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8 次) 时间:2001-12-30 10:31:44 来源:叶闪 (南拳王) 原创-IT
2001年12月22日,北京饭店,“中国联通CDMA之夜”,中国联通的历史性时刻。
中国联通董事长杨贤足略微颔首,向全场宣布:“中国联通CDMA移动通信网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了!”一时掌声如潮,镁光灯闪烁不停。
“CDMA移动通信网将于2001年12月31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运营。中国联通CDMA网一期工程采用先进的IS-95A增强型技术,能够支持UIM卡方式(机卡分离),并可通过升级软件和更换信道板等更为经济的方式向CDMA lX平滑过渡。”杨贤足同时宣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南昌、海口等7个城市的CDMA 1X商用试验网也已经建成。试验网总规模约10万用户,有关商用试验已陆续展开。
联通的CDMA一期工程建设曾牵动了无数业界人士的心。整个建设过程的一波三折,竞标的复杂背景,工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值得所有关注这一事件的人士再三回味。
定项目 一波三折
1999年,国家决定让中国联通统一负责国内CDMA网络的建设运营。鉴于当时经营的GSM网络市场占有率仅为4%左右,联通希望在技术优势明显的CDMA能够成为与对手竞争的利器。联通曾在当年举行的第四届世界CDMA大会上透露过自己的CDMA发展规划:当年建设一个容量为260万户的CDMA网络。但是,因为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未果,该计划没有真正实施。
2000年1月,中国联通代表国家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联通提出了具体的CDMA建设计划,希望能在2000年底前建成一个容量为1000万户的CDMA网,并在2003年前使网络总容量达到4000万户,实现覆盖全国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目标。但是,协议签署后不久该项目再次被“叫停”。
CDMA网络建设迟迟不能进行,使中国联通陷入了两难境地。联通不得不继续加强GSM网络建设,来满足飞速增长的用户。130网运营初期,手机一拨就通,很少掉线。随着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联通用户开始感觉到网络越来越拥挤。事实上,联通的GSM网络已经接近饱和。中国联通副总裁吕建国曾就此进行解释:联通的GSM只有6M频带,理论上能容纳4000万用户;而现在联通GSM用户已达3500万。联通迫切需要在800MHz频段上建设CDMA网络,充分利用CDMA容量大的优点来保持业务的持续增长,减轻GSM网的压力,并对网络的演进做出战略性的抉择。
一波三折之后,中国联通于2001年2月正式决定:将以IS-95增强型系统为基础,在一年内建成覆盖全国300个重要城市、规模达1330万户以上的CDMA网络。联通还将选择在12个城市建设cdma 2000 1x系统商用试验网。
5月15日,CDMA招标工作结束。中国联通CDMA网络一期工程正式上马。此时,距离电信长城133 CDMA试验网开通已经过去了将近4年。4年里,联通GSM网络规模的扩大也给联通提出了日后双网如何协调运营的课题。
求发展 逼上梁山
就和中国移动在GSM网络上的竞争,联通高层曾经表示“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很难实现超越。”毕竟,移动的GSM网路规模确实太大。而上CDMA网络,是联通发展的绝好机会,尽管可能会遇到双网协同运营的难题,但CDMA至少能提供一个赶超移动的机会。
上CDMA项目,还有中国联通面临的技术原因。联通GSM网络所用900M的频率资源已经日趋紧张。如果继续采用GSM技术,就建设GSM1800网络。但1800M比900M穿透力差,在城区的覆盖半径相对较小,不能完全与900M基站同址建设。这样建设成本会大大增加。而且在大客户市场早就被中国移动占领的情况下,中国联通争取来的很可能是一些话务量较小的用户。CDMA系统的覆盖范围大、容量大、频率利用率高,基站数量少,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选择CDMA,联通就可以不再直面中国移动GSM网络的强大压力,获得长远发展的主动。
事实上,对于由谁来建设运营CDMA网络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高层最初意见并不统一。考虑到电信领域改革的需要,联通必须尽快被培养成相当规模的竞争主体,以便在电信运营领域尽快形成“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竞争格局,最后高层还是决定由联通独家承建经营CDMA网络。
联通上马CDMA消息公布后,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联通着实捡了大便宜。电信长城移交给联通,使联通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800MHz频段上宝贵的双向10M频率资源,而电信运营企业最看重的是频率资源。CDMA网络由联通统一建设和运营,这一独家运营权所能带来的市场空间也是很明显的。有了CDMA网的支持,联通可以实现许多新的增值数据业务,由此可能会赢得很多高端用户。CDMA网络平滑过渡到3G移动通信的代价很小,这使联通在未来和中国移动的竞争掌握了一定的先机。相比GSM网络,在单纯的话音业务方面,CDMA网络具有通话质量好、掉话少、辐射小、绿色环保等优势;在数据、图像等高端应用方面,CDMA网的传输速率更快。
