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希翼——中国软件反思录! - 记者 - 孙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44 次) 时间:2001-11-28 01:12:57 来源:孙超 (超音波) 原创-IT

孙超/文
> ——中国软件行业反思录
>随着中国IT产业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日渐深入,以及国家信
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中国软件业已经进入了一个
新的重要发展时期。软件行业已经度过了青春期,逐渐的走向了成熟的阶段,软件
业已经成为继互联网以后人们注意的焦点。但是,仔细的观察国内的软件企业,在
与国外的大型的软件公司相比,企业的领导者也许感觉到了一点点危机,如何生存
下去?如何把企业做大?如何走向国际化?抵御行业间的竞争?不得不值得反思。
加入WTO以后,我们中国的软件事业能够找到希望,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腾飞吗?也
许回顾下我们中国软件所走过的历程能够得到一点点启发。
>
> IT兴软件企业创业浓
>改革开放初期,中关村一批科技人员首先察觉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兴产业的机
遇。1980年,中科院研究员陈春先第一个下海创办科技企业带动了科技研究人员下
海创业的热潮,从此,中关村新型的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体制探索过程自上而下
的开始了,IT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与中关村的IT人才的高度密集像结合给创
业者带来了机遇。1983年,科海新技术开发公司成立,1984年四通,时代新技术公
司和联想集团的前身——计算所新技术公司相继成立,1986年,方正集团的前身,
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成立,这些企业大都是科学院所的人出来创办的,有着良好的
教育背景和先进的技术。到1987年底,约
>150家高科技企业分布在原白颐路北端,中关村街道和海淀路,呈“F状,人称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开放,电子一条街走变成了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试验区,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
区》随后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宣布成立。从此中关村高科技产业
驶上了快车道。并且出现了两次创业高潮。伴随中关村的创业高潮和国民信息化意
识的不断提高,PC已经不再光是科技人员工作的机器,已经进入了国民的生活。软
件作为信息化的灵魂迎来了机遇。软件公司也象雨后的春笋般在中国大地崛起。
> 反思创业当年
>
>但是仔细想想当初的创业时候的艰苦和市场开发的艰苦,我的一位软件公司的老
总朋友道出了其中成功的奥妙:‘要不是我当初在国家机关作过,哪能有今天的软
>件公司呢”?是的,初创的软件公司们哪一个不是靠自己的多年的业界的关系在
打市场,做财务的是在财务部门的国家机关做过的,做邮电的在邮政部门作过,做
人力的在人力部门做过。所以中国的软件公司大都是行业软件公司。企业生存靠的
是什么?是关系吗?也许在中国是这样的,码头的经济制约了市场的发展,这就缺
乏了硅谷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产品竞争能力。
>再看看现在的软件销售。销售人员也大都是抓不着头脑,靠着自己的一点点的关
系,在销售着与别人雷同的软件,什么OA,ERP、CRM,你与别人有什么核心的竞争
能力呢?回顾历史,当初的老中关村人也许大家还记得在中关村比较有名的KV杀毒
的大伙所熟知的王江民老师吧,当初也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背景,是靠自己过硬
的技术和自己的为人取得了广大的市场,KV现在已经为广大的电脑使用者认可。所
以,真正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在于你有多少关系,在与你过硬的产品和你能提供的服
务。码头经济时代已经转向了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
>
>金光大道上烦恼多
>一家家软件公司成立以后,靠自己多年的关系和自己开发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市
场,公司也逐渐的由当年的小作坊变成了写字楼里的大公司,CEO们也不是那个土
老板了,公司有了象样的名称和庞大的规模,但是,产生庞大的规模以后就来了让
公司老总们头疼的问题:我的所熟悉的行业做满了,做没了,我开发什么产品,我
做什么行业,我该带公司往哪走?于是,又一窝蜂的做起了通用软件,这时才发
现,原来通用软件市场已经被人家抢占了,自己只能在这么大的市场里分杯羹了。
把公司卖了或者放弃?不,不甘心,于是每年投入的广告开始下降
>产品的销售开始下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笔者曾经在一家软件公司做过市
场经理深深的感触到了这一点。每年的广告投入了,市场计划做了,自己公司的产
品确一点点没什么销售进展,到头来是公司的市场经理和销售人员在走马灯似的
换,可是公司呢,确一点点没什么进展。去人才市场看看,现在招人的最多的就是
软件公司。光靠换人就能生存吗,那还是在走老路,多在创新上下下工夫吧。
>
> 百舸争流齐向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软件确实真正的在世界和国人面前风光了一阵子,许多的
软件公司都是在这几年成长起来的。2001年中国软件市场据称高达200多亿人民
币,其中游戏以及娱乐软件、教育软件的市场销售量达3-4亿人民币,管理信息系
统软件,行业专用软件的容量不少于40亿人民币,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网络化软
件的总容量更高达150多亿人民币,2001年将能达到300亿人民币,按行业划分:财
务以及商用领域有用有、金碟、安易,金蜘蛛,金算盘,教育及游戏领域有金洪
恩、科利华,专业软件领域有中国地大,北京三维,中国石油软件,
>按地区来分各地分别有沈阳东软,长沙创智,济南中创,天津天大天财,武汉华
软,四川托普,上海华腾等企业,在新兴的网络领域,新兴的软件企业更是层出不
穷。但是在这些软件企业里也就仅有那么几家有实力的,真正的国外的巨腭来了,
象微软,3COM,SABYES、CISCO、CA进入中国我们怎么来抵抗呢?也许只是象诗歌
里说的:“你只是小河里的鱼,见到大海,你就知道世界有多大了”
>入世后危机重重
>
>面对入世后激烈的竞争,衡量软件企业的指标应该是强而不是大,技术竞争力才
是最重要的,随着入世的明朗化,中国的软件产业已经面临着不得不变的发展机遇
>,而入世对中国的软件产业的最大影响,就是政府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控管。
也许能给中国的软件带来机遇。但是,很多软件企业的知识都没有什么可互补的,
软件企业还停留在原先的层次上只能被收购或者破产,经历了10年来的发展,国内
5000多家软件公司已经出现了规模,但是真正的产品价值链没有形成,众多的软件
企业又没什么创新,软件业能走出多远,将会发生什么,只有历史能给出答案
>
>后记:从软件公司走出来成了一名IT记者,我有机会用自己的
>笔写下我这么多年在中关村的感受,经历了网络,软件,IDC宽带等众多泡末的洗
礼,我逐渐的成熟起来,我很乐观,如果我不乐观我就不会去写作,因为写作是一
种沟通,记者的职责是报道和分析产业潮流和观察产业动向,当中国软件企业走向
金光大道时候我为此兴奋,当中国软件企业遭遇内忧外患时,我为此担忧,而现
在,真的入世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不仅捏了一把汗,大的软件公司也许能生
存,小的怎么办呢,因为游戏象生存学家斯洛勃德金在〈生存的扑克游戏〉里说
的:“游戏只要不停止,其目的不并非是赢得大量的钞票,只要继续玩下去,离开
赌桌就等于遭致了灭绝,大量钞票不能保证你不会出局,钞票少的 也不会输得精
光,因为游戏永远不停!只要游戏不停,就有希望,希望中国的软件企业能在这希
望中腾飞,找到自己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