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一枚金币有两个面(首发中国经营报) - 自由的广场 - 昝爱宗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7 次) 时间:2001-12-26 01:17:36 来源:昝爱宗 (昝爱宗) 原创-IT

宗庆后:一枚金币有两个面(首发中国经营报)
“如果事情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它一定会这样。”这是从商55年,曾出任美洲航空公司CEO和美国邮政部长的艾尔·凯西总结的著名的“凯西定律”。本来,我引用这个句子是想证明,娃哈哈在宗庆后的领导下一直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一块金币有两个面,一个名叫墨菲的美国企业家又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果事情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它的结果注定是坏的。”是焉?非焉?
2001年的宗庆后,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娃哈哈2001年的目标是年完成销售收入60亿,目前公开的2001年1-7月份的一系列数字是:完成销售总产量182.9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4.24亿元,利税9.36亿元,利润6.58亿元,四项指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30%。这些数字已经很可观了,相对于同处在达能屋檐下的乐百氏来说,娃哈哈到年底达到60亿不成问题,而乐百氏却只有十几个亿的销量,再也无法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娃哈哈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乐百氏在经营上的惨败,最后导致其创始人何伯权的出局。我不知道,亲眼目睹乐百氏高层大震荡的宗庆后,有没有联想到自己将来的命运?
到这个时候,如果再按照“墨菲定律”对娃哈哈、乐百氏进行分析,难免有“下一个‘何伯权’是谁”的疑问。既然法国达能控股娃哈哈下属22个子公司,娃哈哈就得遵循游戏规则,像乐百氏一样服从资本的意志。问题是:一旦宗庆后与达能日后产生某种不可避免的分歧,宗庆后想起昨日何伯权的出局,会不会有唇亡齿寒的担心?
我替57岁的宗庆后的未来担心还是有原因的。早在1987年,作为回城大龄知青的宗庆后虽感到创业艰难,但仍然保持着雄心壮志,果断贷款14万元创下了娃哈哈,干到2001年产值达到了60亿。可是他创下这么多的财富,自己却没有娃哈哈的股份——这就是国有企业“老板”的尴尬。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合资以来,娃哈哈集团下属40多个子公司中一共有22个子公司由达能控股,宗庆后解释,达能控股折合总股本只占娃哈哈集团的40%——可以说22个子公司的命运由资本说了算,也就是说达能有决定性的“话语权”。作为由达能控股的娃哈哈22个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宗庆后,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有企业领导人,而是合资企业的“雇员”。只是外界不明白,宗庆后在合资企业的年薪比在娃哈哈集团领的年薪是多还是少?可是肯定的是他的所得与他所创造的价值无法相提并论,他理应获得更多的回报,事实上,眼下娃哈哈的体制还不能做到。
我还知道,第一个说出“我想买下娃哈哈”的人不是达能,而是宗庆后,只是最近两年宗庆后不再提了——势必有原因。但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替宗庆后呼吁,眼看他就要58岁了,临界59岁,娃哈哈的产权依然是国有,也没有上市的可能,一旦宗庆后到了退休说“拜拜”的年龄,娃哈哈给予他个人的工资奖金只是变成了退休工资,是不是太委屈了宗庆后?换句话说,宗庆后退休之日,眼看着娃哈哈这座自己开创的金山跟自己没关系了,这难道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出局?何伯权可以卖了乐百氏,而宗庆后永远不能。
2001年娃哈哈豪情万丈,是与达能合作后取得效益最好的一年。2002年,娃哈哈计划要完成销售额80亿元,宗庆后也立下只许胜不许败的军令状,但是,伴达能如伴虎,资本市场并非没有陷阱。
最想问的一句话:
宗庆后:在资本市场,您不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何伯权”吗?昝爱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