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东:浪潮尚未与联想拉开差距 - 网络观察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89 次) 时间:2001-12-17 19:55:28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对dotcom公司而言,2001年是接受残酷的生存性检验的一年,也是挤尽泡沫、回归基本面的一年。在一年将尽的这个时候回头来看那些年初曾信誓旦旦夸下海口的dotcom公司的业绩,是一件颇为尴尬的事情。然而,这样的尴尬不属于像浪潮这样有着坚实产业基础的公司。
几天前,在位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浪潮集团总部,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浪潮集团服务器事业部总经理王恩东。
战略布子
《经济观察报》:从斥资20亿投向服务器领域开始,浪潮集团实施了一系列专注化和一体化的战略,包括整合齐鲁软件和浪潮通软。这么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恩东:其实从1996年起,浪潮高层就已经在酝酿和构想一体化战略了。当然,那时一盘棋的发展战略还不甚明晰,如果拿下围棋来比喻,还是一个角一个角地在下,在布点。而现在,应该说已经棋到中盘,就必须将各个点连起来,哪里需要单独作活,哪里需要连起来作活,都要统筹考虑,以便形成一种战略布局。
为此,我们重新规划了业务构架,提出转向“以服务器为核心,用方案带动PC”的发展战略,并将PC与服务器两大业务进行了重组。重组后,两个管理团队合并为一个大部门,负责承担浪潮大多数嵌入式软件(服务器)和网络终端设备业务。作为浪潮集团产业框架的重中之重,其他业务都要围绕该部门来发展,比如商用pc和软件业务。
不久前,浪潮对浪潮通软公司进行增资,将之纳入到整个浪潮集团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内,以便使其开发的ERP应用软件更好地服务于服务器业务。为了这个目的,浪潮集团还将加大对通软ERP业务的技术与资金支持,通过资本运营,全力支持通软上市并继续向国际化迈进。当然,如果需要,今后浪潮佳软的管理软件也可以搭服务器这条船。
出于同样的考虑,今年11月27日,浪潮还将所属上市子公司齐鲁软件正式更名为浪潮软件。这既是为了保持品牌的统一,也是为了进一步将资源向服务器产业聚集。
《经济观察报》:浪潮今后会不会在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领域进行一些购并?
王恩东:我想浪潮不会忽视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提高服务器核心竞争能力的机会。比如嵌入式软件,单凭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速度是跟不上的。如果有开发嵌入式软件的中小企业,思路和我们大体一致,就可以将其购并过来。这是迅速进入市场的捷径之一,我们正在尝试。
《经济观察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很多IT企业的经营业绩都差强人意,浪潮服务器的销售额是不是也有所滑坡?
王恩东:今年浪潮英信服务器和软件的盈利状况还是不错的。虽然比预期的有一点滑坡,但总体来说,浪潮既定的销售目标已经完成,这可能与我们没有盲目追逐网络热潮有关——我们的客户里dotcom公司非常少,更多的是传统企业。唯一的例外是PC,在这方面我们稍微有些差距,正在进行微调。但从整体上看,浪潮集团没有一项产业是亏损的,最差的也能持平,包括PC。我还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到2003年成为国内服务器市场的老大、占到30% 市场份额的目标不会受多大的影响。

巩固低端,抢占高端
《经济观察报》: 在低端服务器领域,浪潮占据着13—14%的份额,排名仅次于惠普和IBM,但领先于戴尔、康柏等国外厂商。浪潮将如何巩固在低端的市场份额?
王恩东:在低端服务器市场,应该说浪潮一直做得都不错,比如去年在投标中石化项目时,虽然和惠普同台竞争,但最终我们还是胜出了。还有国家税务总局项目,2000多台服务器用的都是浪潮的产品。
从今年看,中低端服务器的竞争应该说是加剧了:随着服务器技术同质化和标准化倾向的加剧,介入的门槛日益降低,于是吸引来不少传统的pc厂商。由于在介入初期,这些厂商没有什么技术优势可言,唯有的一张牌就是降价,便有了“万元服务器”这样的噱头。其实,在服务器这样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上,用户最关注的并不是价格,而是品质和服务。国产服务器必须走出价格战的误区,由原来的靠市场规模取胜,转向靠技术含量取胜。
《经济观察报》:在未来几年里,中低档服务器市场的最大变数会来自哪里?
王恩东:最大的变数依然来自于WTO。现在进入服务器领域的不少PC厂商虽然大多已经上市,但规模都不是很大。按国际惯例,收购这些上市企业是不需要企业同意的。既然你是上市公司,我就可以通过股市运作并购过来。可以预言的是,进入WTO的未来几年,购并将是一种趋势性事件。当然,这中间会有一个缓冲期,否则很多国内IT公司一夜之间就可能不复存在了。
《经济观察报》:浪潮开始服务器的研发与生产迄今已有十年了。从借助英特尔的开放性架构推出PC服务器产品,到后来名列国内品牌老大,浪潮所占据的优势其实始终都集中在低端产品市场。在保持低端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浪潮将如何向高端发展?
