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52 次) 时间:2001-11-28 11:45:45 来源:马刚 (马刚) 原创-IT
在软件的冬天离去:一个离职CEO的真情告白
刚离开原来的公司,戴金铁就在新公司忙开了,当我们忙里偷闲找个茶馆坐下的时候,发现他的神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失落和悲凉,而是充满了兴奋和轻松。看样子,新工作他很满意,这回做的还是销售,只不过销售的内容从软件变成了数码产品。
记者和戴金铁认识的时间不长,只见过一两次面,不过他对软件销售的经验和见解很吸引人,在饭局上,他侃得头头是道,折服了同桌的所有人。看得出来,老戴是一个很资深的软件渠道商,在软件分销领域里应该算是一个难得的干将。
现在,他从知名软件销售组织赛乐氏公司CEO的位子上离开,去了一个上市公司,上班的地点从中关村改到了金融街。
记者:你做软件销售多长时间了?在赛乐氏CEO的位子上做了多久?
戴:我是98年初进赛乐氏的,刚进去就做销售,做总经理也有两年了,算是个职业经理人吧。
记者:你的辞职其实不只是离开赛乐氏,而是不想再做软件了是吗?
戴:是的。其实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这是第三次考虑这个问题了,不过这次挺快,从考虑到决定前后只用了一个星期。
记者:那前两次为什么没有离开呢?
戴:其实我早该离开了,前两次是因为感情的因素,而不是理智地放弃了离职的想法。
说心里话,我对软件销售、对赛乐氏很有感情,对这个事业曾经抱有很大的希望,这种情感因素会影响到人的理智。
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不应该让情感起决定作用,而是用市场规律来调整。说实话,现在做软件销售,感觉自己好象只是在奉献,这就不正常了,做得很累,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看不到什么希望。因此这次拿定了主意。
记者:现在到了新单位,感觉怎么样?
戴:换了新单位,工资提高了一些,重要的是有了新的拓展空间,干得很起劲。从生活上来说,比以前正常了,算是做了个正常人。
老戴所说的做了个“正常人”让记者很奇怪,甚至感到惊诧。消费类软件市场的低迷是众所周知的,无论是软件提供商还是销售商,都说做得很累。对老戴来说,软件销售是他热爱的事业,可是这个事业也许让他太失望了,所以才想着离开软件,做个正常人。我想,他所说的正常人也许是拥有正常的工作空间,正常的报酬和休闲等等,而这一切在他看来,是目前的工作所不能给予的。
记者:是不是中关村的人都活得很累?
戴:是的。你去海龙看看就知道,这里纯粹是多干活少拿钱的地方。中关村的人大部分来自外地,今天不干活明天就没饭吃,在做生意的时候,任何边边角角的资源都被利用到了极至,就象别人所说的那样,是“土坷拉里刨食”。
记者:那做软件是不是更累?
戴:没错,虽然做软件是我的专长。
市场低迷、游戏规则不明确,总之就是你拼命工作,但得不到回报。前两次我想离开,除了情感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不甘心,觉得没有做到自己的极致。现在我觉得自己做到了,把自己的能力和心血都用到了头,但是看不见希望。
记者:那你到了金融街,两厢比较一下,感受一定不少吧?
戴:说实话,到了金融街,就象农民进了城。从待遇上说,高工资、完善的福利和保险等等,这是中关村不可想象的。那里做事情比较慢,想的面比较开,眼光比较远。但是从做事的效率和人们的敬业精神上说,比中关村差远了。我对我的新部下说,没事到中关村看看,到海龙看看,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记者:那么,在中关村做软件的经历,会对你在新公司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吗?
戴:是的,我有这个信心。
软件圈其实很磨练人,这个行当太辛苦了,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单从这方面说,从中关村出去的人会很有竞争力。许多公司都挺缺人的,而中关村的人应该走出去。
记者:如果做消费类软件的人都出去了,特别是象你这样的资深人士,那么软件怎么办呀?
戴:一个行业的发展光靠人才不行,要有市场、有资金,在目前市场这么低迷的情况下,应该做一些产业调整,走出去一部分是正常的。
戴金铁做软件销售的四年,是软件渠道急剧变化的时期。连邦通过三次融资,快速地扩大了自己的市场地位,稳稳地占据了行业老大的地位,而赛乐氏在二线梯队中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但发展速度很慢,外地连锁店的扩张遇到不小的问题。今年赛乐氏在地铁里开店,打了个漂亮仗,受到了同行们的极大关注。
可是,这个漂亮仗的指挥官,如今却在失望甚至是绝望中离开。
记者:现在的软件业很萧条,你对这方面的感受一定不少吧?
戴:整个消费类软件的盘子其实很小,今年尤其困难。除了杀毒软件公司活得比较好之外,其它公司的日子都挺难过,没几家赢利的。商务软件公司除了用友、金蝶之外,消失了不少;教育软件公司更差,做得最好的洪恩公司,今年的市场也在萎缩,另外,一个比较大的IT公司,他们的教育软件部门年底要全部裁掉。
记者:那软件渠道呢,有什么样的动态和趋势?
戴:软件渠道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那些大一点的公司,有了好产品,往往自己做分销,他们的分销网络很健全,销售商很难做。
现在的渠道商都在往高端靠,试图自己做发行,这样会好些,大众、晶合(记者注:两个软件渠道商)现在都是靠发行挣钱。做连锁的都放慢了加盟店的发展速度,都在调整,从做连锁加盟来说,还是连邦和赛乐氏比较有吸引力。对刚进入这个行当的人来说,毕竟品牌的优势很大。不过,当他们进来之后,虽然是做连邦或赛乐氏的加盟商,也会觉得原来软件是这么难做。(笑)
记者:那你对软件渠道有什么样的构想呢?
戴:首先,连锁的总部必须练内功,从管理到物流,保证店面的赢利;其次,必须拓展经营的业务,从图书到音像,并且尽量往上游靠,做发行;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规范的行业规则。
现在的软件分销很乱,厂家的返点原来是透明的,现在不透明了,大家互相之间窜货等问题很多。这方面,我认为应该借鉴图书行业的经验,他们做得比较规范,各挣各的钱,大家都有发展的空间。
记者:那你认为软件业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是吗?
戴:是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用户的需求决定一切,他们到软件店里来,是想解决问题的,这就是软件业的希望所在。只是短期内我看不到希望,要不就不走了。
记者:看得出来,你对软件业还是很眷恋的,有很多想法却没有施展的空间。
戴:是的,如果我今年25岁,我肯定不会离开。
如果戴金铁今年25岁,他就不会离开,虽然目前的环境很恶劣,但他会继续在软件渠道中打拼。可是,25岁只有一次,更重要的是,谁也看不到消费类软件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春天。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戴金铁对制约国内软件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盗版,一句也没有提到,我想原因不外是他对国内的盗版肆虐已经懒得说了,并且对盗版横行的局面在短时间内的改观不抱什么希望。
除了盗版之外,游戏规则的极度缺乏,软件市场结构的不完善等等,都是国内软件产业长不大的原因。混在中关村的人,生存能力都很强,做起生意来分分角角都算得很清楚,敬业精神也很让人佩服。可是,正如老戴所说的那样,比起大公司和外企,村里的人眼光要短许多,思路也比较窄,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认识十分缺乏。
这样的中关村是长不大的,这样的软件作坊也是长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