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 次) 时间:2001-12-03 18:29:32 来源:刘英赫 (赤赤) 原创-IT
:
影片开始,车窗外飞速滑过的电线似乎是实验电影中的线条舞蹈,伴着略显尖锐的“内心啸叫”,几乎一看就是“美国独立制片”的导演手法。
彼得是个刚刚从精神病院出来的年轻人,他有个女儿尼可被彼得的母亲送给别人收养,他甚至没有权利知道女儿的去处。对母亲的愤怒和对女儿的渴望,让彼得陷入精神狂迷之中,他偷了一辆车,想要找到女儿。无论是开车、喝咖啡,还是洗脸、刮胡子,他都几乎不能自已,他打破镜子和窗子,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形象,甚至剪去自己的头皮,在越来越混乱的“幻听”中十分极端地虐待着自己。
彼得回家去见了妈妈,但妈妈对他也十分冷淡,甚至让他出去之后再给收养尼可的女人打电话。彼得租住的房子外面,发现一具小女孩的尸体,警察发现了一些线索,认为很有可能是彼得杀死了她。警察来找彼得的母亲,听她讲述以前的事,希望能发现更多线索。在探长找到尼可的养母了解情况时,两个人相爱了。
彼得来到图书馆,在各种资料中寻找女儿的踪迹,而他所凭借的,不过是女儿婴儿时期的一张撕破的老照片。这样的寻找几乎是徒劳的,彼得变得更加疯狂,甚至生生剥掉自己的指甲来解除内心的痛苦。
终于,彼得在母亲的家门外看到了自己的女儿,他跟踪两个人回到了收养尼可的地方。第二天,他找到尼科,告诉她自己就是父亲,然后带着尼可来到海滩玩耍。尼可的养母发现尼可失踪,就打电话找来了探长,探长认为尼可和彼得在一起会很危险,就一路追踪下来。彼得和尼可虽然沟通有点障碍,但毕竟父女天性,彼得向尼可讲述了自己在精神病院的经历。
探长找到了父女两人,隔着车门他看到尼可躺在车里,他以为尼可正在被害,赶忙冲了上去。彼得本来已经精神恍惚,见到警察,本能地拿出车里的猎枪,却被探长开枪击毙。探长冲上来看到尼可无恙,意识到自己判断错误,于是站在彼得的位置上,用彼得的猎枪向刚才自己站立的地方开了一枪,制造了他先开枪的现场。然后,探长打开了彼得偷来汽车的后备箱,这才发现自己原来的判断是错的,彼得是无辜的。
一个刚刚从精神病院放出的年轻人,很容易地被当作杀人狂杀掉,这个悲剧几乎让人无法痛恨在影片结尾时误杀了彼得的探长。这是一个误会的死环,没有那个角色要背负观众的诅咒和痛恨——也许应该是彼得的母亲。是这个社会的惯常势力观念,让所有人都觉得,疯狂、精神病态就应该是杀人、暴力的嫌疑犯。没有人辩解,精神非常态的不知道辩解,精神“正常”的为了自我保护也不会辩解,这种观念势力必将继续下去,继续制造误会和悲剧,偶尔或许有人无力地辩解——就像这部几乎不知名的影片。
这是一部低成本的独立制片,场面不大,没有明星演员,但有一些独特的手法值得注意。影片中从彼得的视角对于“幻视”“幻听”有一些特色描绘,算是影片最显著的特征。此外,这也是一部试图在残酷自虐方面赢得观众好奇的影片,剪头皮、拔指甲,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导演用几乎自虐的手法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不过,这些无节制的手法和镜头的运用,在一部本来也没有承载太多理念的影片中显得有点不太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