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5 次) 时间:2000-08-05 16:52:37 来源:smartdog (xiaofeng) 原创-IT
为科学尊严而战
五花八门的伪科学,你了解多少呢?法轮功是不用多解释了;伪气功和周易预测之类的东西也不陌生。但神创论、进化怪论、史前文明之类的东西,你能清楚地辨别吗?也许有必要解释一下。顾名思义,神创论宣扬的是“起初神创造天地”及万物,致力于把达尔文进化论打到地狱里去的事业。国内引进过的《审判达尔文》、《达尔文的黑匣子》等,正是神创论经典名著。进化怪论中,有的是打着科学旗号对进化论指手划脚,试图证明进化论的缺陷,把生命的来源往外星人身上扯,与神创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的高明不到这种程度,仅是就进化论的某一话题不懂装懂地胡掰。史前文明可能是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种,这两年国内“考古学惊世发现”之类的书也出得多了(我小时候一度对这种东西很感兴趣,某种程度上竟是它们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爱好,真是可悲可叹又可笑),事实上,那也是——一派胡言!
方舟子的本行是生物化学,不过他在国内的声名鹊起主要还在于他在网上与形形色色伪科学的交锋。他为此赢得了“科学斗士”的美誉,还有一个说不清是褒是贬的称号“科学主义者”。让我们就此来问他几个问题: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积极参与捍卫科学尊严的论战,逐渐成为中文网络世界的反伪科学主将?
方舟子:我反伪科学,是从批判所谓“科学神创论”开始的。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是原教旨基督教的拉拢对象。因为科学,特别是进化论,是留学生们接受基督教的最大障碍,所以攻击进化论便成了传教士们的工作重点。他们编造的那些反进化论的谣言,很能迷惑外行,对从事生物学研究的人也是一种污辱,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利用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做点澄清工作,顺带着批判了其他的伪科学。伪科学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在打着科学的幌子反科学这一点,是一致的。批伪科学,在我看来,首先是做为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不能听任伪科学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其次,我觉得中国向来缺少科学理性的传统,而科学理性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中国要真正完成现代化,离不开科学理性,反伪科学,也是引进、培植科学理性传统的一种方式。我自己是很乐意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尽一份力量的。
记者:为什么会有神创论、进化怪论、史前文明、登月造假、太极科学、法轮功等诸多反科学、伪科学在网上泛滥,并逐渐侵及传统媒体?
方舟子:互联网自由发表、传播迅速、读者众多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传播形形色色的歪理邪说的有效工具。互联网同时还具有匿名性,难以分辨发表者的身份,使得谁都可以毫不脸红地发表谬论。这一切,都注定了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会在网上泛滥,甚至虚张声势,影响到传统媒体。
记者:就你所知,类似的奇谈怪论在美国媒体上的地位如何?为什么许多人甚至出版单位热衷于将别人的糟粕当精华贩卖到中国?
方舟子:美国一般公众迷信伪科学的也非常多,但是美国主流报刊、出版界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尊重科学界,在做相关报道时会咨询专家学者的意见,与科学界的主流保持一致。这是大报和小报的一个区别。各种奇谈怪论也有其发表渠道,主要是在小报上,发行量也不小,但读者大都是抱着娱乐的态度去读的。美国也大量地出版伪科学的著作,但在书店中一般被归入“宗教”、“新时代”一类,极少和科学著作混同。有些人热衷于将这些糟粕当精华贩卖到中国,或者是由于其宗教信仰,或者是由于商业动机。这类耸人听闻的著作总是有市场的,而且可能还不小,出版了能赚钱,这可以理解,但是打着科学的幌子,则是误导公众。
记者:进化论作为科学与反科学论战的焦点,你认为它在科学本身的价值外,于人的世界观有什么特殊意义?
方舟子:在《进化新篇章》的序言中,我如此写道:“达尔文的‘共同祖先’学说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所有生物的起源,而且牢固地确立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则为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可能是最有威力的观念。达尔文因此领导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理性革命。这场革命统一了生命与非生命两个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生命观、宇宙观和方法论,波及了几乎所有的科学和人文领域。”如果没有进化论,我们就不可能对生物、人类的由来有合理的解释,科学就无法完全摆脱宗教的阴影,理性也就不彻底。并且,进化论也使我们对人性有了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因此有了进化论,一种理性的、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的世界观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与人文两栖”是舟子给自己的定位,自称“生化学者、诗人、网人”。《方舟在线》强调“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 如舟子所言,“《方舟在线》是一本多学科的争论文集,包括了科学和人文两大方面。不管争论什么问题,我都力图坚持人文主义的理想和科学理性的立场,融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争论科学问题时具有人文关怀,在争论人文问题时抱着科学态度。”
记者:可否详细解释一下“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
方舟子:这句话是我篡改爱因斯坦语录。我认为科学与人文是相辅相成的,不该有分裂和隔阂。虽然在现代社会由于学科分工的精细,已很难出现能同时精通人文和科学的全才,但至少在精神上,应该做到人文与科学相通。科学工作者不应该只把眼光、精力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应该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承担起科学普及和教育的责任。科学是我们已知的认识真理的最可靠、最强有力的方法,没有科学,是不可能对物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的,人文工作者敌视科学是危险的,轻视科学更是狂妄的,应该尽量了解、尊重科学。
记者:你认为自己的科学精神是怎样得来的?
