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时通话题之一:手机交易的市场份额有多大? - 我看证券网 - 秦汉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5 次) 时间:2000-08-13 22:19:08 来源:秦汉唐 (秦汉唐) 原创-IT

赢时通话题之一:手机交易的市场份额有多大?

次声明:此文仅是个人的研究与分析,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与赢时通的实际情况必然存在差距(而且差距可能很大)。此文的一些观点仅代表个人,虽然本人力求客观与公正,但偏颇与主观之处无法避免,敬请各位网友及赢时通给予谅解并能给予指正。

在新浪转载的ENET专稿新闻《尴尬过后的赢时通》(6月20日)http://tech.sina.com.cn/internet/china/2000-06-20/28630.shtml中,赢时通CEO朱在国先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赢时通的收入模式回答如下:

“赢时通的收入模型包括(1)通用服务:券商接入使用赢时通平台的服务费和信息服务费,从移动”股市通”服务费上分成等(2)增值服务:网站上的增值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移动增值咨询服务,对特殊定制的股评因为对个人投资非常有帮助可以收费(3)其他:从网上路演,网上投行,大型系统集成、广告等方面实现。目前我们的每月收入在300万左右,下半年将大幅度增长。预计我们的年收入近亿元”。

在以上三类收入来源中,第二种增值服务目前赢时通似乎尚没有大规模开展,第三类其它如网上路演等业务现在是《证券时报》的全景基本上处于绝对优势,因此这两类收入我们暂且不讨论,仅分析其通用服务中从移动“股市通”服务上的分成。
  

在分析其手机交易的前景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我国股票委托交易的几种方式。从我国开始建立证券市场以来,交易方式也不停地在发生变化,对有形席位及无形席位我们不做分析,单从股民的委托方式来分析一下赢时通的市场前景如何。

从目前的交易形式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电脑终端(含证券营业部内的直接电脑终端及远程大户室终端)、电话委托(含有线电话委托及手机直接委托)、网上交易(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及无线交易(主指通过WAP和赢时通所说通过STK卡的普通GSM手机交易)。

电脑终端交易形式起初是证券交易的主要形式,无论是散户还是大户,都是通过证券营业部内的电脑进行交易的,不同之处在于,大户当时可以直接通过电脑下单,散户只能通过排队由营业部柜员进行委托。这种形式的敝端是显而易见的:行情火爆之时,散户排队的时间可能使其指令不能够及时进入交易所,从而使其丧失买卖的良机,另外这种情况使那些上班族因为工作而无法经常通过营业部进行交易,必然影响其投资的积极性。

电话委托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行情火爆之时电话占线的现象仍然存在,但毕竟这种现象的前提是行情极度火爆,而极度火爆的行情一年实际上没有几天,因此证券营业部通过增加电话线路的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电话委托形式极大地方便了上班一族,使其可以通过办公室或家里的电话随时进行股票交易,而证券行情则通过股票机及现在的互联网基本可以解决,从而使电话委托成为众多的中小散户的主要交易方式。

在电话委托出现之前,电脑终端交易是股票交易的唯一通道。电话委托出现之后,由于中小散户绝对数量的优势,从而使电话委托与电脑终端委托形成分割天下的局而。至于通过这两种方式所形成的交易量谁多谁少,我没有看到具体的数据不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均是交易的主要形式。

网络的出现使网上委托成为可能,与电话委托相比,具有感觉更为直观形象的特点,并且使行情与委托可以融为一体,从而使中小散户的委托方式与机构及中大户相比,效率差距缩小了很多。
但网上交易目前存在着许多显著的缺陷:
速度慢:行情与电话及电脑终端相比,一般有所延迟,虽然部分网站宣称延迟时间不超过15秒,但毕竟大部分网站的延迟时间至少在数分种以上。对证券交易者来说,即使只是延迟数秒钟时间,对其委托价位产生的影响都是较为重大的,因为这直接使投资的买卖价位难以确认。
同时安全性也是股民担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实际上有些券商通过努力已经将网上交易资料的泄露风险降至与电话委托相同的地步,但至少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网上交易是不够安全的。

还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是:目前众多的网民是通过办公室的局域网上网的,而一些主要的网上委托工具却不能够在局域网上使用,如国通的牛网,其行情查询及委托系统融为一体,但可惜无法在局域网内使用。

虽然网上交易存在的问题多多,但随着接入速度的提高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肯定迟早会解决,从而将使网上交易成为电话之后的另一种交易方式 ,但至少在短期之内,这种交易方式不会成为一种主要的交易手段。

前不久出台的证监会对网上交易的相关规定,直接将网络公司排除在外,虽然盛润与赢时通均还在与证券部谈着手续费收入利润分成的事情,但可以想象得到,纯网络公司做网上交易至少现在前景不够明朗。

通过赢时通的STK卡或WAP手段的手机证券交易目前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市场,赢时通似乎拿此做为主攻方向(仅是本人根据赢时通的相关宣传所做猜测,是否赢时通的主要收入来源尚需赢时通证实)。

就直接感觉而言,赢时通这个赌注太大了!

