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读中国”之百年人物榜(九) - 另眼读史 - 刘磊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4 次) 时间:2002-01-04 21:05:20 来源:刘磊 (传媒大亨) 原创-非IT

“另眼读中国”之百年人物榜(九)
(1980—1989)
刘磊 方玉萍

1980:
邓丽君:80年代之后,宝岛情歌、校园歌曲乃至粤语歌曲先后流行于大陆,一拨拨港台歌星“走马灯”似的闯入大陆歌坛。但其中大多数人如流星般昙花一现,可邓丽君却一直没有被人淡忘,而被称作“永恒的偶像”。
出生于台湾的邓丽君,在70年代就已经得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听邓丽君的歌”的美誉,但这个流行于港台的说法显然不确切,因为当时10亿身处内地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还是“样板戏”和“大海航行靠舵手”。直到1980年,邓丽君终于以她的《小城故事》等柔美的情歌让内地听众为之倾倒,从而成为内地人最早知晓的港台歌星。
1995年, 邓丽君突然在泰国病逝。但她的《何日君再来》、《月亮代表我的心》、《甜
蜜蜜》等一首首歌曲依然萦绕每个华人的心底。

1981:
罗大佑:1981年罗大佑还不为大陆人所知晓,但在海峡对岸的台湾,罗大佑已经开始掀起他的“黑色旋风”。当年他发表作品《爱的箴言》,次年即出版其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多年后回头看这张专辑,我们可以发现,其意义事实上已远远超出流行音乐的范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出身名医之家罗大佑,最初的职业是医生。他的作品也象一把手术刀,无情地解剖着病态的社会。罗大佑一袭黑衣和一架遮住半个脸的墨镜,带着对虚假丑恶的反叛和嘲讽,对社会的不平与愤恨,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他的作品《之乎者也》、《鹿港小镇》等深刻而火辣,即便是情歌如《恋曲90》、《爱人同志》、《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也是婉约而又博大。
  罗大佑的创作,拓展了华语流行音乐的主题。他的成就使他成为两岸三地无可争议的“华语乐坛第一人”。

袁隆平:在1982年10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诞生了唯一的一个国家发明特等奖,并且这个“唯一”一直保持至今。这项发明就是籼型杂交水稻,也许用一组数字能说明这个发明的意义:中国现在已有一半稻田种的是籼型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相当于每年提供了3500多万人的粮食。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耕地紧缺的国家,没有什么比吃饭问题更重要的了,大概这也正是袁隆平能够获得发明特等奖的原因。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曾说:“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事实上,袁隆平的发明不仅为中国作贡献,而且早在1980年就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现在已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推广,这也为他赢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多项国际大奖,被国际公认为“杂交水稻之父”。
这位外表看起来很象是个农民、每天挽着裤腿下田的科学家,在1994年成为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6年后,以他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持有“隆平高科”250万股的袁隆平也因此拥有了数千万“身家”的“知本家”。

1983:
步鑫生: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他在他的厂里实行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等多项改革,使这个原来的小缝纫厂变成了浙江省最大的衬衫专业厂。在改革的重点从农村开始向城市转变的当口,步鑫生的做法无疑有着“第一个吃螃蟹”的意义。11月10日,新华社播发消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同时播发的还有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亲自撰写的按语:“……对于那些对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来讲,步鑫生的经验应当是一剂治病的良药。”这位裁缝出身的厂长也一跃成为当时的改革“明星”。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步鑫生最早完成了从厂长到企业家的过渡。

周扬:1983年的周扬已经老了,在他的身上已难以看到“文艺沙皇”的风采,但他在这一年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中表现出的勇气和他晚年的忏悔得到了人们的尊敬。30年代被鲁迅恶为“四条汉子”之一的周扬到了延安却幸运地成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诠释者,在建国后更是长期担任中国文艺领域的最高领导人。
笔者之所以在“年度人物”中把周扬列入,不是因为他在文艺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从批判电影《武训传》到胡风、丁玲的罹难,文艺界的历次运动都可以看到这位“文艺沙皇”的影子,20世纪的中国文艺史实在无法绕过他。但他自己最终也未能逃脱被批判的厄运,文革初起,他就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诠释者沦为“文艺黑线的祖师爷”而被打入地狱。但也正是文革的这段经历,让人们看到了晚年的周扬,一个和以前不同的周扬。

