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时评】市场规则是怎样被破坏的 - 青年E谈 - 李明顺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9 次) 时间:2001-12-24 14:53:52 来源:李明顺 (青年同志) 原创-IT

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

市场规则是怎样被破坏的

李明顺

  国家电力公司在一些地方也遭遇政府“白条”了。据《中国青年报》12月19日报道,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为本地企业说情打批条,国家电力公司的电力收费欠款总额已达300亿元之巨。更不可思议的是,国家电力公司这个“受害者”竟然敢怒不敢言,“不愿过多透露情况”;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根源,“这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矛盾”。

  的确如此。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电力公司和地方政府一样,都是在“批条”下过日子,两者都属于政府统一整编,故无根本的利益冲突。然而,市场经济启动后,国家电力公司的改革走在了前面,脱离了政府关系而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盈亏自负。而政府相对企业来说,改革尚未深入,甚至某些地方还没开始启动。

  这样一来,两“兄弟”在不同背景下终于拉开了距离,但地方政府一方却还念着过去的“血缘关系”,要求企业不能忘了“兄弟友情”,甚至连基本的规矩“亲兄弟明算账”也不愿意遵守。

  上述问题说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牵连关系还没得到根本解决。当然,国家电力公司遭遇的300亿元电费欠款很大一部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但某些地方政府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暴露的计划经济思维却不能不提防,因为这种思维的背后正是破坏市场规则的力量。

  地方政府面对的两个对象其实都是企业,只是由于用电企业是“地方性”的,所以地方政府才格外宠护。归根到底,地方企业更亲,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利益更紧密。在具体的表现上,税收征收体制就是一个方面。政府的税收种类分为国税和地税,地方政府无疑更亲地税。这样一来,从经济角度作一权衡,地方政府的某些保护性措施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当前的政府改革必须采取合理而有效的办法来规避这种现象的发生,排除地方政府对市场规则的破坏。

  事实上,笔者看到的“乐观型”经济分析中常有下面的一些词句:“凭某某企业与某地政府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某企业拥有雄厚的政府背景”、“某集团与政府合资创办某公司”。一目了然,在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谁与政府更“亲”,谁往往就成了赢家。

  从某种角度上说,政府作为规则的制订者,就应该主动回避一些与经济直接挂钩的市场活动,因为规范政府的最大收入来源该是税收,而非营收,后者无疑是又一种破坏市场规则的危险因素。

  另外,在目前各地引资过程中,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拉拢外来资金及项目,不在投资环境上做积极的准备和改善,却把“竞争意识”放在倾销优惠政策上。现在入世了,政策倾销不能太明目张胆了,又采取各种形式的自我压价活动,比如对某些投资者降低土地价格,甚至白送土地等基本资源,而这种“以土地换投资”的政策往往又是针对性很强的,往往接受方都是被政府看中的外来资本。这种看似具有竞争意识的政府决策,实质上却再次破坏了市场规则,因为这对其他企业和资本实际上造成了一种客观上的歧视,而政府本身的公正性也会遭到质疑。引来一个投资,却破坏了公平的投资环境,破坏了市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