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8 次) 时间:2002-01-24 00:25:13 来源:朱芷萱 (yeebole) 原创-非IT
波伏娃的《第二性》,是很久以前就读过的,但那时的版本似乎不太全,而且时间隔了这么久,对它的印象已经相当模糊了。最近有幸读了以陶铁柱为主译的全译本,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名词解释,用译者的话来说,如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全文,这两个名词即:the one , the other.
读过沙特《存在主义》的朋友,一定记得“他人即地狱”这句话。他人其实就是the other的直译。但这种译法似乎略显偏颇,而且容易造成误解。用陶的话来说:the other,是相对于the one而言的,并非表意的“他人”,而是说:那些失去了自我的、被异化了的人,就如同坠身地狱一样,终会落入永劫不复的境地。(大意)
但对于陶将这二词翻译成“他者”和“此者”,我认为还是不够精确和全面。一方面:这种译法显得拗口和生涩,另一方面,并不能一语中的地表达波伏娃使用这二词的真正意图。
在《波伏娃》中,the other一共表达了两层含义:1)与自己的群体无关或相异的人群,如犹太人之于高贵民族,如黑人之于白人,甚至于女人之于男人;2)带有一定的贬义:即便最无用的白人,也会为自己没有身为一个“肮脏的黑人”而自豪;而一个最平庸的男人,也会为自己能有机会凌驾于女人之上而倍感骄傲;
所以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译法:已类和他类;同类和他类;同已和异已。
这样译的好处有以下:
1)者字从字面上来说,略显单薄了些,不如类字在群体类别区分上来得铿锵有力;
2)他和此,在汉字中,并非直接对立的两个字。而他和已,异和同,却明显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对其他人的排斥;
3)他者,更象一个中性词。异类和异已,却一听就是贬义的。(可以参见异教徒的说法)
4)这二者的次序关系,是以the one 为先的。the one首先确立了自己的立场,才会相对自己,提出the other的说法。对于作为the one 的主体来说,the other是附属的、次要的、较低级的。“已”字就能体现出这种优先的、为主的地位优势,而“此者”,却太过模糊。
理解这二词,确实非常重要,因为在全文的开篇,就有波伏娃对于男人和女人作为两个群体的地位论述。很明显,男人是the one, 女人是the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