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业:不为浮云遮望眼 - 正论 - 谭嘉伦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90 次) 时间:2001-12-18 17:46:29 来源:谭嘉伦 (谭嘉伦) 原创-IT

歧路徊徨

两只眼看中国软件产业,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

其一,中国软件产业高歌猛进,以超出世界软件产业两倍的速度迅猛发展,乐观的说,中国软件产业迟早会成为世界软件产业的巨擘。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软件业达到500多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其中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近230亿的规模,信息服务市场超出300亿元大关。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各地如火如荼的软件园建设,东部、中部已经形成产业链完善,规模可观的软件带和软件产业中心。目前,我国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企业已达10000家,软件业从业人员达到33万多人。

其二,中国软件产业至今仍没有完全摆脱手工作坊的时代,中国软件企业规模小而且分散,无论是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都十分薄弱,在国外软件巨头势欲蚕食中国软件市场的洪流下,可能会纷纷死掉。

目前,中国包装软件市场份额仅占全球市场的0.7%,信息服务市场占全球的0.2%。中国软件企业的规模不仅难抵美国软件产业,甚至和爱尔兰、印度等新兴的软件大国都相去甚远。目前,中国软件企业通过国际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成熟度模型缩写,软件开发过程改进与评估事实上的工业标准)认证的4级和5级的公司仅有2家,而在印度则有60多家。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软件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软件产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一脚闯进WTO,国外软件巨头觊觎中国巨大的软件市场而纷纷摩拳擦掌,中国软件企业又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中国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面临如此紧迫的关口,出路究竟何在?

雪城三级跳

在全国软件业这个大坐标下,河南软件产业更为弱小,面临的问题更大,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河南软件企业在泥泞中艰辛前行,能够挺到现在的凤毛麟角。

然而,雪城软件却在不长的时间内,连跳三级,在行业软件领域内异军突起,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1993年,雪城向软件产业领域进军,雪城的目标不是系统软件,也不是通用软件,而是直接迈进行业软件领域。当时,随着计算机在企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管理信息系统)成为行业软件的热点,雪城也做过商业零售企业、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MIS系统,但由于MIS的概念太为超前,和很多行业压根没有重视信息化建设,MIS没有给雪城带来成功,效果不佳。

1998年,随着电信业的强劲发展,雪城开始研发制造电信计费系统,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雪城把产业链延伸到集中控制系统和无线接入环路系统等领域。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政府和企业上网,又一次给雪城软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雪城研发出拥有自由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数字监控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目前,雪城已经成为全面面向互联网的行业软硬件应用、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雪城的软件相关产品和信息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党政机关、电信、电力、广电、交通、公安、金融等行业。

软件产业的明天很美好,但今天呢?软件产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能够在今天活下去。雪城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峰说,做软件有没有价值,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能否让客户实现创新价值。雪城今天的日子过得不错,就是因为找对了路,选准了方向。

随着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客户对个性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及加入WTO符合国际惯例的规范化软件工业的要求,雪城又在开始寻找新的方向,新的道路。

何处是方向?

面临当今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河南软件业也面临着转型和再发展的问题。

河南“十五”规划中,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软件产业又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纵观河南软件产业的发展,目前,河南软件业还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河南软件业的勃兴可以说何中国软件产业是同步的,并且有些软件产品至今还在普遍应用,比如说五笔字型,然而,随着全国IT业的迅猛发展,河南软件产业却消沉了,目前河南软件产业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即使有,这些产品在全国软件市场中所占份额也不大。

河南软件产业向何处转型?

雪城其实给河南软件业一个很好的启示。也许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将会为河南软件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WTO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日益显现,相关行业领域都不得不面对信息化改造的问题,行业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安全系统等等必将会需求旺盛,而行业特点、地域特点更需要个性化的贴身服务,这方面,河南软件业其实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

软件产业发展忌讳什么?雪城董事长陈东峰说,不管是软件企业还是其他行业的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不切实际,一哄而上,比如,在当前行业软件领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和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等企业管理系统炒的很热,超前的概念,巨额的利润让国内很多软件企业纷纷向上述三个方向转型,开始出现群雄并起的局面,但无论是个性化服务方面、技术层面还是资金层面,又有多少软件企业能够承受得起?

企业管理系统是大势所趋,但仅有这些,救不了软件企业,尤其对于处于幼稚状态的河南软件业来说,一定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