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3 次) 时间:2002-01-15 09:46:43 来源:李明顺 (青年同志) 原创-IT
零关税 零距离
《每周电脑报》(eWeek)记者 李明顺 丁晔
入世后的第一个元旦,长假。北京开往大连的列车上,记者放下所有的包袱上路了,唯一可带的就是一个小包以及旅游的心情。抛开报纸,记者正想找个轻松的路人一起闲侃,而座位的对面,丢过来的却是一张困乏的脸。 他叫小董,在天津搞计算机配件分销,一身工作的劳累尚未退去,又在为新年的光景发愁了。我说最近电脑价格不是上来了么?内存还在走高。他迷茫的笑了两声,然后严肃地正告我,“究竟怎么着,看年后吧”。
他在等待年后的市场反应。2002年元旦,中国已正式执行对IT产品进口的“零关税”原则,在34种IT产品中“零关税”产品占总体的39.5%。直到2005年,信息产品的关税将由现在的平均10%降为零,这一决定最终将取消半导体、计算机、电信设备等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口关税。小董对这些并不在意,他最关心的是节后内存的价格会不会跌下去,他的考虑不无道理,如果说内存价格上扬是有人故意囤积而导致的话,那么节后市场“内存该什么价就会什么价”的,因为关税降了,国内配件市场也就更贴近国际市场了,“谁也囤不起国际市场”。“有些经销商在年底有囤货的习惯,看着各家开始停止进货”,断定了内存价格多少会有一些反弹,“国内市场小嘛,现在跟国际市场接轨了”,囤的话,就不一定是赚了。
记者无法估计这位聪明年轻人判断方法的可靠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零关税”的出台,中国IT市场与国际IT市场真正地实现“零距离”拥抱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认为,在很长的时期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一直在施行一种保护性关税制度。对于信息技术产业来说,关税的保护痕迹稍轻,但中国IT市场的进口线在水货的干扰下,一直处于不规范的状态,曾有人对中关村水货的泛滥表示出深深地忧虑。业界人士所宣称的“中国IT已经提前入世”也还只能处在一种情人暗合的层面上,与国际IT市场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拥抱却迟迟未曾降临。
中国IT产业跨进“自由贸易”
中国,一直象个“观察员”游离于40多个国家建立的统一IT产业游戏规则之外,去年年底的IT财富年会上, IT产品贸易“零关税”原则的背后是整个IT产业90%以上的世界信息技术及产品贸易量。中国信息产业界一直盼望着能尽快追赶上世界信息产业强国,各国IT好手也在一直觊觎着中国这个成长的市场。龙永图先生的签字终于成全了这一对朝思暮盼的情人,最终名正言顺地走在了一起。
信息产品的周期愈来愈短,年计的周期已缩短到以月来计。代表IT产业发展进程的Intel公司,其奔腾CPU到了P3,其生命周期只剩下了十多个月了,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从95、98到2000,市场周期也一直在缩短。在高速发展的IT产业面前,中国的保护性关税政策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贸易壁垒,增加了国内与国外信息产品之间的交易成本,“导致某些渠道商选择走私降低价格成本”,作为国内三大IT产品分销商的佳都国际市场部负责人这样向记者解释。而与此同时,信息产品价格却在以每年30%的幅度在下降。联想集团副总裁曹之江先生的观点代表着不少企业的看法,“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任何自我保护都很难,要紧的是应当以正确的定位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零关税”协定打破了信息产品贸易的关税壁垒,同样2002年的新年第一天,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开始正式流通,欧洲经济自由贸易区在经历了千难万苦之后,终于建立了统一的欧洲自由市场,一个国别间施行“零关税”的大市场。中国与东盟之间在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也正在筹划之中,另据新加坡1月5日的消息称,“谈判一年多的新加坡和日本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可望在本月中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星时正式签署”,日本也在加紧与新加坡建立自由贸易关系。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功效在于高效地实现了资源自由配置,形成透明而规范的统一市场,自由贸易区各国的贸易活动将不再会受到由于相互的关税差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上说,“零关税”原则形成的则是一个垂直的面向IT产业的国际自由贸易市场。
中国对IT产品贸易接受了“零关税”许诺,等于使国内IT产业进入了无差异竞争,在统一规则下“游戏”。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各界人士已经充分地阐述了“规则”对产业发展的意义,金融大鳄索罗斯来华时称唯一害怕的就是规则的“不确定”。中国IT选择了统一协议,正是极力规避不确定因素的重要举措。
“零关税”晒干的不仅是“水货”