方舟子:我想一个人的科学精神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的实践,一是理性思维的培养。我在一个最注重科学基础教育的大学受的本科教育,从事了多年的科学研究,又广泛阅读科学、哲学方面的著作,对多种学科的基本问题都很感兴趣,这样既可以避免成为没有根基的夸夸其谈的妄人,又不至于成为只局限于狭隘的研究领域的过度专门化的工作者。科学和文学不同,它主要不靠天赋,而靠后天的训练,所以对一个具有正常智力的人,经过自觉的培养,是不难掌握科学方法,具有科学精神的。
记者: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中,本来受过高等教育却投向宗教乃至邪教怀抱的大有人在,比例甚至比平常人还高,这是为什么?
方舟子:我前面说到,科学精神来源于科学研究的实践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中国的高等教育注重科学研究,却忽略了理性思维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科学工作者虽然能从事具体的科研,但一出了本专业,就不一定具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所迷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果不具有相应的科学精神,反而要比一般的人更容易被宗教乃至邪教所迷惑。
记者:你批评了中国一些科学工作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你认为他们面对伪科学表现出“可怕的沉默”的原因何在?
方舟子: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没有理解科学普及对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可能是洁身自好,不愿意招惹是非,可能是觉得科普不属于本职工作,不愿浪费时间,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进行批判,甚至也可能是自己就不具有科学精神,同情、支持伪科学。
记者:你对中文网络界及国内传媒、出版界的科学精神有何评价?能否提出一些切实的积极建 议?
方舟子:总体来说,科学精神相当缺乏。一些宣扬伪科学的“网络名人”在中文网很有市场,专业的科普网站极少,现有的也有很多谬误(比如我就批评过“中国科普网”)。直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出版社还很热衷于出版伪科学的著作,在主流媒体上,甚至是全国性的报刊上,伪科学、反科学的报道、文章仍随处可见。要改变这种状况,最主要的,是要改变对科学的态度,尊重科学界,多主动咨询、倾听科学家们的意见。重要的报刊,不妨请一些科学家当顾问。现在通讯这么方便,一个电话、一封电子邮件,举手之劳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科普文章应该由行家来写,也应该与主流科学保持一致。如果报刊接到挑战主流科学的文章,应该劝其投给学术杂志,而不是在媒体上造舆论。另外,也需要提高科普版编辑、科学记者的科学素质(记者:(汗)……),应该由理工科出身的人担任。
记者:你对中国的科普工作有何评价和建议?
方舟子:近年来中国的科普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从事科普,国外优秀的科普作品也开始有组织地翻译,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科普在美国被叫做让公众了解科学,没有公众的理解、支持,科学研究是无法顺利进行的,因此美国的大学、科研单位、科学团体都将科普视为一项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工作,这是值得中国的同等机构借鉴的。多年来中国将科普主要当做是一项青少年教育内容,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对成年人的科普,可能是更加重要的。科普著作一定要由专家撰写,专家们也应该支持科普,许多美国著名科学家都同时是著名的科普作家,而在中国,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传统。互联网是传播科学的方便、低廉、生动的工具,在美国已成为科普的重要手段,而中国在这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此外,我希望国内能够办一份类似《科学美国人》这样的高水平的面向知识分子的高级科普杂志。中国知识分子特别需要接受科学教育。
王艳红 /中华读书网
关于方舟子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笔名方舟子,取“同方同舟,并肩共济”之意。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福建云霄一中,是当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单科第一名。1990年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细胞学专业毕业,年底赴美留学。1991年初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底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6–1997年在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做博士后研究,1997–1998年在著名的索尔克生物学研究院调控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从研究生到博士后研究,其专业都是分子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机理。博士后研究期间,方舟子克隆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基因还获得了专利,被药厂采用。
1994年2月创办世界第一份中文网络创作类电子杂志《新语丝》,1995年6月又建立了国际上最早的中文电子文库之一的《新语丝电子文库》,1996年10月建立起新语丝家页,并于1997年4月在纽约注册成为非牟利性公益机构。
方舟子目前主要从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互联网的开发,除了主办《新语丝》外,还正在筹备商业网站;二是写作,担任《中华读书报》“科技视野”、《中国青年报》“数字青年”、《科学时报》“读书周刊”、《书屋》、《侨报》“独家视野”的专栏或定期撰稿人。已出版著作《进化新解说》(香港天地图书,1997),《法轮功解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网络新语丝》(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方舟在线》(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和即将出版《叩问生命》(天津教育出版社)、《进化新篇章》(湖南教育出版社)。
新语丝国内站点:www.xys2.org
新语丝国际站点:www.xys.org
方舟子家页:http://www.xys2.org/~fang/
新语丝鲁迅家页:http://www.xys2.org/pages/lux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