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0 次) 时间:2001-12-11 14:38:41 来源:李明顺 (青年同志) 原创-IT
新时期:媒体的处境和发展(2)
文=青年同志
如何看待媒体投资热?
最近资本对媒体的热衷着实让人兴奋,有人甚至认为资本再次头昏了,急欲投资媒体的热潮在表面上看来和前一阵子投资DOTCOM确实十分相似,所以某些保守人士的警惕是不无道理的。不过笔者认为资本家并不是头脑喜欢发热的愚蠢之辈,和投资DOTCOM不同的是,投资DOTCOM是在NASDAQ极为活跃的时期,一般投资者的目的很直接,买了再卖。按照风险投资的基本思路,他们是在寻找资本投资“下家”,所以上市几乎是他们的唯一目的,加上起初的股票市场的活跃是由包括软件产业、网络设备供应商等在内的IT实业企业支撑的,股市的繁荣条件充分适应了资本的这种投机可能,最终形成不可挽回的泡沫也是正常的。再回到资本对媒体的表现来看,目前的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的状态,上市不再是投资商的考虑投资的因素。投资商明白,媒体的回报本身就是长期性的。这点与短期风险投资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在上市短期内捞回巨额回报。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是哪些资本十分看好中国的传媒市场,准备进军媒体的都是时代华纳、路透集团、迪斯尼、维亚康姆(Viacom)、道琼斯等国际传媒巨头,如这些媒体大亨都是熟悉传媒赢利周期的资深行家,他们投资传媒与普通的风险投资商相比较而言,属于业内型本行特征,没有普通风险资本只关注追逐利润回报的盲目性。还有IDG这样的先行投资者,譬如它成功的杰作驻资《计算机世界》十分成功,这样的榜样在前面,也吸引着其他的国际传媒巨头入主大陆媒体市场。即使TOM.COM也加紧投资传媒市场,这是TOM“网上”“网下”进军大陆的策略。
我们在这里不能忘记台湾《明日报》曾经带来的辉煌,它彻底以网络“无纸化”媒体的形式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其表现的是新媒体完全“革命性”的特征,在短期风险资本狂热追捧后,最终却湮灭了。我们依然承认其将在媒体发展历史留下自己的一页,不过从商业角度上看,《明日报》的发展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法则,没能渐进适应媒体发展的历程便夭折,实在让人遗憾。这点教训,相信每个做媒体的或者投资媒体的都会作为思考的教材。从这点来看,国际传媒肯定不会希望单纯只以网络途径进军大陆媒体市场,寻求一些有依托的具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目标来投资也是合乎情理的。由此看来,近期诞生不少新的传统媒体大概也是看准这个发展形势,比如最近一些新的报纸杂志纷纷创立。
有识人士认为,中国的媒体市场还处于待开发的初期,媒体资本的纷纷加入正是看准了这个好的前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巨大的传媒市场,而目前的大陆几乎还没有可以与时代华纳等大亨匹敌的国际传媒。这种情况下,国际传媒在西方传媒发展空间相对减小的时候,对新的开垦地的“圈地”欲望是极为强烈的,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好的机会,所以造成了目前资本争夺媒体目标的白热化。我们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各种投资买卖传闻,无风不起浪,虽然很多都是不属实的,不过可以看出国际资本与国内媒体的频频接触却是一定存在的。
新华网报道,《2001(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将于6月22日至6月23日在青岛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除媒体网络和网络媒体的专家、精英们,还将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知名商业网站、IT公司的负责人和外国传媒人士。今年的年会作为首届,其主题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网络媒体在已有的初步框架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新闻宣传体系。讨论的议题还有面对新的机遇,中国的网络媒体将如何迎接挑战?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新闻宣传体系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另据消息称,围绕传媒业投融资和市场化问题,国家近期将有突破性政策出台。相对而言,中国1999年对国际资本的保守政策错过了不少资本的进驻,许多本可到NASDAQ上市的企业被卡在国门内,这次迎来了资本的又一次活跃时期,而且资本的活跃地点就在国内,自然不能轻易放过,按照“摸着石头过河”原则,相信政策将会给资本留有较大的空间。早前就有IDG,SMS等投资国内传媒,如IT产业一样,IT专业传媒等的国外资本进驻政策性障碍基本松动,据了解,继IT媒体之后,财经、体育、妇女、儿童等专业媒体也会随之逐步开放。本身国内媒体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这样一来,松动的迹象对媒体投资热也是一个刺激因素。
不可否认,在资本高潮来临时,必定有纯粹趋利的逐浪者,前面提到的一些目前加紧创建新报纸或杂志中,一定就有部分看准这个潮流的,正如DOTCOM热潮的时候,无数人打算建造一个网站等待被收购,也恰如电子商务概念出来,许多人构造网上商店一样。资本绝对不是完全机械规律性的代名词,资本的眼睛也绝对不会完全火眼睛睛,在这次投资风潮中,必定有真正的胜利者,也有为数不少的投机成功者。
200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