1984:
许海峰: 7月30,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夺得男子手枪慢射金牌,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虽然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了15枚金牌,但因为这个“第一”,使许海峰成为中国体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位中国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在几年前还是安徽一个县级供销社的营业员,据说他的射击天赋是在从小用弹弓打鸟中被发现的。

1985:
马胜利:石家庄造纸厂厂长。1984年4月,还是供销科长的他立下“军令状”,承包了3年没向国家上缴一分钱的石家庄造纸厂。他担任厂长后,打破“大锅饭”,推行经济责任制,不到一年时间就使这个“破落户”工厂赢利140多万元。1985年7月26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称马胜利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 马胜利因承包而使企业起死回生,这也率先敲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钟声,马胜利也因此博得了“马承包”的美誉,一时声名鹊起。
2年后,“马承包”承包企业的触角伸向了全国10多个省市近百家企业,组建了“马胜利造纸集团”,但这个集团成立仅一年多时间就陷入了困境。1996年,石家庄造纸厂申请破产,马胜利也加入下岗大军。

1986:
邓稼先:1986年6月25日,《解放军报》的一篇长篇通讯《“两弹”元勋》让人们认识了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邓稼先。而这一天正好是他62岁的生日,62年前的这一天,邓稼先生于安徽怀宁。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留学美国,1950年获博士学位时年仅26岁,因而被人称为“娃娃博士”。
1958年,当年的“娃娃博士”肩头被压上了千钧重担——受命研制原子弹。也就是从这时起,才华横益的邓稼先隐姓埋名,把他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核事业。后来陆续爆炸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都倾注了邓稼先的心血。
原子弹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但邓稼先的身体却由于大剂量核辐射的侵蚀而垮了。就在1986年6月,他的名字被广为人知的时候,死神离他已只有1个月了。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病逝。

1987:
王选:1987年5月,《经济日报》开始采用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印刷报纸。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的使用不啻是中文印刷业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印刷业从此开始告别“纸与火的时代”。一年后,经济日报社印刷厂卖掉了所有的铅字。更多的报社、出版社也陆续与铅字告别。
掀起这次印刷革命的就是北京大学教授王选。由王选领导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制成功,也创造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罕见的奇迹:在国外计算机技术和产品潮水般涌入中国的情况下,各大电脑公司却不约而同地退出了在汉字激光照排领域的竞争。相反,以这项技术为基础的北大方正印刷系统却在占领了国内市场后,又成功占有了国际中文印刷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以北大方正印刷系统为主导产品的北大方正集团公司也发展成为中国最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在我们这个以发明印刷术而自豪的国度里,打通了汉语世界通向信息时代高速公路的王选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当代毕升”。1994年,王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的“两院院士”。不过,对这些王选却觉得有些可笑,他说:“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

1988:
张艺谋:1988年2月23日,电影《红高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金熊大奖,这是中国电影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首次获得大奖,因而被称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曾是著名摄影师的张艺谋以其导演处女作一炮打响,《红高粱》的获奖使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崛起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红高粱》使看惯了中国电影的观众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而张艺谋在此后数年更是让中国观众一次次惊叹,《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几乎每部作品都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张艺谋另一个贡献是,他在《红高粱》中发掘出的两位年轻演员姜文和巩俐很快走红,如今已成为中国影坛最具号召力的男女演星。

1989:
崔健:1989年3月,在北京展览馆的一场演唱会,使崔建又复活在中国大陆的舞台上,开始了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此后,崔健先后在武汉、西安、成都、沈阳、广州、南京、合肥、昆明、济南、杭州、天津等地举办演唱会。
3年前,崔健以一曲《一无所有》打开了中国摇滚乐的大门,也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号手成为“中国摇滚第一人”。但几乎从他登上乐坛那时起,崔健就超越了流行音乐的范畴而被当作一种“另类的存在”被人关注。
也许就是从《一无所有》开始,中国人终于可以直接且声嘶力竭地向这个社会表达自己个人的真实感受。《一无所有》、《一块红布》、《假行僧》、《花房姑娘》,这些歌唱吼出的是一代人共同的苦闷、怀疑和痛苦。每当身着泛黄的旧军装,抱着吉他的崔健吼出“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时,总能唤起全场地动山摇般的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