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冲出南亚 - 军文转载 - 朴田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2 次) 时间:2002-01-28 00:13:11 来源:朴田 (邢晓宁) 转载

早在50年前,印度开国总理就抛下豪言:“当今世界上只有美、苏、中三国雄视全球,第四个大国非印度莫属。”
  印度购买的基洛级潜艇。

  近几年来,印度弄核武、搞导弹、建军舰,军备建设搞得红红火火。今年内,美国欲完全解除对印制裁,日、俄、欧盟等也继续加强与印度关系,印度外交可谓四面修好、左右逢源,离“有声有色”的大国目标越来越近了。为了早日实现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未竟的强国心愿,印度现政府将“东进”的目标直接瞄准了亚太。

  “亚洲轴心”心愿被量化了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尼赫鲁就抛下了掷地有声的豪言:“当今世界上只有美、苏、中三国雄视全球,第四个大国非印度莫属。以印度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东,印度也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他还明确提出印度应成为“亚洲的轴心”。然而,印度争当世界大国的雄心可谓壮志难酬。半个世纪过去了,印度一直被当做南亚大国,很少有人真正将其视为与中国和日本同等的亚洲大国,更谈不上“亚洲的轴心”。然而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以印度人民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情绪又重新点燃了印度迅速成为世界大国的希望火焰。

  以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人民党政府逐渐将尼赫鲁的“亚洲轴心”思想具体化。去年年初,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问日本时曾扬言:“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6月2日,印度外长贾斯旺特·辛格在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院发表题为《印度与东盟:2000年的安全模式》演讲时强调:“印度的安全考虑参数已明显超越南亚地理定义的范围,南亚经常是定位印度安全的一个含糊范畴,就印度的面积、地理位置、贸易联系和经济规模而言,印度关注的安全环境以及潜在的安全考虑包括从海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印度西边、南边和东边地区,西北边的中亚,东北亚的中国和东南亚。”今年4月,已兼任国防部长的辛格访美时向美国表示,印度在从海湾到南海地区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由此可见,随着印度地位的上升,其战略定位也在一步步扩大,“东进”直指包括南海在内的东亚地区,其目标就是要成为亚太大国。

  东亚、南亚区别何在从地理上看,南亚次大陆是亚洲大陆向印度洋的延伸,具有较大的独特性,与亚洲其他部分,特别是东亚的自然联系较少,而目前东亚却是亚洲政治经济中心乃至世界政治的中心之一。

  最近一两年,全球地缘战略重心出现了向亚太转移的兆头,美国在继续推动北约东扩,不给俄国喘息之机的同时,在亚太加紧投棋布子,为应对中国崛起作准备。俄国因无力在欧洲正面反击美国的挤压,也选择亚太为突破口,谋求加强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以牵制美国,缓解在欧洲受到的压力。在亚太地区,美、日、中、俄四国唱主角已成定局,就连东盟这个区域集团在推动亚太多边安全合作方面的风头也盖过了印度。而从地缘政治上看,大国角力主要集中在亚太,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也当属东亚。南亚则因贫困人口多、经济增长速度慢、印巴又纠缠不休等政经原因而有日渐被边缘化的危险。

  印度积极东向,跻身亚太的逻辑是,要想在国际政治舞台中心有所作为就首选亚太,因为只有增大印度在东亚的存在,印度才有可能挤进亚太大国行列,在该地区取得与美、日、中、俄同等分量的角色。

  挤入亚太的绝招

  为实现成为亚太大国的心愿,印度高唱“大国平衡”,打大国牌,走东盟棋,军事力量紧紧跟进。用印度国防与战略分析所专家的话来解释,就是“从印度在亚太地缘政治和经济中所处的重要性来看,它无疑是一个被边缘化了的大国,并不具有美、日、中、俄在亚太所拥有的重要地位。为了使自己今后有可能在亚太争夺中占据有利位置,除了谈论‘大国平衡’外印度没有其他好办法”。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明确表示印度是维护“亚洲稳定与安全”的潜在力量,其主要幕僚哈利尔扎德也建议美国明智的亚洲政策应该是在印度与中国之间寻求某种地缘政治平衡。看来印度“大国平衡”这招好像起到了一定效果。

  今年以来,美副国务卿、参联会主席等军政高官先后访印,并准备年内完全取消对印制裁。美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称:“克林顿花了7年才做到的事情,布什在两个月内就做了。”美智囊团机构也开始建议布什重新为印巴定位,即“印度为亚太大国,而巴基斯坦则是地区大国”。印日在去年日本首相访印后已决定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定期开展国防及外交对话,在军事情报技术方面进行合作;印度军舰开进东亚访问日本、韩国;印日还在马六甲海峡和南海举行了反海盗联合演习,两国在亚太地区的联合活动明显增多。印度对东北亚鞭长莫及,于是选择地理位置接近的东盟作为挤进亚太的突破口。在1995年正式成为东盟地区论坛的全面对话国和亚太安全合作委员会的联系国后,印度的这一策略终于从去年开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去年3月,印度和越南签署了15个项目的军事合作协议,使印度首次将“东进”触角伸到南海。7月印度积极倡导的恒河—湄公河组织终于面世,这使印度可以参加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从而可以一举踏上东南亚多国土地。今年2月,印度打开印度东北部与缅甸边境的关口,并合作修筑“友谊高速路”,这为印度方便进入东南亚、连接亚太打通了陆路通道,难怪印度外长在开通仪式上称,“发展与缅甸的关系关乎印度国家利益”。印度的下一个目标是加强“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联盟”(BIMSTEC)的活动,强化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纽带,同时为《恒河—湄公河合作计划》的框架协议中添加实质性内容,从而逐步扎稳印度成为亚太大国的根基。

为配合政府“东进”政策,巩固在印度洋的海上霸权,控制马六甲海上命脉,最终成为亚太大国,印度军方近年来提出了所谓“东方海洋战略”,即印度要具备向太平洋西岸,特别是东亚地区投放海军的能力。在不断扩充潜艇、航母等先进海军装备的同时,今年印度在孟加拉湾东部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设立东方海军司令部,使其成为继孟买、维沙卡帕特南之后印度海军的第三个作战中枢,更有效地保证了印度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

  印度国内舆论看得清

  印度将亚太大国作为“东进”目标并非是最近才有的。早在1998年人民党上台之初,印度著名智囊机构“国防研究与分析”的高级研究人员G·V·C·奈杜就在一份报告中向政府建议:“印度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必须超越南亚的狭小范围而进入更大的亚太地区,因为这才是印度未来的所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更是直接向政府建议,利用与美、日在战略上有求于印的良机,尽快扩大印度在东南亚的存在,加快远洋海军发展,争取挤进亚太,为最终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基础。

  从地缘战略角度讲,印度洋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通和石油输送纽带,历史上不少西方战略家都公认,“五把钥匙锁住世界”。印度洋就抓住其中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三把。美国海权论鼻祖艾尔弗雷德·马汉曾断言:“谁掌握印度洋,谁就把握住了整个世界。”事实上,印度离把握整个世界还遥遥无期。虽然一年来印度的“亚太大国”战略进展较为顺利,但印度国内舆论也看到了与美、中、日相比,印度要成为亚太大国的确先天不足。其一是印度在地缘上处于亚太外围,与东亚的政经联系相对较少;其二是印度与亚太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联系很弱;其三是印度以接触为主的“东进”政策还是尝试性的,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其四就是印度未能驱散被巴基斯坦纠缠在南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