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的个性化管理 - 街谈巷议 - 罗俊荣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0 次) 时间:2000-08-14 08:59:14 来源:罗俊荣 (justin) 原创-IT

无论对那一个企业,保持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但是在IT产业,人才流动是最为频繁的。员工的辞职出走不仅使企业蒙受技术、人才的损失,而且还带走了企业的客户,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可估计的阻滞。如何改革IT企业的管理体制,是摆在众多老总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在更多地依赖于创新、技术进步的IT企业中,他们更多追求的是一种个性化的管理机制。
在工业时代,工人基本上是在流水生产线上重复地干着相同的工作,只要是技术熟练,就能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好,这种工作没有很多的创新性,也不用很多的知识,所以衡量工人的价值变得比较简单,工人们也很容易从工资中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但是网络时代所提倡的是创新、是技术变革、是以人为本,这就涉及到人力资本的问题。你说一项发明、一个全新的理念能值多少钱,这不是马上就能找到答案的,必须要经过时间、实践的检验,那么老板现在应该给员工多少报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这时就很容易引起意见的分歧,很多人会觉得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炒老板鱿鱼也成为必然。要处理好报酬评价的问题,只有在企业内部实行股权体制,让员工持有企业股份。大家知道,股票作为一种可变资产,它的价值随着企业业绩的好坏而变。持股把员工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了员工一种无形的动力而不是被动地工作。员工这时会有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可以更自由地发挥所能,努力使自己和企业达到双赢目的。股份化给了员工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找合作伙伴,给自己的知识定价,但也无形中给了他们一种行为约束,使企业达到了个性化管理的目的。
员工的工作目标定下来了,他们还需要更自由的工作方式。本人认为可以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对老板来说,办企业是为了赢利,赢利就是要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出售给客户。对客户,他是不关心,也不会花时间去关心企业内部的运作、开发产品的艰辛等企业事情的,他关心的是所购买的产品、服务是否真的对自己有用,性价比是否比别人的高。所以企业要实现赢利的目的,只要对员工进行“目标管理”就可以了。所谓“目标管理”,就是以员工为企业作出的成绩、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而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则可以适当地灵活处理,让他们发挥更多个性。“目标管理”并不是说完全不管“过程”,象以前地主收租那样,不管天灾人祸,到年末逼佃户要米要粮。企业应该充当员工的强力后盾角色,给予他们大方向、大目标后,及时地提供资金、客户、人员、信息等各种资源援助。这有点象现在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订立完善的法规,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概不干预。“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常用的管理模式,你到外企看看,大家都是这样管理的。
上面所说的都是理性方面,还有的就是感性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无非就是企业文化、部门凝聚力。文化是很抽象的概念,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实体之上。作为企业,要从经理到一般员工,在很细微的事情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出一种共同的工作方式、一种认同的观念、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我认为这个企业已经有“文化”了。企业文化无所谓的优劣好坏,但是它首先应该是大家都认同的,并努力去深化扩展的一种信念。在瞬息万变IT产业中,大家更注意的是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而不要搞“鸡头文化”,这里老总要把握好员工的“上进心”与“事业心”问题。为什么小小的中关村会有四、五千家企业,但真正的老大只是联想、方正、四通,这是中国人的一道坎,哪个士兵不想当元帅?但是元帅只能有一个,只有引导员工找准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出“1+1>2”的功效。
个性化管理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大家都在努力把它具体化,以裁出一件合身的衣服。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你又走到了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