有媒体预言,由于中国进口的IT产品充斥着大量的水货,水货的总量几乎使关税下降的影响力顿失,信息类产品市场将不会有大的价格波动。这种看法代表了一定的正确性,佳都市场部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关税的不断下降直到关税为零,从表面来看,水货似乎仅仅完成了一次“转正”的过程,水货渠道重新回到了正规的进出口贸易上来了。在比较中,走私水货的关税相当于零,正规的进口渠道也等于零,两者表面上似乎是相等的。但仔细考虑一下,“‘零关税’下IT产品市场得到的益处远非价格因素”。
“规范规则”好于“倾斜政策”
首先,我们作一比方,假如每个国家的IT市场都比作在一个圈内,其中一个圈代表中国,海关就是围着这个圈子的绳索,中国这个圈的绳子有点松,有的人一跨就能进去了,而不需要经过拉着绳子的看守交下一些“买路费”,而此时,其他各国的圈丢弃了绳子,不收“路费”,完全敞开着。虽然人家明白你的绳子很大程度上有虚设的嫌疑,但由于你外面拉着绳子,别人也会不自觉地区别开两种类别:围圈的和没围圈的,此时,中国无疑是前者。“咱们这个时候多少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一些或明或暗的歧视”。佳都这位市场部负责人很同意记者的想法。
“未来市场的价格还是由厂家来定,但不再会有单纯的价格竞争了,水货市场将逐渐萎缩”,各个企业都开始转移了核心竞争,“神州数码、英迈和我们都一样,大家都已把重点放在了服务上,大家只是在发展重点上不一样而已,零关税对我们之间的竞争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佳都这位市场部负责人让记者不要透露姓名,“佳都在资本及管理上早就与国际接轨,与新加坡一家公司一起合资(神州数码则在香港上市;而英迈本身就是跨国型分销企业),零关税使IT产品进出口更规范了,市场规范最重要”。
中国IT市场的此前情状正是这样,保护性关税非但没有让国家及产业得到十分可观的实际利润,却背负着“另类”的沉重标记,被排斥在认可的统一市场之外。当《信息技术协议》(ITA)成员里添加了中国的名字时,中国IT才算是真正地进入了IT产业市场的“主流社会”,据悉,1997年3月26日该协议得到43个国家响应时,其成员国IT经济总量就占有了世界信息技术产品贸易总量的93%。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国家外经贸部WTO司副司长张向晨称,截止2001年2月,已有56个成员参加。如果加上中国大约3%的贸易份额,这一规范下的IT产业容量将达到整个市场的96%以上。
IT产业的保护性关税政策早期的意图在于扶持国内的IT企业成长,抽取高昂的关税来缓和国外企业的压力,再提供给国内的IT企业一个相对平和的市场环境空间。事实是,“今天的国家终于认识到了给企业倾斜政策不如给企业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记者在北京大学举办的《WTO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不止一次地听到王林教授如是说。
中小IT企业可“出手”了
其次,有一种声音认为,信息科技的巨大受益者应该是中小企业。数据显示,在美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技术在数量上占全国的55%以上。1953—1973年的20年里,美、英、德、法、日5国共开发了352件重大创新项目,其中157件为中小企业所创造,占总数的45.2%。据欧盟统计,中小企业R&D的单位投入所产生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倍;中小企业利用政府资助的比率也大大高于大企业,美国大企业R&D支出中26%来自联邦政府资助,而中小企业这一比例仅为11%,但中小企业却创造出美国50%以上的创新成果。
IT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规范,形成的透明市场将对国内信息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裨益。在看到市场规范的曙光时,乐着的并非只有佳都这些大渠道商,作为市场的竞争者,很多中小IT企业同样饱怀热情,“市场不规范,我们也根本没前途,我们钱不多,(政府)公关也不如他们(大企业)强”,记者想起了那天在列车上做分销的小董吐出的肺腑之言。在北大的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坐在旁边的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市场不透明不规范,竞争初期小企业就失去了挑战大企业的机会,毕竟大企业有先入为主优势,还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贷款也容易一点”,在公关和宣传渠道上也处于不利的位置。大企业在抵御规则风险的能力也远远超过小企业,因为后者根本无足够地把握市场规则的能力。所以,“零关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市场的不规范,给“快鱼吃慢鱼”的市场机制带来了可能。不然,只会有“大鱼吃小鱼”了。
中国加入“零关税”原则,接通了两个IT产业市场:中国市场与世界IT产品市场。最终整合成了96%上的IT产品市场容量,统一市场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有能力把握透明市场的准则,王林教授一语点睛,这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没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中国IT产业才能与世界IT经济真正拥抱。
关税政策“风动”,企业采购“心动”?
