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9 次) 时间:2001-12-27 14:27:11 来源:李爱明 (李爱明) 原创-IT
中华工商时报 李爱明
腐败高官一个接一个地落马,看来中央要来真格的了。人们这样形容2001年的反腐行动。
从几年前的陈希同、王宝森,到去年的成克杰、胡长清,以及今年的李纪周、李嘉廷等,落马的这些贪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副)省部级以上的高干。清华大学廉政研究室主任任建明说,“80年代以来,查处的高官越来越多,‘刑上省部级’已成为反腐败中渐趋明显的新现象。”
其实,在今年1到8月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中,涉及的省部级还有4人。至于级别相对要低的倒台贪官,则更多。光广东省的统计就显示,截至9月,全省查办的处级以上干部多达188名。
可怕的还不止于此。
腐败在今天呈现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腐败案正在暴露“集团性腐败”的特征。这无疑是一种吞噬力和感染力极强的腐败,远华案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它所涉及的金额之巨,官员之多,面积之广,都是空前的。今年查办的粤东特大骗税案中,原普宁市委书记、市长、市国税局局长等当地一帮主要官员也几乎被一窝端掉。这些都表明,像毒瘤一样,腐败的衍生力是异常强大的。
我们想说的是,对一个正在转型的国家而言,出现腐败是难以避免的。沉渣的泛起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所选择的方向有问题,恰恰相反,它反映的其实是我们欠历史太多。
腐败并不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它是一个全球共同的课题。联合国今年发表的一份全球腐败报告称:“政府的腐败,每年都要使全世界损失大约6000亿美元的资金。
引人注意的还有一个数字,世行的统计表明,腐败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0.5%。对经济的极大摧毁力正是我们坚决反腐败的重要原因。
当然,反腐败的动机还远不止于此。在有关的民意调查中,腐败一直是让老百姓最为痛恨的事情。对一个渴望有作为的政府来说,廉洁、高效自然是她追求的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
“如果说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像我这样,腐败之风蔓延,国家的前途就令人担忧,那真是会亡党、亡国”,李纪周在悔罪书中如此写道,这也道出了许多人的担忧。国家领导人就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不反腐败,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尽管大大小小贪官无数,但他们的腐败却几乎沿着同样的轨迹:用权力置换金钱以及女人或者其他享受,然后再用这些置换更大的权力,再然后……
本应属于人民的权力就在这过程中被滥用和践踏,失去了它原有的神圣性和代表性,法律的尊严也在此过程中被消解于无形。
这些贪官再一次提醒我们:权力是把绝对的双刃剑,一旦失去或者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就会产生可怕的结果: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能反映这句名言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说的这样一句话:官当到我这个份上,就没什么人管了。
所以,仅仅用道德品质的堕落去解释贪官的产生恐怕是不够的。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点上,社会已经有了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共识的得来丝毫不比社会对腐败危害的认识来得轻巧,甚至更为宝贵。
一言以概之,与其说反腐败是一场针对贪官们的行动,毋宁说是一场针对(监督)机制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这种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贪官的产生。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反腐败是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持久战,它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决心,至少,还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