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20 次) 时间:2002-01-18 16:24:34 来源:林景新 (newvictory) 原创-IT
IT寒冬,英雄何为?
林景新
偶像的黄昏。
这是中国一本著名新锐杂志的封面标题。王志东出局、网易被纳斯达克停牌、王峻涛告别MY8848、张朝阳为搜狐遥遥无期的营利计划焦头烂额,这些一年多前风光无限的江湖大佬们在这场横扫全球IT界的网络寒冬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网络经济最热的时候,深沪两市有近一半的企业宣布触网,.com们走在大街上都是一副顾盼自豪天下惟我独尊的模样,有一个人却开始为此日夜忧思——被誉为中国股市守护人的吴敬琏老先生撰文指出中国的网络股有太多的泡沫,并良言劝CEO们必须保持冷静切莫被一时的荣誉冲昏了头脑,可惜吴老的忠言在激进派们听起来完全是保守落伍之见,根本不予理睬。
97、98年,网络热烧遍全国时,一天好几个网络公司被注册成立。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了,而边际收益却可能极高。有一个idea,找几个“海龟派”组成所谓的梦幻团队,抛出一份不着边际的创业计划书就可以引来一笔不菲的风险投资,然后把公司上市或者出售给其他大的公司,创业者立即身家百万,除了走私与贩毒,中国哪一种谋生方式还能有这般顺当舒服?欲望是随着泡沫一起膨胀的,网络的泡沫有多大个人的欲望就有多大。曾有一个注册资金不过几百万美金、成立不超过二年的网络公司CEO,在98年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口出狂言:日后中国首富必他莫属。今日回头看,这位CEO已经面临公司营利困难、资本逼宫的危险,不知当日的豪言壮语可曾让他有种英雄末路的感觉?
正如idea曾经是一种圈钱的码砝一样,新概念的提出也是一种吸引资本注意的嚎头。什么“圈地运动”、什么“注意力经济”、什么“烧钱竞赛”等等轰轰烈烈的运动很快被证明只是当年大跃进的翻版。
个人会发烧,市场不会发烧。个人会自欺欺人,而市场永远是理智的,它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供需平衡的、价格围着价值波动等基本规律是市场运行的指导原则,它并不为任何捕风捉影式的经济泡沫所左右所改变,相反,市场的运行规律犹如一把利剑很快就刺破了CEO们的过于罗曼蒂克的美梦。
中国的IT产业起步很慢,但发展速度之快为世人所瞩目,这其中当然少不了这些IT先驱们的辛勤耕耘。平心而论,没有王志东、张树新们的推波助澜,中国今天的IT产业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网络英雄们的功劳不可抹杀。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网络设施、基础设备、人民的网络意识都还很不成熟的时期,互联网更像是一种新技术的展示会或者新生活的推介会,而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可以是一种营利的工具。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上网只是一种体验而不是消费,这就给中国的网站的营利计划造成一座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高峰。而更致命的是,中国人拿手的copy手段在网络行业中运用得最为娴熟,一个好的模式出来,过不了多长时期就会发现这种模式已经遍地开花。这种短视的心态造成了目前中国的网站严重重迭,有的网站不仅内容相似,连发展模式都大致相同,这既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将彼此置于同一层次上的无谓斗争,成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社会资源是稀缺的,绝不允许相同的东西有生存的可能。
“三流卖产品,二流卖技术,一流卖标准。”中国的大多数网络企业还只是处在卖产品的起步阶段,卖些打折的书或CD,或者卖几则八卦新闻以求更高的pageview,比较有出息开始出卖一些技术服务赚点外快,可惜这些小打小闹的东西对于每日庞开的开支而言是杯水车薪,要实现资金营余只能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
让人欣慰的是,网络寒冬过后,CEO们开始学会冷静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把以前不屑一顾的最基本的市场规律重新挂在嘴边,认真考虑如何让网络实现增值、如何真正为顾客创造价值。
应该说,在中国经济日趋腾飞及庞大人口为支撑的条件下,中国的网络业发展还是大有前途的。从内部来说,国家对网络发展的逐日重视及加大投入对中国网络企业来是一个利好消息,加上网民数量的激增,赢利的曙光已隐约可见。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国已经加入WTO,外国的网络巨头们已经开始进入或者逐渐进入中国,这对我们既是挑战,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机会。外国网络公司的进入既带来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也创造了网络的规模外部经济,把正在走向成熟的中国网络市场更推一步,刺激了需求与供给的加速运转,为中国本地的网络公司发展拓宽道路。
现在不少IT和网络企业都选择了“鼠标加水泥”虚实结合的经营方式,力求降低经营的风险;或者干脆与比自己强大的商业伙伴进行合作,如联想与AOL的联姻,新浪与阳光文化的合作,在资源共享的局面走向双赢。
江山代有才人出。盲目的崇拜与追捧已经过去,而新的网络精英正在崛起。无论哪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英雄:坚韧、远见、深思熟虑、脚踏实地。我们所需要的英雄不是某个人,而是某种素质,更可能是一种企业文化,或者一种全新管理理念,有着它,中国的网络业的发展腾飞就屈指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