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3C始末 - 通信中国 - 可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1 次) 时间:2002-01-16 17:16:07 来源:可乐 (可乐) 原创-IT

在中国的手机版图上,一向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为龙头,这是GSM时代公认的。而在CDMA即将来临的时候,版图会不会被新

兴势力翻天覆地地改写——这是一个我们关心的问题。海信——国内知名企业——就是一个新势力的代表,我们因此不能不关心海信的CDMA大计。

海信3C始末

2001年11月22日,风景宜人的青岛黄岛海信工业园,国内第一个CDMA手机投产仪式在这里举行。这里有整洁的厂房、现代的生产线、严格的管

理体系和国内第一款彩屏CDMA手机,这里花费了海信4个亿的投资,这里凝聚了周厚健和万名海信人的信心——一切都是为了海信的第3个“C”——

Communication(通信)。
仪式上,周厚健(海信集团董事长)豪情满怀地向本刊记者表示:“此次进军CDMA移动通信,无疑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海信3C产业的内涵,必

将成为企业的支柱产业品和新的增长点。相信有海信技术和品牌的支撑, CDMA移动电话一定能够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在家电及IT的低潮中,移动通信,无疑是个强者的选择。

图谋
为了3C(家电、信息、通信),海信是绸缪已久。
1992年,刚刚站在青岛电视机总厂(海信前身)厂长岗位上的周厚健就有了3C概念,尽管这时他的彩电越卖越好,年产量也达到了41万台,但

周厚健明白: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任何一个企业靠在家电上都是死路一条。1993年2月,通过合资成立青岛奎姆有限公司,海信进入信息产业,这

是第二个“C”。就在这年的12月,海信再次通过合资方式组建了AT&T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至此,海信的3C从概念上来说已有了方向性地突破,不过

从产值上来说,后面两个“C”并不足于证明任何成就。可就是这个比别人早上七八年的投入,为日后埋下了一个伏笔。

动作
苦苦追求3C概念的周厚健一直以通信产业的薄弱为一大憾事,但周始终认为条件还没有成熟,因而对移动通信一块一直引而不发。熟知周的人

心里犯上了嘀咕,时机什么时候才算适宜?
2001年8月29日下午,北京嘉里中心,海信手机发布会,手持彩屏手机的周厚健笑得甚为开怀——8年磨一剑,笑笑本当然。然而这一被很多人

以为是做秀的笑容,却是来之不易。因为就在这天上午,国家信息产业部才刚刚公布了19家企业CDMA生产定点许可。能够与国家颁布准产后第一时

间、第一地点发布产品,快拳的背后必然是长时间的力量积蓄。

b>蛰伏
为什么是在2001年8月29日出拳CDMA,而不是1998年就踏足GSM,周有自己的一套理论:“1998年以前中国企业做手机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只

有当外企份额逐步减少,价格回落到正常的利润阶段时,才是本土企业切入的最好时机。因此,面对GSM,我们没有轻举妄动,根本目的就是为了
备战CDMA。”
1992年成立的通讯研究所,跟踪、消化了许多通信终端产品;1999年,在国产手机吹响进军号角时,海信只是悄悄地在“通信”前面加上了“

移动”二字,还是站在台后;2000年,中国开始了布置CDMA的工作,周这时才隐隐感到:时机来了。

b>上马
2000年5月,海信的组合拳开始打出。一边马不停蹄与美国高通合作,一边加紧向日本日立学习技术,同时还在韩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没出过任

何一部手机的海信人对移动通信并非一无所知,相反,几年的准备使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年9月的海信日立合作发布会

上,高通、日立的代表均给予了海信很高的评价。
如今的海信已掌握了部分的核心技术,这大大降低了海信切入CDMA的成本。周厚健告诉记者:“竞争的根本是依靠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我们潜

心搞开发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竞争。如果我们的开发上去了,就能和国外大公司去竞争新产品推出速度,去竞争产品的成本。”
但现实就是现实,不管你做了多少准备,做手机毕竟还是一项巨大的投资,而且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比从做彩电跳到做空调,从做冰箱跳到做

