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的选择(宽带随笔之三) - 方言 - 蔡文涛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0 次) 时间:2001-12-17 15:30:03 来源:蔡文涛 (辛丁) 原创-IT

事情得从几个月前讲起。那时,我学着把自己的“商业计划”送去参赛,为了让别人易记,就把它概括成:宽带机顶盒+路边的IDC。(当然大败而回)刚巧,就在这不久之后,我在黄果的一则报道中,看到了倪院士他们也在介绍一个与“路边的IDC”类似的研究成果——直播镜像。我高兴极了,马上回黄果了一贴,后来还给他写了封信,大意是希望他们能与倪院士联系,让他留意,这个“直播镜像”应与NC的发展相配合,不要“把路子走歪”。

说句心里话,倪光南先生的才学与人望,与辛丁相比何止高出十万八千里,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觉得脸上闪闪生光。故此,我并下在意别人也研究出了自己的成果(本来这是大忌)。这跟我以前的想法大不一样了。

去年,我曾在一次讨论中,举了创维的例子,说他们顶多是“卖面包的”做不了“麦当劳”。当时湖南卫视的孙先生说,他到创维看过,很不错的。我无言以对。

所以没有与孙先生直说,是不愿让他知道,我其实是一直盯着创维的。据说,他们投了亿多美金,还从国外请回了几个博士,上宽带机顶盒的项目。初时,我有点紧张,常跑至到创维的网上看,但他们介绍机顶盒的那页老是“在建设中”。后来,从一些零碎的资料上,我得出一个结论:创维的路子“走歪了”。从此,再没有留意创维的事,不知他们的美元花得怎样了。

其实,知道(现时的)彩电业快不行了,想转营的不止是创维。TCL也有这样的企图,但吴士宏们也照样没能走对路子,本质上说,重蹈了创维的覆辙。在创维之前,也有过“维纳斯”及“女娲”的例子,其实它们的失误都大同小异。现在,很多的IT企业还在上他们的宽带项目或“家庭数码港”之类,在我看来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

很多人(大概都象辛丁一样“站着说话不腰疼”)喜欢批评中国的IT企业,没有策略,没有远见,甚至是“缺乏灵魂”。我想,中国的IT企业如若真的需要一个灵魂人物,有一个人至少现在看来还是非常合适的——他就是倪光南。

薛兆丰在专栏上,与王则柯教授掐架,唠唠叨叨说了一大通。其实,“需求曲线必定向下”是趋势,“有时向上”是波动,话就完了。

碰过一下股票之类的读者,大概比较容易明白,能同时做对“趋势”又捉准“波动”的高手,百年难得一见。所以,明智的投资者与具远见的企业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做趋势”。当然,他们也会留意一些“波动”——有时一个大型的“波动”也能带来赚大钱的机会,但最最重要的,是必须力保自己(的企业)不在波动中垮掉。

我没有这样的机会,能与倪先生沟通。不知道他想做的是“波动”还是“趋势”——或者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在我看来,相对而言,互联是趋势,“C网”是波动;NC是趋势,“女娲”是波动;嵌入式软件是趋势,Linux的操作系统是波动;“直播镜像”未必是趋势,但至少是一次极大的波动;做一个什么外挂的Office软件是波动(我不敢说这样的波动能带来多少机会),但宽带+NC(+直播镜像)必定是很大很大的趋势——这是我们整个IT产业的出路!

非常可惜,讫今为止,倪先生似乎总在上述的“波动”与“趋势”之间摇摆不定。虽然,套句老话,“前进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是,我极其希望倪院士能抓住“大趋势”,放弃“小波动”,振臂一呼,指引中国的IT企业,在十年八载之内把WINTEL等打得落花流水。好让我等末学后辈从旁景仰风采,大呼过瘾——而不是,“让人看了都着急”。