事实证明联通的决策给了移动相当的压力,中国移动立即推出了GPRS试商用计划。通过部署CDMA网络打破GSM的大一统格局,拓展语音、数据业务,这应该就是联通的竞争策略。没有CDMA,联通可能永远居于第二;有了CDMA,联通有可能成为第一。
夺高端 双网互搏
当然,CDMA对于联通来说,也并不是十全十美。CDMA技术虽然具有话音质量好、能实现软切换、掉话率低的优点,但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保证,尤其是网络的优化。目前建设的窄带CDMA要达到中国移动GSM网络现有的覆盖和漫游通信水平,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所以用户在建网初期能否享受联通宣传中的那种高话质,值得怀疑。
联通很清楚这一点。在CDMA网的建设过程中,联通请一流的科研机作技术支持;与韩国SK、日本KDDI和澳大利亚电信等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派管理、运营维护和技术人员到国外运营公司接受相关培训,为CDMA网络的运营做好准备。
联通面临的最麻烦的问题是,如何同时运营好GSM和CDMA两个移动通信网络?即使与中国移动的竞争不存在,联通内部两个网间的竞争也可能存在。世界上同时运营两个不同网络的运营商并不多,目前只有澳大利亚电信和香港和记黄埔等少数公司有双网,如何处理好两网内部互相争夺客户资源的情况,是个难题。
联通希望用两网客户定位的不同来解决这个矛盾。吕建国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联通GSM网的客户定位是以大众用户为主,中高端为辅;CDMA网则注重发展中高端用户。两网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不会相同。“CDMA网和GSM网之间不存在彼此竞争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但是,目前移动通信市场的中高端用户大多数都集中在中国移动手中,联通的CDMA如何才能从中国移动手中把“中高端”们夺过来?有这个悬念在,CDMA市场的初期运作应该会很精彩。
还有一个联通CDMA必须正视的问题——CDMA实现全球漫游能力的问题。由于GSM已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使用,如何解决CDMA的全球漫游问题是CDMA运营商的一块心病。CDMA技术的应用地区目前主要在北美和亚洲,运营商之间虽有双方之间的漫游协议,但并未允许多方彼此漫游。据悉,联通CDMA网目前已与美国、韩国、日本、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国际漫游协议,近期将陆续开通。
避风险 出租网络
人们可能会注意到,建设CDMA网络的是联通新时空,最后运营网络的却不是联通新时空。这其实是联通集团公司为了确保CDMA项目的投资安全的举措。联通集团日前已经成功地将CDMA网络按容量租赁给了其控股的海外上市公司“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香港注册)经营,确保数百亿巨额投资能够有效回收。据悉,联通建设CDMA的资金中有100亿元是向中国工商银行贷款所得。
联通新时空建设的CDMA网络第一期1515万户容量中,有918万户容量处于“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服务区(广东、江苏、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安徽、河北、湖北、北京、上海、天津12省市)内。
根据协议,联通新时空有条件地同意将其在上市服务区域内的CDMA网络容量租赁给联通运营公司;联通运营公司将独家运营CDMA网络。所有的营运收入,包括通话费、月租费、网间结算收入、销售UIM卡和手机的收入以及营运CDMA网络产生的或与其有关的其它收入均应由联通运营公司收取并属于联通运营公司。
“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将于明年首季租赁200万户容量,第二季租赁容量扩充至400万户,第三和第四季度中联通运营公司租赁的总容量将取决于实际和预测的联通运营公司CDMA用户的增长。租赁费将按季度支付,其计算依据是联通新时空实现在七年内回收对CDMA网络的建设投资,并就其投资获得8%的回报。
论成败 还看应用
2001年12月12日,在“爱立信移动世界”落户珠海的新闻发布会上,爱立信中国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恳的话道出了移动通信市场的真谛:“如果有两部手机摆在你面前,一部拥有最新的技术,一部能提供丰富的应用,你会选择哪一部?我想一定是后者。”
电信长城经营的133网当时在技术上比GSM领先,但是市场表现却很差。移交给联通的时候,只有55万用户。主要就是因为应用服务没开发好。联通的CDMA现在定位于高端用户,必须在服务和应用业务上花大力气。好的技术,并不一定能通得过市场的考验。
日本NTT DoCoMo的成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技术而言,NTT DoCoMo不见得特别出色,但这个公司在短信服务、移动多媒体等应用上独树一帜,种类繁多个性化的应用和先进的商业模式它的I-Mode成为众多运营商的运营的样板。实际上,消费者费者更多关注的是品牌和服务。引导市场发展的,是需求,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消费者关注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素,技术的发展服从于需求,特别是应用技术是对消费需求的满足。