面对“零关税”,势必会对IT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的能量到底会有多大?纵观国际信息技术协议(ITA),39.5%的IT产品将在今年实现“零关税”,这样一个幅度对于整个中国IT市场来说,影响不能说不小,它是否能刺激企业用户在IT采购方面的需求,还是适得其反?我们猜想,企业用户在价格调整不明朗的情况下,会否出现持币观望呢?面对这样的疑问,而企业对政策变化的理解却异常理性。
“国外产品今后会下调多少,厂商还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因此我们只能观望”中青旅信息部总经理郭晓东先生面对零关税一脸的迷惑。他认为由于关税的调整,国外厂商必然要对产品的价格做出调整,因为关税下调,原有产品的利润空间会加大,如果不调价对用户来讲是不合理的,但是国外厂商到底什么时候会下调,下调的幅度会有多大,目前仍不明朗。“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只好去选择国内的IT厂商,反正他们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零关税”对于某些国内软件厂商来讲,价格影响不会很大。这些企业的软件价格同国外产品相比,仍然拥有着较大的价格优势。郭晓东先生告诉记者,这种“零关税”仅仅是针对产品,但现在企业在购买一个大型管理软件时,就产品本身的价格来讲其实并不会花费太多钱,而让企业最心疼的却是服务收费。“零关税”对这方面价格的影响几乎没有。相反,国内厂商提供的服务,无论是价格还是本地化方面都存在着优势,因此中青旅近几年在选用管理软件方面,还是以国内品牌为主。
同样是面对大型管理软件,光明乳业CIO赵春雨先生却又不同的看法。赵春雨先生承认,现在的企业选择ERP、SCM以及CRM时,已经不再是将他们当作一个简单的产品来考虑,而是当作一个大型项目来实施。正因为这一点,赵春雨先生认为“零关税”对这些项目的影响会非常小。赵春雨先生告诉记者,就管理软件来说,重要的不是在软件本身,而是厂商在实施过程中提供的咨询,开发以及后期提供的服务这三方面。企业在此花费的资金,比软件产品本身的价格要高出很多。因此,赵春雨先生也觉得即便“零关税”的出现,也不大可能会对现有IT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尽管“零关税”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现在还很难看清楚,但赵春雨先人觉得企业不会有持币观望的态度。“是否要等到局势明朗,再去采购?不是。我们更要要看企业自身的需求到底急迫不急迫”,赵春雨先生向记者透露,“今年光明乳业准备采购网络管理软件,这件事非常紧迫,我们不能等。”但也有一种情况可以考虑,就是企业在2002年年初会制定一个全年的IT采购计划,其中会涉及大体全年的采购金额。因此面对“零关税”,有些企业可能不会将手中的钱很快花掉,等待市场稳定之后,才进行批量采购。
面对“零关税”,有人观望,有人泰然处之,还有的则是冷眼旁观。由于灿坤集团2002年没有制定大规模的IT采购计划,因此“零关税”的考虑很少。陈真先生认为目前公司在计算机方面花费的资金大约在两三万元左右,一年下来也就十几万元,而且购买的设备大多是PC产品,这种产品目前国内产品性价比已经非常不错。
温州的奥康集团副总经理徐晓杰先生一听记者说“零关税”,就表示“在报纸上已看到了”,但由于公司在2001年IT采购时已经投入了200多万元,今年信息化改造投入上“不会再花很多,顶多一些常规采购而已”,在采购是不会受到“零关税”的影响。再说“奥康对IT产品市场也不是特别熟悉,根本不会为了这点采购在选择上过分费神”,所以只要比较本地市场上的渠道商的价格就行了。另外,“再考虑一下各家产品售后服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