只说一下倪光南的NC问题 - 辛丁 - 2001-12-17 15:37:28

我在网上重读了倪先生关于NC的文章,上面的时间是12月13日,编辑是高飞:) 如果没有记错,这是以前发过的旧文章,不知道倪现在对NC是否有了新的概念。在我看来,他的旧观念有值得商榷之处,拿出来与大家讨论讨论。 一、“NC的含义也是随着时间变化的”这一点说得很对。但有些概念倪可能是混淆了。其实我以前也提过的,NC的概念大致有四个(包括我的:)):一、是SUN在1985年提出的(有人也说成1987年),“网络就是计算机”(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这才是基于Java的;第二个,才是Oracle的大炮王埃利森(Ellison)提出的NC(Network Computer),这是基于浏览器的,千万不要与基于Java的搞混了——就是他吹得太利害了——把盖茨吓得半死:),这才间接让网景玩完;第三个是,无盘工作站的概念,这其实是现在被用得最多及提得最多的“NC”,从倪的文章看来,他所倡导的就是这种NC(或者非常类似)。第四种后面再讲。要详细地介绍上述三种NC的工作原理及流程,恐怕要写很长的文章,这也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我所以要质疑倪先生把埃利森的NC说成是基于Java的这一提法,并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想指出当时的NC背后是浏览器是互联网,如果熟知95、96年的那段互联网史,就更会清楚它跟Java没有必然的联系,就更清楚盖茨为什么会那样害怕网景。但是为何在我们今天看来,盖茨当时的担心象是多余的?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当时的NC背后,在浏览器+互联网的背后,缺少了高带宽+直播镜像(或类似)的这种支撑——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有意思的是,如果当时盖茨能有这样的意识,放开网景(当然IE还得继续搞),把精力用于对付AOL,哈哈,互联网的历史恐怕就得改写:)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倪光南先生手中,似乎已有了“高带宽+直播镜像+NC+互联网”这样能吃定微软东东,但他自己好象并不知道。:) 第二个问题,恐怕这也得怪埃利森:)——此君不但才智过人,也象特别喜欢吹水。他为了让NC听起来便宜些也吸引些(我是这样猜的),于是就说它不用硬盘的——要知道就是在95年的时候,所有的浏览器都是装在硬盘里的——也可能是这个缘故,倪光南才以为他说的NC是基于Java的(当然我也不能排除埃利森曾在某一场合说NC是基于Java的:))。噫,难道NC是要硬盘的?问题不再于此,NC可要硬盘,也可不要,关键是成本、是“够用”。 这就要说到我的NC概念了。在倪的文章中所描述的NC可说是“百无”:),没有硬盘、没有软驱、没有光驱、没有接口(USB或IEEE1394等),为什么?两个字:成本。但这样的机子会“够用”吗,显然,至少在现时的互联条件下不够。接着大家可能会说,如果什么都有那不是跟PC一样?如何节省成本?其实我也曾在一文章中说过(有没有看过?:)),主要是产业化的问题、是NC的生产规模问题,其要旨在于不能被PC产业牵着走(被迫跟着升级)。当然其中也有些设计上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在NC的规模化大生产的问题,有必要单独说一下。倪的观点是NC都集中在商用,但这就限制了NC的生产规模,毕竟商用市场长远来说比家用市场小多了——所以NC也得与机顶盒与直播镜像(或类似)一块发展。 第三点,倪先生说,“Linux是我们发展自主知识产权CPU的前提,也是发展非Wintel结构NC的前提”这可能本末倒置了。Linux是个软件的问题,不能让它在NC的发展中占主导,我的意思是,软件要以硬件为依归。不过,这个话题大了点,不说。主要的是,只有当NC的生产达到了足够的规模,“发展自主知识产权CPU”才成为可能。

RE:略谈“单向VOD”的问题 - 辛丁 - 2001-12-18 10:39:09

【(辛丁)回复(摩天居士)的大作】 关于NC,其实就是战略的问题。如果我们手中已有了WINTEL这样的企业,是否走NC的路子,并不重要。——不过,我还是喜欢NC的。:) 问题是,现在整个PC的核心技术都在别人手中,如果我们只一味在操作系统、在芯片上追赶,就只能在别人的游戏规则中求发展,能讨着好么?:) 关于倪,有意思的是,他在NC、直播镜像、Linux等问题上都“插上了一脚”,正好都是些我感兴趣的,我不认识他,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老兄有更好的人选?向我们介绍一下。

RE:略谈“单向VOD”的问题 - 摩天居士 - 2001-12-18 13:16:53

【(摩天居士)回复(辛丁)的大作】   我也没有啊:)

略谈“单向VOD”的问题 - 辛丁 - 2001-12-17 15:45:52

据我所知,至少有一间以上的公司(声称)拥有“单向VOD”的技术,但正如我们所见,并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市面上能见到的,西安某公司(名称忘了)的产品和AOL PUSH,用的只是类似或较简单技术。 单从技术上讲,单向传送只有两个问题:“纠错”和“分发”。“纠错”的问题似乎比较易办,顶多加大些冗余(当然如果是线路的问题,最后还是不能百分百地安全);“分发”的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法——“指定特征”或“指定地址”,这两种方法也只需在用户端做些手脚,也不难:) 主要的问题是成本。特别是现在,宽带市场的竞争已趋激烈,对于用户来说,购买“单向”的费用与购买“双向”相比,没有太多的节省,但用起来却差得很远(至少心理上如此)。所以不会大行其道的。这样一来,由于用户少,服务端的成本照样居高不下。 在最初的时候,我也考虑过“单向”的问题(现在它仍是后选之一)。但我的方案不是纯粹的“单向”。方法说来也简单——用电话线作上行通道。其实,大约在96年的时候,用电话线路作上行的Cable Modem(那时上行还只有14.4或28.8:))。明显,这一方式的好处是,减少了网络的改造及回传噪声等麻烦——如果配上ISDN或V92版的MODEM效果就更一流了。 在这一应用上,“单向”(注意这不是“纯粹的单向”)的好处在于,用户不必保持“在线”——既能减轻服务端的负担,又让用户节省费用——在我国用电话上网要另付电话费的。用“双向”的方法使用户“进入状态”后,再自动转为“单向”。这是一举数得的好办法。 然而,就是这样比“纯粹的单向”还好的“单向”方式,如果没有NC+直播镜像(类似)的支撑,于我看来,还是难以推广的。:) 这样“技术”的东东,不好占太多地方,放在起算了:)

RE:略谈“单向VOD”的问题 - 摩天居士 - 2001-12-17 17:32:22

【(摩天居士)回复(辛丁)的大作】   极有教益!学了很多!   或许,我们的IT界应该展开一场大讨论:三年之后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需要什么技术?为此我们需要做那些努力?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快令所有人惊讶,现在看来,微软和网景的浏览器大战似乎意义并不很大,因为浏览器只是浏览网上内容的一个不算复杂的工具。1997年网络在我国并未流行,而现在我自己已经在使用伪宽带了,更不用说有相当一部分人直接在网上看大片。那么三年之后呢?   文中关于“趋势”和“波动”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实际上是大战略、中等战略和战术等概念,但更形象。但文章对于NC如此推崇,却和我的观点不太一致。我认为,作为工具的互联网和PC,都会越来越强大,并且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对于年事已高、搞技术的倪光南似乎也有些过于推崇了,因为搞技术是吃青春饭的,而搞管理和运营企业,则是越老越好(6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