电脑要难得多。再未雨绸缪,这还是一个“To be ro not to be”式的赌局,分别只是胜算几何。

b>狂赌
在2001年11月22日的CDMA手机投产仪式之前,海信集团已经在CDMA上投入了5亿元人民币,占到了其总资产的1/5,这虽然不能说仅仅是一个开

始,但以后要的资金还会很多,而且这4亿的分布表明想再退回来已经是不可能。其中3亿已经变成了30000平米的CDMA厂房和成套的设备,另2亿则

花在了购买技术、产品开发等上面。对移动通信产业没有任何经验可谈的周厚健,就是这样大踏步地直接闯入了CDMA时代。
来了,就没有谁再想退回去,海信的风格是要做一行,好一行。比投产走得更远的是,海信已经在全国建立了17个营销中心,并定下了上海蜂

星、清华华睿、北京普天太力、长远联合电信4家经销商。“一年前,海信的十几个大区经理就已分赴全国各地各就各位,其主要任务就是熟悉市场

、预演网络。”周的言谈再次表明了其谋定而后动的一贯作风,周也不认为这是一个赌局,在他的理想中,未来8年海信的销售规模应该是1000亿,

3个C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2001年11月22日,海信工业园,周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率先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力最强的通信信息

产业集团。”在周的心中,做不到第一就不如不做。
和做着家电的海信图谋CDMA一样,做着CDMA的海信,也还在图谋着3G(第三代移动通信)和GSM。2001年11月29日,圣地亚哥的高通公司与海信

签署了开发、生产以及销售无线电话的专利权税方面的许可协议。项目合作基于高通公司最新技术CDMA以及CDMA2000 1X和CDMA2000 1XEV,后者即

是所谓的3G版本。2002年,海信极有可能将产品领域扩展到GSM,并有至少4部新手机推出。筹码越来越多,摊子越来越大,海信通信的未来只有在

终端市场上一决高低。(完)

他们说

海信为了进入CDMA进行了八年技术研发与储备,并与美国高通和日本日立进行技术合作。截止日前,海信已在生产设备上投了3个亿,建立了

3000平米的现代化厂房,采购了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制造检测设备。海信将陆续推出翻盖式、折叠式、直方式、双屏幕等

多款高、中、低端手机。

没人愿意打价格战,谁都想心平气和地挣钱做生意。手机也是如此。当然,如果我的技术足以使成本大大下降,我肯定要调低价格。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海信做这个产品(手机)是用心良苦的,并不是头脑发热。
我们的目标是占到CDMA市场的8%-10%的份额,第一年投3个亿,产量达到100万台,3-5年投入8个亿(均指设备投入),产量超过500万台。根

据联通的发展预计,未来的5年能够达到5000个亿,如果能做到8%就不得了了,就是400个亿。
海信集团副总裁程开训
海信手机将奉行与海信电视、空调等家电产品完全不同的政策,将与国际通行的手机营销模式接轨,彻底实现产、销分离:将销售交给专业的

经销商,海信则全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塑造。
海信集团副总裁、海信通信总经理刘国栋

我们选择合作厂家是本着技术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标准来的。所谓的技术多元化,就是任何合作厂商不能限定我们的技术来源,我们可以和

不同的厂商合作;而所谓的市场多元化,就是不能限定市场区域,不能说海信只能在大陆区域销售,而对方占有国外市场。而日立就符合这个标准

对待和国外厂商合作的态度,海信是不反对技术引进,不依赖于技术引进。毕竟学技术的花费要比OEM低,自己得到也更多。

关于前一阶段国产厂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的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时机不好,以前国产手机的占有率实在太低了,没有引起

大家的关注。第二是GSM技术在98年大量国产厂商进入是技术很少,无法得到一个很好的技术平台。第三就是投入不够,生产线、研发投入都不够。
海信通信高副总经理

文章评论:海信3C始末 - kktiger - 2002-01-17 09:24:43

海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赢利又少,产品也不突出,搞什么彩屏手机,没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