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8 次) 时间:2002-01-15 14:32:42 来源:游侠 (游侠) 原创-IT
网络公司为生存与赢利绞尽脑汁时,互联网的工具性却日益深入人心。闲来无事,思考自己目前的工作,真是无法离开互联网了。广告有称: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而我则是:网络、QQ、电子邮件,哪个都不能离。
现在我是杂志编辑,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没有在传统的杂志社工作经验,不知互联网时代之前的杂志编辑是如何工作的?刚到杂志社时,要赶着出一期杂志,而当时没有别的编辑指导,一个人“单枪匹马”开始摸索,进公司要求有一个,那就是要求配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因为我熟悉网络,进入网络世界我可以如鱼得水,虽然我之前没有传统媒体工作经验,可是我有媒体方面的网友,可能我不知道他/她身处何方?也许我没有他/她的电话号码,这都不重要,进入网络世界一切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即便是“秀才不出门”,也“便知天下事”,“便识天下人”。我可以向他们咨询与了解,可以向其组稿、约稿。进入杂志社之初,原有的作者资源有限,为了让更多的作者了解杂志,我把稿件需求整理了一下作为征稿启示贴在一个编辑、记者、写手经常“活动”的论坛,以前是别人向我约稿,此时则是相反。好在各位网友支持,约稿贴发出不几天,稿子从四面纷纷抵达我的电子邮箱,那时感觉只有一个字“爽”!
对于编辑来讲,最苦莫过于没有作者资源,每期杂志,好几十篇稿件,哪里去找?何方去寻?而且还有个稿件质量问题,不可能随便哪篇来稿件就用,还需要审稿,所以需要丰富的作者群,大量的来稿。面对此难题怎么办?我的经验,上各类财经、IT论坛,寻找写手;阅读经济类文章,寻找作者,然后与之联系、沟通。了解其所擅长哪方面,向其约稿。
现代社会沟通的工具很多,书信、电话、手机......一个比一个快捷、一个比一个方便。电话比书信快,手机又比电话更加方便,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手机一通,即可沟通无限。然任何事物总是利弊结合,手机话费较高,沟通时间一般有限,还受通话信号的影响。
对于上网者来说,国外有ICQ,在OICQ出现以前,国内网友也使用ICQ,然而ICQ的地主化做得不甚如人意,使用上有诸多不便。所以当中文化的OICQ一出现就受到网虫的欢迎。开始人们只是将其作为聊天的工具,随着工作的深入,很多人已将其作为工作的一种沟通工具。很多作者、记者、编辑都有自己的QQ号码,我自然也不例外,以前偶然申请的号码纯属娱乐,没想到现在却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作者在网上,大家在网上可以对文章诸事深入探讨。作者不在,电话联系不上,手机不通,QQ上留言,作者看到之后,自然会以最快的速度的处理此事。久未与作者联系,电话号码忘了,EMAIL地址找不到了,打开QQ则一切OK。
“工作QQ,没事别找我,我正在忙!!......如同我讲10句费话,就去你家吃饭!!!”
这是一位网友QQ中自我介绍的内容,将QQ的工作用途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EMAIL是上网者的又一重要沟通工具,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工具,凡上网者,几乎没有几个没有EMAIL的,有的可能还不止一个,笔者就有不下十几个。有的EMAIL为的是抢一个好的账号,有的则是为了多占点空间保存东西。如今天收发稿件全依靠它了。杂志照片一般分辨率较高,动辄上百K,有的甚至上M,占用空间大,一般EMAIL根本无法“消化”,为此,笔者专门在搜狐上注册了一个免费信箱。幸亏在各家缩减空间之时,搜狐推出了20M的免费邮箱,否则这个工作还真是不方便开展。如果邮寄的话来去时间可是真的比较慢了。
特区工作,忙碌紧张,然而能上网方便了不少。忆当初:
因为好奇,认识了互联网;因学会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得以有机会进入网络公司做销售;又因进入了网络公司,学会了网页制作软件;因为会使用网页制作软件,我得以成为一名网站编辑;因为做过网编,使我有机会成为如今的杂志编辑。
如此的生活历程,不知是否可以称为依网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