首先:手机交易方式与其它三个方式相比的优势与劣势可以说明。
电脑终端交易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因此,绝大多数大户和机构是使用这种方式,他们的成交量在总的比例中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肯定不是一个小比例,他们一般是不会通过电话及网上进行交易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他们交易的效率及安全性。

电话交易是众多中小散户及上班族的主要交易方式,电话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基本办公工具,他们早已习惯了用电话进行委托。

同样,电脑也是大部分上班族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如果说将来速度及安全性等问题解决了,电话委托一族将很有可能转向网上交易。

而手机交易最大的优点是移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在机场、汽车里没办法不得不移动的股民与那些相对静止的股民在数量上相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没有人做过这个统计,大家可以想一想通过什么手段来估计这个数字?尤其是赢时通的同志们。

这个比例肯定不会太高。
那么在这个不会太高的比例中,有手机的人又是多少?
在有手机的人当中,将来通过STK技术及WAP技术上网的人又有多少?
在有手机交易功能的股民当中,经常使用手机进行交易的又有多少?

如果算下来,这个市场份额应该不会太大,至少上前是如此。
这个很小的交易量是通过证券营业部直接从股民那里收取的,赢时通还需要与营业部分成,既然主要是营业部在完成委托的任务,赢时通只是帮股民方便及时地将指令传给证券部,因此赢时通能够分到的比例可想而知!
赢时通在手机交易的收入计算模型我们假设如下:

赢时通手机交易收入=目前通过赢时通的手机交易的手续费收入×与赢时通有合作的营业部的分成比例

目前通过赢时通的手机交易的手续费收入=全国单位时期内的手续费收入总和×通过赢时通手机交易的股民数占股民总数的比例;

全国营业部的手续费收入=单位日期内成交金额×2×千分之3.5

手机交易的股民数占股民总数的比例=目前赢时通公布的开通手机交易的股民数/全国总股民数(全国股民根据相关统计数字为5000万,由于一般股民均有深沪两地的股东代码卡,因此实际人数应在2500万左右)

即赢时通手机交易收入=(单位日期内成交金额×2×千分之3.5)×(目前赢时通公布的开通手机交易的股民数/全国总股民数)×与赢时通有合作的营业部的分成比例。

目前假设:
1、单位日期以月计算;
2、月成交资金额以99-2000年6月深沪两交易所之和的月成交金额的平均数3780亿计算;
3、已开通赢时通手机交易的股民数为10000人(数据来源为ENET专稿新闻《尴尬过后的赢时通》一文方中朱在国所称);
4、全国总股民数根据相关统计数字为5000万,由于一般股民均有深沪两地的股东代码卡,因此实际人数应在2500万左右) ;
5、与羸时通有合作营业部的分成比例假设为10%(本人估算,非准确数字)。
6、对单位手机交易用户的平均成交额与实际股民的平均成交金额之间的差距我们忽略不计(实际情况为由于机构与大户的影响,单位手机交易用户的平均成交额应低于股民的平均成交金额)
7、已开通赢时通手机交易的用户不再使用其它委托方式,仅用手机方式交易。

则其通过手机交易的收入每天为:
=37800000万RMB×2×0.0035×(1/2500) ×0.10
=10.58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羸时通现在每月可以大致从手机交易中收取大约10.58人民币。

而羸时通的月经营费用暂且这么估算:
=人工成本及办公费用+宣传费用(仅计算其在证券时报及互联网周刊的广告支出)+基本通迅费用
=员工人数×(每月平均工资+平均办公费用)+(证券时报每周一个通版广告宣传费用)×4+互联网周刊每月数页广告费用+133台服务器×单位托管费用
假设1:员工按羸时通目前约200人计算;
假设2:每月工资平均按5000元计算;
假设3:平均办公费用(含房租、水电、电话、电脑折旧等平均在员工人数上的费用)为5000元;
假说4:证券时报每周一个通版广告按正常价位8万元左右计算;
假设5:互联网周刊每期羸时通投入广告费用为6万元;
假设6:每台服务器共享带宽为100M,单位每月托管费用为5000元(根据赢时通公布的数字,其全国共有133台服务器)。

则羸时通每月成本:
=200×(5000+5000)+(80000+60000)×4+133×5000
=2000000+560000+665000
=3225000元RMB。

也就是说,羸时通每月的费用是320万元RMB,而现在其目前通过手机交易的收入仅是10万元RMB左右。

由此可见,如果赢时通达到其所称的年底30万用户的数字,则其每月在手机交易方面的收入可以达到300万元左右,可基本与目前的费用持平。

因此,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
1、赢时通能否达到年底30万的用户?
2:以上的假设是否合理?与赢时通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大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