中国联通专门派员到韩国考察。他们发现,与国外先进的电信运营商相比,国内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模式还停留在粗放经营的阶段。日本的I-Mode,韩国的n.top,不仅仅是一种业务品牌,实际上是电信运营的一种商业模式。其共同点是深入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与高质量的ICP、ISP和其他服务行业联手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个性化服务。因此,只有更加深入关注消费者的变化,采用新的电信运营模式,才能取得成功。
目前,中国联通已与全球CDMA领域里的先锋韩国SK Telecom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不仅利用它的CDMA技术,还请SK Telecom担任了CDMA项目的顾问,为中国联通进行了运营方面的培训。2001年11月5日,中国联通又与澳大利亚电讯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
作为运营新思维的一部分,联通在CDMA项目启动伊始就对CDMA终端厂商提出要求:新的CDMA手机必须机卡分离。这一决定使CDMA终端市场立即活跃起来。长期以来,GSM终端生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在用户满意的同时也使各终端厂商盆满钵满。“机卡分离”要求的提出,有效地扩大了CDMA终端市场。联通已与19家企业签订了终端订货协议。根据目前厂家发布的情况来看,CDMA手机的造型似乎普遍比GSM更胜一筹。
CDMA网络投入运营后,无疑也会支持“联通在信”。中国联通希望CDMA网络的支持能够使“联通在信”这一服务品牌更加受欢迎。但是,实际上应用模式与“移动梦网”相差无几。实际上两者都是来自日本、韩国运营商的经验。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能否创新是关键。简单的复制是没有出路的,联通对该业务的宣传和移动非常类似,乏善可陈。相比之下,同样运营CDMA网络的韩国SK Telecom就明确得多。它推出的“TTL”甚至超越了通信业务本身,延伸到了生活服务的领域,比如美容咨询。
共同的网络 不同的心态
爱立信:关键还看联通
爱立信是是WCDMA标准的提出者,因此在GSM和GPRS的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爱立信并不打算一条道走到底。1999年,爱立信购买了高通的系统部门和研发机构,并与高通在3G标准上达成一致共推CDMA2000。
南京爱立信熊猫是爱立信全球四大系统供应中心之一,已经开始了CDMA系统的生产准备。该企业是信息产业部首批CDMA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爱立信(中国)公司消费通信中国区市场经理郑书仁曾对来访的记者表示,当前的手机业务重点还在GSM和GPRS上。要大规模地介入CDMA,“关键在于联通在CDMA上的定位和市场的接受程度”。
摩托罗拉:两条腿走路
摩托罗拉一直是中国联通最大的移动无线系统供应商,在今年的CDMA设备招标中拿下了最大一笔合同。摩托罗拉很清楚:CDMA是个好机会,但并不是惟一的机会。一方面,摩托罗拉非常看好CDMA的前景和增长潜力,认定CDMA的增长速度会高于GSM的增长速度,因而早在五六年前就在中国投资建厂制造CDMA相关设备;另一方面,摩托罗拉当前的业务还是偏重于GSM,毕竟现在GSM的市场要成熟得多。
实际上,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一样,还是坚持“两条腿走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投资回报,不断地在GSM和CDMA两方面努力。
作为19家CDMA手机生产厂商里惟一的一家外企,摩托罗拉毫不掩饰对其CDMA手机的信心。摩托罗拉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总董事长赖柄荣曾宣称:摩托罗拉要在2.5代和CDMA手机上再次领先,其苏州的CDMA生产厂已经早在7年前就做好了准备。
诺基亚:静观其变
在CDMA热潮中,诺基亚表现得并不很活跃。“我们始终相信将来的发展是从GSM到GPRS再到WCDMA这样一个趋势。全球有5.5亿GSM用户,却只有9000万CDMA用户。”诺基亚网络中国市场总监何满森曾这样说。在2.5G上,诺基亚理所当然地把赌注压在了GPRS上。按诺基亚的预计,今年GPRS终端市场的规模将在1000万部左右,两年以后将占到GSM 50%以上的份额。
诺基亚之所以沉得住气,不仅是因为他们对3G发展道路的理解,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诺基亚没有挑明:在手机三巨头中,诺基亚在CDMA技术上的实力最弱。现在CDMA市场刚刚起步,诺基亚需要静观其变。
名词解释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码分多址”技术,由美国高通公司于1985年推出,与GSM同属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网络系统容量大、配置灵活、通话质量佳、频率规划简单、建网成本低;该制式手机具有接通率高、几乎没有杂音、不易掉话、辐射小、通话报密性好等独特优势。
1993年,高通提出的CDMA技术被美国电信标准协会标准化,正式为业界所接纳。此后,CDMA迎来了迅速增长的时代。目前全球CDMA用户已达7000余万,美国10大通信公司中有7个使用CDMA。CDMA也逐渐发展成为3G的核心技术,在其基础之上,国际电联确定了WCDMA、CDMA2000、TD-SCDMA三项3G标准。中国联通计划在3年内逐步建成一个覆盖全国、总容量达到5000万户的CDMA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