王恩东:以往浪潮可能在低端做得多一些,但作为一个以高端服务器起家的企业,浪潮绝不会放弃高端市场,听任国外品牌来占有。而要向高端转移,就要借助软件方面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
今年上半年,浪潮英信连续推出了SOHO服务器、基于IA64架构超能2000服务器、X-Server等代表业界最高技术的产品,继本部研发中心之后,在美国硅谷又建立了研发中心来跟踪世界最新技术,并且与众多ISV(独立应用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建立了内容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凡此都是为了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自然了,向高端、解决方案、增值服务方向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是一两年就能全部到位的。
《经济观察报》:有传言说浪潮会收缩乃至砍掉PC业务,重点发展服务器,是这样吗?
王恩东:尽管商用PC在浪潮的整体营业收入中固然已经不占很大比重,利润也比较小,但我们仍然会以较大的规模发展PC业务,因为PC没有规模是很难发展的。举例而言,康柏、IBM、长城等也都在作PC,虽然这不是他们最关注的东西,但也不是不发展。不同时期企业的产业核心是变化的,但核心变了并不是说以前的业务就不作了,就不上规模了。
《经济观察报》:浪潮PC渠道与服务器渠道有没有重合?
王恩东:我们的PC渠道与服务器渠道也有重合,更多是不重合的。目前除了西藏等几个特别偏的地方,我们都建立了办事处。这种销售模式同IBM、惠普、联想的销售模式不同。应该说,我们的渠道是最适于销售服务器的,是以服务器为主营目标的。
浪潮的挑战者会是谁?
《经济观察报》:2000年以来,在康柏、IBM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强大压力下,以浪潮为首的国产品牌当年市场份额只剩下不到41%,而更多的本土厂商从PC产业的惨淡经营中杀入利润相对较高的服务器领域,也多少令浪潮扩大市场份额的计划打了一些折扣。据您看,明年浪潮在国产服务器厂商中的领军地位会不会受到动摇?
王恩东:在我看来,目前国内服务器厂家大体可分为两个集团和三个梯队。就集团来讲,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外集团有惠普、IBM、戴尔、康柏等实力雄厚的厂商,国内的有浪潮、联想、曙光、方正等等。从产品来讲,国外企业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国内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同时又在向中高端方向走。不过从整体市场份额上看,目前国外集团已经在萎缩,国内集团则在上升。
从客户认同度来讲,又可以分为三个梯队:IBM、惠普、浪潮处在第一梯队,康柏、戴尔、联想处在第二梯队,其他的像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则处在第三梯队。但这种格局并不均衡,而是随时会变化的——后面的联想可能会向前冲,惠普、IBM的阵地则可能会有所下降。最后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形:浪潮等占据较前面的位置,而IBM、惠普在产品层次上仍然会居先, 但在市场份额上却可能处于靠后的位置。目前惠普和康柏的合并还是一个悬案,而且即使最终合并了,一加一是否能大于二或者等于二都还很难说。于是,在他们存在变数的情况下,国内厂商完全有可能进入第一梯队。
《经济观察报》:尽管在服务器市场方面,浪潮比联想强的地方确实不少,但凭借在PC上多年的积淀,联想有没有可能最终超过浪潮?
王恩东:不排除这种可能。一年来,浪潮服务器在市场规模以及品牌认知度上,确实没有和联想拉开差距。虽然联想服务器还比较弱,但其品牌知名度并不比我们差,而其PC的拉动作用更不容忽视。因此我们的服务器要想和联想拉开差距,还需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
《经济观察报》:在管理模式上,浪潮不久前提出要做健康企业的概念。健康企业的标志是什么?
王恩东:健康的企业是稳定的和能持续发展的企业。首先,从布局上应该是均衡的,在产业链重要处于有利的位置,不能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要努力向上走,以免被弱肉强食。你看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它是不会在哪一天突然死掉,就是像9.11这样的事件,对它的影响都微乎其微,这就是健康。第二,企业自身要稳定,人员上要分清哪些是人力资源,哪些是劳力。前者是十分重要的,要通过机制来稳定和激励他。明年年初,我们更多谈论的将是如何进行员工持股的问题,现在已经操作起来了。第三是客户资源、渠道资源,这些都需要管理,以使之健康发展。作为使企业健康发展计划的一部分,1997年我们通过了iso9001体系认证,去年还花1000多万请安达信作了咨询。可以说,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基本上是完善的,当然,还要继续完善,因为我们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