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77 次) 时间:2001-12-06 23:05:57 来源:刘韧 (liuren) 原创-IT
1997前后
■ 刘韧
第一次见周志农在法院门口,他一到就大喊一声“刘韧”,早就等在那里的我,跟他进了法院,旁听他和自己原来所在的公司打官司,争夺自然码的著作权。是年是1997年。这场历时四年的官司最后以和解告终,周志农在这四年中变得不再年轻,自然码在这四年中丧失了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几个月后,周志农新婚,在CCED作者朱崇君家聚会,2.13作者吴晓军、中国龙作者简晶都在,大家一起叙旧。席间,吴晓军沉默寡言,其时,他业已离开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晓军公司,2.13汉卡先前挣钱买的房子和车子都卖掉再投入也没能使晓军公司东山再起,反而使吴晓军更加一无所有。大家都羡慕朱崇君的富足,没了前两年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时朱崇君带了个十七八岁的“徒弟”,并打算出CCED Windows版,但后来,也没了朱崇君的消息,所幸他最终守住了以前积累的财富没丢。
几个月后,WPS97首发,求伯君穿上中山装讲WPS97的民族特色。直到那时,他还相信WPS能从Word手中重新夺回字处理市场的第一,他的理由是:WPS有2000万用户基础,WPS原来的每一个功能键都是财富,“F8是模拟显示,你就用不着费事用鼠标。”WPS直到现在还没有最终放弃,但又有什么用呢?
又过了几个月,就到了1997年底。大家开始要为“鲍岳桥、简晶离开希望电脑公司做什么”出谋划策。那天,在中关村,王江民请客。听完鲍岳桥的“遭遇”,周志农觉得鲍岳桥他们挺亏的,“什么都没得到。”鲍岳桥当时显得很迷茫,简晶有些激动,他是离开明星公司加入希望的,没想到两年之后又要离开希望。鲍岳桥、简晶当时唯一自信的是自己的编程能力,他们一再向后来借给他们钱做联众的王江民说:“王老师,技术上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尽管说。”
到1997年,基于DOS的中国第一代程序英雄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历史使命。1997年之后,再很少出现新成名的程序员,一两个关于程序员的消息也都是在讲英雄迟暮。
第一次听到周奕这个名字,并记住,不是因为他写的软件有多好,而是因为他靠一个非主流的将MP3转刻成CD的小软件一个月就能从美国人那里得到5万美元的注册收入,并且,去了美国,买辆宝马。周奕的例子让我意识到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并没有过去,只是有了新的规则。
历数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名利双收的,只有朱崇君、王江民等极少数人,朱崇君将成功经验概括的很精辟:“写程序的只管写好程序,搞市场的只管搞好市场,这是社会的分工进步。但在目前的中国,如果程序员最后不想落到为别人打工的地步,还是要学会自己经营。你整天在琢磨程序,而你在公司中却整天被别人琢磨,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你。”
既会写程序,又会经营;既有精力兼顾两者,又能将事业做大,这样的人实在不多,所以,个人成功的程序员屈指可数。
周奕之后,我又听说了网络蚂蚁作者洪以容的故事,他靠往自己软件里放广告挣钱,日子过得也很不错。接着,就传出博大以1200万人民币购买张小龙FOXMAIL的消息。
周奕、洪以容、张小龙没有像鲍岳桥他们那样投奔一个公司,他们只是一个人自己做,他们没有依靠公司的力量,也没有被资本“剥夺”的不平衡。周奕他们不是不想依靠公司的力量,而是在1997年之后,很少再有资本愿意支持通用软件的发展。周奕他们是被逼上新路上去的。
Internet帮了周奕这一代,Internet首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编程素材。由于Internet商业化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它急需大量的工具软件作为支撑,这就使周奕他们不必像鲍岳桥他们都挤在DOS中文平台上。其二、Internet为周奕他们提供了新的免费推广手段。这些手段包括:建立自己的网站、将软件上传到专业的下载站点、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能够找到自己、利用BBS和新闻组发布消息等等。第一代程序员要投奔公司,关键是自己个人没有市场推广能力,Internet使他们自己具备了这种能力。其三、Internet为周奕他们展现了新的盈利模式——共享软件。共享软件不是免费软件,它其实是一种先尝试后付款的营销模式,其盈利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共享,然后收注册费;或者共享,然后收取广告费。Internet可以很方便地将共享软件送达最终用户,使这种先尝试后付款营销方式得以大规模地流行。Winzip,ACDSee都采用这种盈利模式,其作者都是千万富翁。其四、Internet为周奕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Internet全球一体,网上支付现实可行,海外用户又比较愿意为共享软件付费。洪以容的网络蚂蚁比周奕的MP3 CD Maker使用广泛,但收入没有周奕多,原因是周奕的用户多是海外用户,洪以容的用户多是国内用户,害得洪以容现在连同克罗地亚语、泰国语等一共支持了37种语言的版本,以期发展更多的海外用户。
都在说软件工厂,都在说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个人英雄总会存在,总被人敬仰,都是工厂这个世界太乏味了。
中国现存着大量的剩余智慧,共享软件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将这些剩余智慧转化为财富的有效手段。一个人、一台计算机加上前驱提供的方法和前车之鉴,只要你有用不完的热情和精力,再不需要别的附加条件,多少个日日夜夜之后,下一个成功的可能就是你。
小伙子开始干吧!
文章评论:《知识经济》专栏《软件创富》序:1997前后 - 闫辉 - 2001-12-07 09:42:39
谢谢刘韧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们的《软件创富》一书写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序员》杂志关注软件产业,关注程序员发展。
RE:文章评论:《知识经济》专栏《软件创富》序:1997前后 - Fishman - 2001-12-07 10:53:06
【(Fishman)回复(闫辉)的大作】 书来的吗?哪里有的买?
RE:文章评论:《知识经济》专栏《软件创富》序:1997前后 - 闫辉 - 2001-12-07 16:03:50
【(闫辉)回复(Fishman)的大作】 快了,欢迎预定,呵呵
我欠周先生一个“债” - 青年同志 - 2001-12-08 02:17:00
详细的就不说了,有些非人为缘故而不能“还”,非常抱歉。 李明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