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2 次) 时间:2001-12-31 12:46:30 来源:小刀马 (小刀马) 原创-IT
开闸放水外资涌进 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启幕 (首发通信信息报 )
文 小刀马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此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外商投资电信企业可以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具体业务分类依照《电信条例》的规定执行。
投石问路 电信增值服务率先起航
其实,在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会员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就宣布废除在1993年9月11日发布的《从事放开经营电信业务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和1995年11月10日发布的《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两个规定。这两部法规曾是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拦路虎。
而这次新的规定的出台正式昭示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大幕已经拉开。虽然,这个规定没有明确给出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中方投资者和外方投资者在不同时期的出资比例具体是多少。但是此前有报道称:第一年,外资进入电信增值服务和无线寻呼业;第二年,进入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和数据业务;第三年,进入中国基础电信业务。包括呼叫中心、电子邮箱、短信、网络会议等在内的增值业务将首先拿到外国资本。在时间的安排上可能是第一年,外商股权不超过30%。
在此规定出台之前,北京通信管理局已经宣布,对移动网增值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明年国家将允许外资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首先投资增值电信业务,手机短信服务将成为一个亮点。《北京地区移动网增值电信业务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北京通信管理局将对经营移动增值业务的公司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政府不干预手机增值业务的定价,但经营商必须要到主管部门备案并不准擅自变动备案价格。
其实,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已经预示着外资将进入北京电信市场。显然,明年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形式将会得到极大丰富,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短信和手机定位服务将走进北京人的生活。最近刚刚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商沃达丰表示,明年他们在中国的投资重点是手机增值业务,其中可能包括手机照相、购物、发送资料等项目,他们为此将和中国移动进行“大规模”的合作。其实,沃达丰已经于2000年10月初出资20亿美金购买了中国移动2.5股份,获得世人瞩目。这也是外资电信首次通过资本市场来投资中资电信。
因此,在明年电信增值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我们将看到这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凸现,原有的一些小公司将面临着被兼并和吸收的可能,增值服务市场的大格局将发生变化。
合资电信公司试点 从上海起步
我国大陆首家中外合资电信运营公司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经过近10个月的筹备启动,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家公司已为政府部门应对电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和研究课题,也将为有意进入大陆电信市场的其它外国公司提供借鉴。
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美国AT&T、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投资成立的。为应对入世后国外电信运营商相继进入大陆电信市场的形势,公司自今年2月底工商登记核准以来,先后在经营许可形式、互联互通方式、业务拓展和内部经营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截至11月底,信天公司的IP增值业务网已初步建成,并完成了与有潜在客户商业大楼的暗光纤连接,目前正在紧张地投入开通前的内部调测。针对大量中外跨国企业涌现市场的特点,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依赖中国电信和美国AT&T两大电信股东在网络和技术上的优势,首先在浦东地区引进无缝隙全球连接新概念,以推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电信服务的国际化。目前,信天的IP增值业务网已经初步建成,并完成了被公司认为是潜在客户的一些写字楼的暗光纤连接,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明年2月,信天将首先推出高等级虚拟专用网、宽带互联网接入、主机托管、网络加管等业务,并对外正式发展客户,首批客户锁定2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浦东的分支机构。
而在此之前,信息产业部在10月23日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阿尔卡特公司将拥有50加1股的上海贝尔股份,上海贝尔将更名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虽然上海贝尔是一个通信企业,但是这个突破也是非常重要的。此举开了外资进入中国电信领域的先河,是中国电信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通信企业首次被外资控股。
新公司将在3年内拥有3500名研发工程师,成为其在世界主要的研发中心之一。阿尔卡特计划新公司将在运营的第一年实现2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头三年运营中实现10亿美元的出口。
一直以来,中国通信市场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以阿尔卡特、诺基亚、爱立信、北电、朗讯等为代表的外国公司,另一方是以上海贝尔、深圳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公司,随着阿尔卡特兼并上海贝尔意味着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本地化”,阿尔卡特将会全面渗透到上海贝尔的业务中,原有两公司的合资公司所经营的移动业务也将会融入新公司。
此次新公司的成立,阿尔卡特将把在华的惟一一家独资企业——阿尔卡特中国有限公司和最大的9家合资企业整合到新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之中,统一阿尔卡特在中国地区的形象和业务。这10家实体2001年的销售额将超过了10亿美元,在移动通讯、光通讯和宽带等领域具有领先的优势。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说:“阿尔卡特是第一家具有远见的跨国公司,将其全球先进的技术向一家中国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开放。
建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中国电信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助于中国电信技术不断发展,并走向世界前列。”
无论是上海信天还是阿尔卡特与上海贝尔的合作都是中国电信市场希望能够在吸引外资上做有效的尝试,同时也是在摸索中前进,如果这种模式的发展是良性和有序的,那么别的试点也将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起来。
外资进入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们不否认外资进入中国通信运营市场是大势所趋,而且从有关资料已经显示,2001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66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其中中国电信完成873.2亿元,增长6.4%;中国移动完成627.1亿元,增长16.4%;中国联通完成159.6亿元,增长57.4%。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电信运营领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但是,由于WTO开放电信市场是有限的开放,有一个关键是主干传输业务是不开放的。那么当外资进入的时候,会发现无论你的城域网如何高级,但是在你要联接起来的时候,却一定要向中国电信等大运营商租用连接线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价格与合作的问题。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分拆,政府希望看到能够树立起几个强大的本土电信公司,这样在外来公司进入时仍然可以站稳脚跟。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在开始的时候外国公司在电信公司的股份只能在49%之内,因此真正的竞争预计至少要在5年后才可以形成。
没有真刀真枪的短兵相接并不表示就没有外来公司的角逐,相反由于中国市场潜在的机会和未来的市场潜力势必会使很多国际电信大公司垂涎三尺。不过这种入驻就不会是大张旗鼓的了,而是一种潜移默化逐渐渗透到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经过渗透和深化,通过市场培育来获取战略收益。因此,在开放的前期首先就是进入增值业务市场。通过前期的投入先在这个市场占据一个位置,不一定马上就要有所回报,但是经过几年的沉淀和积累,为以后的全面开放起码已经奠定了坚实的竞争基础,这或许是外来公司的一个意图。
可以设想的是,在直接投资起初受到限制的政策环境下,外国企业将主要采取间接办法,首选投资中国政府允许的某些电信增值业务,或投资与电信有关的互联网业务。但随着中国政府对电信领域开放承诺的实现,外资对电信运营直接投资方式将加强。
因此,在前期的电信运营中试图看到大规模的外来资金的入驻还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坚信的,就是随着中国电信市场开放的节奏的不断加大,本土电信运营商的逐步成熟,外来资金入驻电信运营的信心和决心将进一步加强,竞争给我们带来的实惠也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