的数据就是95年的时候,中国有140多家IT媒体,据说都活着,而且活的不错,,
现在IT媒体的数字是多少,恐怕连新闻出版总署都不清楚了,因为什么是IT类媒体估计官员们还没搞清楚,,IT翻译过来是”信息产业”,这个词在台湾和香港是叫”资讯科技”的,,比如香港有个资讯科技年会,,,按这样理解,,,,那什么样的媒体算IT媒体呢?难以界定的又何止IT媒体,
其实最狭义的IT媒体在中国出现的时候主要是”电子工业类行业媒体”,包括了,冠以”电子,电脑,PC,计算机,,微电脑,,”等关键字眼的报、杂志、月刊、周刊、等等!,,
那时候中国有个电子工业部,而电子工业部又有很多委、司、局、所、中心和林林总总的行业协会,而各个部位甚至都还有个”信息中心”,国务院还有个”办”,于是体制下的闲来无事而好事者就开始办报,办媒体,就象大炼钢铁一样轰轰烈烈,甚至还包括街道办事处,学会,以及其他和科技粘点边的部委司局包括有:科委,科协、科工委、外专局等等,太多了,,,中国有的是好吃懒做挖空心思的人;
后来机构改革了,又出来一个”信息产业”和”INTERNET”,,IT媒体于是空前繁荣
从大众媒体,,,为了”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到”进入21世纪要三张通行证”的电脑知识普,从报纸、电台、电视、杂志、到互联网,,,,,中国开始全面”追赶电子信息化的浪潮”;;媒体功不可灭;
但一切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源头又是在哪里呢?
IT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可能是中国政府的新闻媒体管制政策了,,,毫无疑问的是,任何行业媒体对社会新闻基本不关注不关心,行业媒体的社长和总编也基本上可以不用去开什么宣传工作会议和类似的林林总总的会议,,,IT媒体所受到的政府管制无疑是最少的,那么多IT媒体,,存在了那么多年,我只听说过,某计算机报只因为把”台湾”和”中国”并列而被责令停刊整顿半个月(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三个月),是一博士级的记者干的,而这个博士事后依然是博士,据说现在丫也搞起了医药类的B TO B,当起了CEO!,,所以我觉得由于媒体特性的原因,,IT类的媒体同诸多行业媒体一样,,政策上的管制基本感觉不到,,成千上万的IT记者尽可以在那里胡扯一些连他们自己都没搞明白的名词、概念的英文单词缩写,,
而从所寄生的土壤来看,IT类的土壤无疑是极其肥沃的且广阔的,在国内,IT已经不能称为一个行业了,我们把IT称为”产业”,而这个产业中无数IT公司的广告和PR投入,,则分别成了IT媒体帐面上的主要营业收入和所谓IT记者的”稿费”(另外一种含蓄地说法是车马费),于是IT类的报社可以内部或外部承包,且承包是普遍存在的,,而IT媒体则也象公司,,追求赢利的公司一样每年炫耀着上年的广告收入几个亿或者几千万了,最差的也几百万吧!
而从政策壁垒上来看,,中国的媒体产业基本上是禁止外资进入的,,,但IT是个例外,或者是个”事实”中的例外,,就象”事实上的标准”一样,这事不是官方说了算;包括和媒体产业有边缘血清关系的”展览业”,,谁都知道,,计算机世界是咋样运做的,,因为那是公开的,,而且,计算机世界那几个刊名题字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电子部部长,,江泽民,,,那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计算机出版以及展览服务公司”,,,,于是因此有了IDG和其姻亲IDC在中国的良好业绩表现,,,,,,,我不太清楚IDG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我个人感觉IDG的风格应该是和已经死掉的美国AST的风格一样,一样的,当年的IDG北京办事处的熊晓鸽同学今天已经成了所谓美国IDG的董事和副总裁(还是副董事长OR执行总裁?)了,,我们确实可以承认,今天的IDG已经是一个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大鳄,但我们必须去想一想IDG这样的大鳄是如何从一”小鸡”长大到现在的,,,,过去的IDG,单笔投资都是按人民币计算的,,,,也不过就是百万级,,从84年投资计算机世界开始,,,到投资国内的媒体和软件类中小企业,,熊晓鸽确实是个四两拨千斤的优秀基金经理,,,,,甚至到今天的互联网,,,,,从这么多年的业绩来看,,熊哓鸽应该不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投资经理差,,,,,,据说,,,国内IT类的媒体中健康运做有赢利的大部分都是和IDG有关的,据说,,,国内的软件公司中,,,张旋龙和熊哓鸽一直牢牢地控制着大局或者盯着未来的大局,据说互联网的热潮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熊哓鸽,,据说,这些都是真的!
