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逼”着中国咨询业跑步“首届中国咨询高峰年会” - 佳人有约 - 温柔大盗李彤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3 次) 时间:2001-11-28 10:42:43 来源:温柔大盗李彤 (温柔大盗) 转载

入世“逼”着中国咨询业跑步

入世带给中国咨询业的不仅是机遇,作为新一轮朝阳产业而焕发生机的咨询业面临着强力挑战。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跨国的淘金者们,一时间,国际咨询公司纷纷逐鹿中国。而作为以知识智慧为输出资本的服务产业,咨询业20年来在我国的发展缓慢。市场却只有一个法则,就是“优胜劣汰”。随着入世服务业的放开,国内产业保护的逐步放松,跨国行业壁垒的拆除,它再也不会管你姓洋还是姓中了。行业市场里将不再是汉普、和君创业、星际坐标的竞争,这些国内同行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竞争对手——国际咨询机构。要生存、要发展、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国内的咨询业面临着一轮恶补。知识、规范、条例、工具乃至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都需要尽快的拿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入世“逼”着中国的咨询业跑步前进。

一、 国外咨询机构聚焦中国
中国的咨询业必然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巨大的市场吸引着众多淘金者的眼球,越来越多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抢滩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的海外咨询足有百余家。随着摩立特集团(中国)公司日前在北京成立,国际上最著名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科尔尼、埃森哲、BCG、PWC、罗兰贝格、德勤等皆已在中国登陆。

二、 从咨询意识看现状
1848年去世的约翰˙雅各布˙阿斯特(John Jocob Astor)是美国第一位留下8位数字财产的商人,早期他主要做皮毛生意,但是据说阿斯特的夫人比他更懂得皮毛的价值,因此当他们很富有的时候,她常常要她的丈夫每小时给她500美元的咨询费,因为他常常用她的判断和知识经商。这在现在的中国仍不可想象的事。这并非人情问题,而是意识问题。最初,什么叫咨询?为什么要出钱请人搞咨询?人们完全没有认识。直到今天,企业中很多老板还没有很好地认识这个问题。跟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相比,咨询业的发展相对来说是滞后的。国内企业对智力资本不大认可,买硬件可以,买一堆文件就不行,这也是中国咨询市场不成熟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时间以来,相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之后的。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价值的理解还有待改善。

三、从数字看差距
在产业发展史上,管理咨询业已经成为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行业之一,2000年全球的咨询市场价值高达810亿美元,其中传统的管理咨询为620亿美元,IT咨询的市场份额为190亿美元。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元,咨询业的营业额却只有近100亿元,咨询业占的比例仅有
0.11%,而且这100亿元中还包括移民、留学服务和部分广告设计方面的收入,真正面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咨询的营业额不超过10个亿,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万分之一。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咨询业的营业额已突破300亿美元。数字是刻板的,刻板的数字造成的强烈的反差却让人无法漠视。赶超国际同行,中国咨询业前方路正长。

四、中国要有自己的咨询品牌
国外的企业包括咨询机构向中国输出的的不仅仅是产品、知识、服务,其品牌的价值也作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输出。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世界咨询品牌,中国的竞争力就会更加强大。国内咨询可谓任重道远。
国际咨询此番登陆中国,给国内的咨询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机遇。洋咨询的优势不容忽视。其丰富的案例库、数据库、知识库,数十甚至百年创下的品牌,短时期内本土咨询无法望其项背的。而与此同时,洋咨询的软肋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对中国的国情、企情、人情的不甚了了。中国的咨询机构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虚心的学习国际咨询机构的经验、知识、规则乃至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从政策的角度,有关部门将在培育市场环境、整合咨询业上下大工夫。国内咨询机构本身也要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积极参与竞争,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把中国的咨询做稳、做实、做大,做出中国的咨询品牌甚至名牌。

五、不是不可以想
中国会有自己的咨询品牌。他们不仅能为中国的企业做咨询,他们的咨询公司也要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拓展疆域。WTO带来了机遇,带来了挑战,带来思考,也带来了勇气,它逼着国内的咨询业敢想、敢做,逼着我们咨询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