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15 次) 时间:2002-01-07 16:12:58 来源:倪爽 (倪爽) 原创-IT
社交工程学--黑客中的黑客
你一定看过这样的电影:几个大汉穿着电话公司的制服,坦然地到达某某大厦,说“贵公司有人打电话,说你们的电话系统有问题,我们要去机房检查一下!”--哦,原来是来修电话的啊~当然大汉就进入了机房、当然大汉的工具箱里塞满了军火、当然大汉非但没修电话还摧毁了很多东西……
这就是“社交工程学”,在黑客理论中,指利用人性弱点、利用人际交往上的漏洞来非法获取资料的行为。
广义“黑客”(包括Hacker、Cracker等)的最基本任务,就是突破限制、进入未经授权的系统。进入未授权系统的最普通做法,是利用软件漏洞、恶意放置木马等等,更有人利用高速网络和傻瓜软件进行蛮力破解,这些办法虽然有效,但往往存在技术障碍或者时间上的困难。基于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越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出错,而越复杂的事物越可能出现漏洞,世界上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和人的思想,所以最复杂的人最容易出现漏洞并且被利用--这就是“社交工程学”被专业黑客奉为神明的主要原因。
“黑客”仰慕“社交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来自于“黑客”人群本身的漏洞:一般而言,“黑客”大多是独立的、略孤僻的、熟悉技术而不熟悉人情世故的,特别是在“黑客”被媒体极大地夸大之后,“黑客”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这些涉世未深甚至刻意反抗主流社会的年轻人,对电脑技术有着深入了解,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知之甚少,也难怪“社交工程学”被他们看作高深而复杂的高端科学。
事物的相生相克是很有意思的,这点也体现在“社交工程学”中。以打麻将为例:越是牌技高超的人,越不容易抓到好牌;而花和小鸡都分不清的新手,往往摸到浑然天成的好牌--同理,人性的复杂恰好留给了最需要了解人性弱点的“黑客”们。悲观一点说,主流社会对“社交工程学”的天然抵抗力,也许是解决“社交工程学”危害最好而唯一的办法,如果一个“黑客”恰好熟悉人性、人情,那就几乎不可阻挡了--比如大名鼎鼎的凯文·米特尼克。
也许你会说:米特尼克那个年代的人比较淳朴,现在的人越来越难欺骗了。其实这个观点完全错误,随着网络、电信业和媒体行业的发展,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已趋于多样化,这些交流方式的变更,为日后“社交工程学”的泛滥打下了伏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收到一封[email protected]的E-Mail,自称是网易大客户部的员工,并且很快有一广东口音的男子用一个020开头的电话与你直接交流--你怎么知道他是网易大客户部的工作人员,亦或广州某四流皮包公司刚招聘的小业务员?浙江省随便一个小印刷厂,都可以制作精美绝伦的三层激光防伪标签,更何况一封不需要验证的电子邮件。
OK,既然所有的证据都指向“社交工程学”日趋严重的危害,那么一个普通的商业机构应该如何防止它呢?有关“社交工程学”,可以写一本专著,这里只能简单描述一种最常见的办法--和所有的犯罪一样,黑客行为及其受害者,都被一些动机所驱动,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利益(或者说白一点:贪婪)--不偷鸡的人不会蚀米,不贪图小便宜的人当然很难被“社交工程学”击中。解决“社交工程学”危害的最实际办法,那就是初步了解它的存在、并且刻意避免那些太理想的诱惑--既然那你不相信手机短消息里说的“海关罚没商品”,那么你也不必相信陌生人在网络和电话里免费送给你的美味“馅饼”。
在本文的最后,关于“社交工程学”套用一句美国电视里很常见的套话:DO NOT TRY IT AT HOME!特别是对于熟悉人情世故的媒体业人士,我想奉劝一句:“社交工程学”对你来说也许很简单,不过古人早就说过了: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他日你被法办、痛得不知所以时,麻烦你不要回想起我和我说的“社交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