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文章:希望之路 - 已发表文章 - 王缉志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1 次) 时间:2002-01-07 14:41:26 来源:王缉志 (王缉志) 原创-IT

八十年代初,在中关村新兴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中,有一个公司的平均学历最高,这就是由计算所18名研究生集体创办的希望高级电脑技术公司。
当时,在计算所里有一批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81届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在学校时是同班同学,到了所里之后分散在各个研究室工作,多数担任了课题组长等职务。计算所当时山头很厉害,都是权威,导师和导师之间隔阂非常深。而他们这些研究生大部分是单身,有的虽然已经结婚但是家在外地,所以晚上有比较多的时间。于是,他们约定在每周三晚上到计算所北楼聚集进行学术交流,每次有一个人讲他的研究成果以及所在研究领域的新动向,同时了解别人的最新科研进展,过去在研究生班任班长的周明陶很自然就成为这个活动的召集人。当时,正值全国改革浪潮兴起,所以这样的活动往往从学术讨论开始,但是不知不觉话题就转移到了体制改革的内容上来。当时,京海、四通等企业已经办起来了,周明陶和万润南、金燕静等又都是微机协作组的成员,所以也不断可以听到他们出来办公司的情况。在这样的大环境的影响之下,这些研究生经过多次议论,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办一个自负盈亏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研究所”。
当他们写了一个报告向所领导提出之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直没有回音。正在这个时候,三机部的领导庄梓新了解到这个情况,把这些研究生全体找来开了一个座谈会,支持他们创业的想法,表示可以给他们非常好的条件,包括很好的办公场所,还有同意他们把在外地的家属迁来等等,这样,一边是大力支持,另一边是不予理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三机部的支持使他们心里有了底,他们于是回来找计算所,要求集体辞职去三机部。其实要求辞职只是一种策略,真正的目的是要促使这件事有个说法。这招很灵,这下可把计算所领导吓坏了,一方面所党委书记立刻给三机部领导打电话沟通情况,阻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院党组书记严东生批示:“痛痛快快地让他们办一个研究室”。于是所领导同意他们办一个研究室,重点搞第五代计算机。但是这时周明陶他们一群研究生已经不满足仅仅办个研究室了,他们想办一个独立的研究所。再说,他们也认为搞第五代计算机的设想不现实。
当时,科学院计划局的钟琪是对改革非常热心的人,他了解到周明陶的想法之后对他说,“最近科学院周光召副院长刚出国回来,如果你们去向他汇报,一定会得到他的支持的。”说着他立刻拉着周明陶到就近的公用电话给周院长打了电话,让周明陶在电话里亲自向院长汇报想法。接着,周院长又专门抽时间接见了周明陶等全体发起人,仔细询问他们办研究所的想法,例如为什么要办,如何办,如何能存活等问题,最后,周院长对他们表态明确支持,但是周院长表示,要新建一个研究所院里自己没有这个权限,不好批,不如办一个院管公司手续上来得简单。周院长在批示中说:“我们必须认真关心青年一代,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发挥作用,较早地为国家作出贡献。”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周院长一个一个分别找各有关领导谈话,包括计算所所长曾茂朝、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苏学智以及行管局的领导等人,由于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所里就没有很大的障碍了,在所领导的协助下,办公地点也很快落实了。于是,一个全民所有,由发起者集体承包的希望公司在1985年1月注册成立了。
在公司成立的头三年里,他们的困难来自不懂经营,创业初期的赢利情况并不理想,但是他们坚持运用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含金量高的技术产品,先后开发成功全汉化的基于AUTOCAD的微机CAD工作站、UCDOS中文平台、中文教学电脑、汉字终端等,终于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到了1987年底,公司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了1600万元了。到现在,希望公司已经发展为中关村的二十强企业之一了。
他们在开办的时候,向所里借了50万元作为开办费,当时说好三年还清,在公司成立后的头两年先后还了20万元,当第三年去还剩下的30万元时,科学院不让还了。很显然,如果都还清了,这个公司的所有制问题就说不清了。到了1988年,科学院下了一个文件,要对院管公司重新核定资产,当时经过核定,希望公司当时的国有资产为67.4万元。当时科学院的领导胡启恒想把希望公司作为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试点,但是后来因为“六四事件”而延误,加上周明陶对公司所有制的问题一直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使得希望公司的产权问题解决得比较晚。但是也正因为老周一贯的稳健作风,这个产权问题最终以比较稳妥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希望电脑公司在2000年被科技部、财政部、北京市列为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以产权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企业改制试点单位。在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2001年5月28日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及工商注册工作,正式核准注册成立了“北京中科希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我祝他们为发展中国的软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