媒体的运营包括了发行和广告收入两方面,,,一般意义的平面媒体运营的重心是发行,,,靠发行量来滩掉大多数约70%-100%的成本,,而广告则完全成了第二利润补贴,,,但IT类的媒体则有了一个很大的不同,,,,IT类的媒体基本上都是靠广告费活着的,,发行一般都是根据广告收入来限量的,,IT类媒体并不希望发行过多,否则就会赔钱,,发的越多就赔得越多,,,,我想起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媒体,,,,就是袁世凯当总统的时候,,,有一份报纸是专门给袁世凯自己看的,,,而实际上,,,今天的IT媒体其实也和当年给袁世凯办专门媒体的人没什么区别,,,,,这完全是一个高明的体内循环,,而且是能够有增殖的体内循环!于是BPA进来了,,BPA以为这快土壤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事实上IT媒体的发行量的水有多深,,,大家都心知肚明!,,,有某个IT类的周刊,发行量对外是五万份,,,,但实际上的印刷量不过是两千份,真正的发行量则不到一千份,而且基本上全是送的,奥妙在于是送给了做广告的客户和发了新闻稿的公司,,,于是有了一个发行频率的专业概念,这个概念是说,周刊每期发2000份,要比月刊每期发两万份的感觉还多,,,,,于是国内和国际接轨最紧密的IT产业的广告经理们,,,完全感觉性投放,,,于是,,,,,IT类媒体的广告和发行监测谁也没办法做,,CPM更是计算不得,,,但怪就怪在,,,IT企业的广告刚停或者略微有所减少,,市场就会有反应和出货压力,,,后来大家说渠道很重要,,,中间商的信心很重要,于是则又了专门针对中间商的某媒体出现,,,,,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确实是畸形的,,而且,,有不确定性以及中国特色的,这些,,那些跨国的洋鬼子们理解不了,哈佛的MBA也理解不了!而国外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营销理论和传播理论也对此完全没有注解,,甚至包括台湾的樊志育也想象不到,,,,,于是HP、IBM甚至DELL这些业界枭雄兵败联想!(点到为止,跑题打住)
再说IT记者,,,,,业内很多人谐音为”妓者”,某个企业搞个新年答谢会请到数百名IT记者时,有人戏称为”百鸡宴”,我觉得毫不过分,,,当那些记者把新闻稿换个标题就送到编辑那里的时候,我甚至怀疑,他们有否认真看过稿子,,而提笔删减多少和轻重缓急分别处理是否和信封口袋里的那几张钞票的大小多少有关甚至成正比??/
记者有个”无冕之王”的别号,,而对IT记者而言,,,可能这个别号确实他们感觉不到,,,IT企业和IT记者到底谁怕谁?,,,想起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个报社的副总编,,曾经拿着一摞对某个软件公司的产品投诉信去找该企业的总经理,无耻要求私了,,拿三十万出来,否则我给你丫全暴光,整死你丫的,,,,据说这是第一起也可能是不多的IT记者不怕IT企业的例子,,,但后来的情节发展颇具戏剧性,,,,,那个企业的总经理当下很爽快得答应了三天内付三十万的现金,但第三天的时候,,那个副总编一早刚到办公室就被请到了某主管局座办公室要求立刻办理离职手续,,,事情的内幕梗概是那个企业的老总给了其主管局座十万元就全部摆平此事了,故事一时传开,,,大家哈哈一乐!
其他的类似事情则更有点猫和老鼠的味道:你给我发稿,发得好,(位置,版面大小)我就让你的名字上”黑名单 “,你给我发稿发的差,,对不起,你不是我们的该养的狗!,,而所谓黑名单则是随时更新的发稿编辑记者名单,,上名单的唯一好处是可以收到新闻发布会的请柬,一张请柬值一顿饭(最差也是自助餐)和几张百元钞票,,,,当然每个记者值几张百元钞票那确实是有不同标注的,,在业界这已经是完全公开的秘密了了,,大多数的黑名单是在PR公司和IT企业内部的MARCOM以及PR经理中共享的,,,,于是在抄办新闻发布会前,,,,”把你的名单给我FAX(或COPY)一份”则成了一个必须程序,,当然也有单纯的,我碰见过一个,是个小丫头,刚干这行,第一次拿到信封的时候以为里面确实是新闻稿,但回去打开以后发现里面还有一张百元钞票,,,她立时觉得自己人格受到了侮辱,,她跑去找给她信封的人,问,,是不是拿了钱一定就得发稿,,她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后来她把钱交了,稿子好象也发了,但再后来,,就没有任何企业理她了,包括她的专题采访也基本上得不到任何企业的配合,,后来她选择了离开,,,我记得这个女孩子的名字,,现在还记得,,现在想起这个人来我就有点悲戗的感觉,,这已经成了事实上的游戏规则,没有那个IT记者可以不需要IT企业的配合,而配合的前提条件是你得给我发新闻稿,而你自己写的涉及到我们的稿件必须在发稿前交我们确认审查!!
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还在做IT的编辑们和记者们无一例外的成了俊杰

文章评论:逐行扫描:IT媒体与记者 - 摩天居士 - 2002-01-31 10:05:56

  写的很入!我越来越觉得IT媒体似乎是办给少数圈内人看的,变成圈内人你捧我、我吹你的游戏。编辑们似乎过于注重拉企业的广告而不注意读者的反映。长此下去,如果我是企业负责广告投放的经理,任你把我企业或老总吹成神仙,但发行量总上不去,总是圈内几个人在自娱,我也不会投一分钱广告。   另一方面,如果我是记者,给我红包我一般是不会拒绝的,但文章要写好,但又不能欺骗读者,呵呵!

RE:文章评论:逐行扫描:IT媒体与记者 - 飞雪三月 - 2002-01-31 21:32:00

【(飞雪三月)回复(摩天居士)的大作】 说记者的仅仅是片面之词而已。在座的很多是记者,到底如何,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