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63 次) 时间:2001-11-28 11:45:50 来源:刘韧 (liuren) 转载
■新观点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 缪炽宏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透过他的眼、耳、口、鼻、心及手去把他所观察到的新闻现象,适当、不偏不倚地在第一时间内表达出来。这种「你观察人;别人亦观察你」的工作,正好是一台戏,给世上每一个人去彼此观摩、讽刺、批评与诠释,从而建构着这个时代的每一点滴。
我在九六年九月底正式离开了《星岛日报》撰述编辑之位置,之后,做了一年电台与报章之自由撰稿人,直至香港回归后数月,便自我创业,以Paradigm Shift Consultancy名义,开设了专业顾问公司,从事政治传讯与游说、策略顾问及资深行政人员培训的「蚊型」公司。培训内容包括了如何面对媒介及危机处理、转变管理、队工建立及一些为客户度身订做的培训课程。目前客户包括大中华区内政府、跨国油公司及从事市区重建的机构等。
基本上,目前我像一个「个体户小商人」,那里有商业机会,我便「胆搏胆」闯进去与那机构行政总裁及政府里的当权派去推销产品与服务。当然,适当之含蓄、老练、世故与对他们困难有透澈了解是迈向顾问生意成功之第一步。
这四年的生命经历,正是人生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程。是好是坏、是成是败,目前仍是言之过早。不过,由从事政治及外交新闻记者,「铤而走险」去从事这些专业顾问工作,相信会随着香港传媒生态之剧变,也会后继有人地踏上这条道路。
范式转移心态冲击
自从由新闻界岗位「息影」与离开这个叫人永远难以忘怀的「红尘」后,在个人心态调整或范式转移上,经常碰到以下障碍及困难,有待克服。
第一,「三份之一」与「三份之二」世界的矛盾与适应。以前任职政治记者时,最常碰到是你可以随意运用手中的「第四权力」接触不少达官贵人。在这花花碌碌,你争我夺及彼此喧闹世界里,记者心态是以新闻及评论作主导( News & Commentary Driven );但当你离开这个圈后,昔日的彼此利用关系,也往往告一段落。「三份之一」世界内的昔日消息来源,会继续在公在私与亦师亦友地与你保持接触;反之,「三份之二」世界内的人,则会把你看作透明。
此外,从事专业顾问,是以客户的困难及他所面对市场剧烈竞争为己任,这即是Market & Solutions Driven。因此在我转业后第一项告诫自己的工作,就是局面如何困难及艰巨,也要虚心向学及虚怀若谷,尤其是在一些全新领域内,如资讯科技、人事资源、现代企业管治与管理课题上,紧贴最新全球走势,透过多看、多阅读及多与有关人士对话去提升自己的水准。
当然,我要感谢在「三份之一」与「三份之二」世界里带给我无限冲击与生命启迪的人物与事件。例如,有某数次在饭局碰见港府极权威人物,我说:「这蚊型档口叫Paradigm Shift Consultancy。」他面上流露笑容地说:「嘻、嘻、嘻,好?」。事实上,生意亦未上轨道,仍然好像黎明之前的黝黑,那有这样捧,这正是有苦自己知的「硬道理」。
第二,个人Paradigm Shift之必须与如实执行的重要性。事实上,在我从事专业顾问的第二年开始,有一句话经常在脑中徘徊,这就是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及往后全球化把香港与中国进行整合,我们本身需要不断重新找寻新出路、新思维及新观点去进行最低层次的「食工作」,继而把这种「范式转移」带进来高层次。我的公司在一句使命宣言:《Synergy is our strength, Shift is your key》。我们经常提醒自己、工作伙伴及客户,需要把过去竞争心态转化成合作伙伴心态,继而产生所谓协同效应。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目前香港所经历阵痛及结构转型,至少起码五至七年;长期可能是十年,我们才可以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在过去五年之间,由于香港新闻媒介的生态及从业员之感觉,可以说是彻底改变,尤其是从事政治新闻这狭窄行头,由于政治人物、政客开放程度及新闻媒体彼此有着非常密切互动,但往往是因为在目前特区政府未能突破其施政理念与扩大有关政治空间,目前之发展型态,实在令人们非常抱忧。相信不少从事政治新闻的从业员,也正在另谋出路或伺机出击找新的出路。
第三,重新整理过去新闻经验及其他工作经历,藉以把过去反思串成「一条龙」立体化服务。事实上,在过去从事政治新闻过程,如锁定采访对象与故事来源,探访的针对性、批评性之手法、挑战对方之既有观点等技巧训练,在从事专业顾问过程中,也往往可以用得着。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尤其是需要配合个人成熟程度、对生命、人性及客户所面对的困难有所明显「共鸣」,从而才可以跳出客户有限思维及他的限制,为他提供一些独立而具创意之顾问服务,这种one page solution,是在我经验中,最能产生商业价值与盈利能力的。
这即是说,在过去所学到的新闻技巧,如情势分析与判断(scenario analysis)(即吹水靠吓能力),连同在担任专业顾问中自我增值项目:如知识经济、管理崭新理论及人力资源策略等,其实最终可以形像成一个螺丝型的利器,把客户问题,由浅至深去剖析,最终,可以把从事新闻工作时所累积人脉网络及技巧等资产,结合至现时顾问服务。
角色转换的启迪
总括而言,这四年多脱离稳定收入的行列,加入自我挣扎、自力更生及自我决策之专业顾问服务行列,心态上转变是异常巨大及充满文化冲击与典藏转移的。犹记得去年六月,与昔日大学同窗(他已是某大学管理学系系主任)合作在香港电台主持「策略转变之道」的收费研讨会。在座上的约五十位参加者,全是港台最高管理层及「当扎」的第二梯队。在最初十五分钟,内心实在有点恐惧,昔日之同业(甚至是自己笔下曾严厉的批评对象),今天便成了研讨会之座上客。这些类似经验,其实也有不少。有时角色转换及功能调整,往往非常微妙,但也充斥着不少人生智慧与启迪。
其实,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