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日记《12月19日——数据》 - CEO日记 - 易水寒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6 次) 时间:2001-12-19 14:39:21 来源:易水寒 (易水寒) 原创-非IT

十二月了,又到了每年国家财政统计的时候了,曾经开玩笑的说,这个月份是每年中国的“造假月”,大量的假数据在这个月里被炮制出来,然后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指数、农业指数、财政收入和支出等等被冠以红头文件传达到下面,登载在媒体的头版头条,蓝皮书、白皮书一本一本被炮制出来,价值不菲地摆在书店的畅销书丛中,等待象我这样的傻瓜愿者上钩。然后,在这些虚假的数据之上,新年度的计划又被硬性的制定出来,工业要上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新台阶,农业要增产多少多少,外贸要做那些那些调整,各省工农业总产值要翻多少个跟头等等,再冠以红头文件传达下去,登载在媒体的头版头条,各省大员盯着案头一份份文件,皱眉唏嘘 ,冥思苦想,为下一个年度的造假做准备。

我一向坚定不移的怀疑中国的各种经济统计数据,我有我的理由: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事实上和经济指数、消费指数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能否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和老百姓兜里有多少银子应该是成为正比,并且是一个循环状态,一般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能够增加3个百分点左右,老百姓兜里就应该听到“叮叮当当”乱响,而老百姓手中持币量的增长,又为下一个年度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下一个年度的经济增长再反过头来增加老百姓的持币量。如此,才是一个良性的经济增长循环。那么,中国近年来(数据统计规范化之后)经济增长每年都在7~8%,但是老百姓手中的钱又增加了多少呢?据2000年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失业率在以年4.5%的速度增长,2000年据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有关官员透露已经增加到5%,消费指数自1997道2000年以平均年均5~7的速度下降,当然这不是官方正式公布的数据,官方一向认为消费指数在不断的上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消费指数在不断上升,前一段时间“消费即是爱国”的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怎么就竟然堂而皇之的刊登在报纸上?那么在可信的失业率提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老百姓持币量不足或者持币观望,否则就不会银行存款居高不下,消费不足就很难达到很高的经济增长率(我还不知道是不是有哪个国家可以不通过刺激国内消费来达到经济告诉增长的),那么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到底是哪里来的?更关键的是:这些增长的价值可以肯定并没有回到消费者手中,那么这笔钱哪里去了?这可是很大很大的一笔钱呀!

前不久我遇到一位在国家计委工作的朋友,我开玩笑说国家计委应该改名叫“国家造假总局”,他听后颇为认真的反驳我说:我们的统计数据都是非常科学的,有很多资料和统计计算规范,每年有大量的人员在抽检各方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一年到头所有的职员都认真负责的工作着,每年的统计资料被国内外各大机构和部门引用……但是我并不关心这些,我关心的是这些钱到哪里去了!我没有得到或者看到,我身边的人几乎都没有得到或者看到,你呢?

没有盈余的增长不叫增长,这句话说出来,无论是在统计学上还是在经济学上或者哲学上都是一个笑话,甚至连小学校里的小学生都能指出这是一个病句,但是却在某种意义上在我国成为事实,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和反思。

中国直接和统计数据有关的部门有3个,国家计委、财政部、统计局。其中最怪胎的是国家计委,国家计委全称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这在已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中国显得有些难堪,更奇怪的是,事实上,国家计委在职能上要比财政部还大一些,因为他们掌管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和财政计划,而这计划不是从市场数据中或者独立研究部门来的(中国级别最高也是资格和咨询能力最强的中计委信息中心,也是国家计委下属机构),而主要是由二级部委国家统计局的对于去年计划的完成情况统计数据中来的,另外一小部分才是由统计局下属的调研部门自行调研得出的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官场是“官大一极压死人”,国家计委甚至比国家部委的级别还要高一点,计委主任大多数是国务院委员兼任,国家计委制定出来的年度计划由财政部负责分配和监督实施,而统计局则负责将实施的结果统计上来,供决策部门再次抉择制定下一年度的计划。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竞争和监督,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独立于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以外的资料和数据予以做首要参考和对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对上一个环节负责的问题,特别由于级别的问题,很多事情就不能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计划是计委提出并由国务院批准总理钦点的,而完成却要有财政部执行和监督,能不能制定“多快好省”的计划是计委的能力问题,而制定出了计划能不能完成可是财政部的能力问题,统计数据的好坏(而不是准确)则是统计局的问题。这里面全面都是权利和“位子”的运作,完全没有市场说话的地位。

市场的缺位必然导致计划的过高,计划的过高导致市场谎报数据和混乱,给统计带来麻烦,最终,整套的计划制定和执行、统计就成了“造假一条龙”。

唉,中国数据,你什么时候有“数”还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