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8 次) 时间:2001-11-27 09:39:16 来源:洪晓明 (晨曦浪人) 转载
文/不详 摘自:索易话题
西方是自由世界,各种媒介的不同报道不足为奇。然而,除了这些经常被中国人引用的部分报章,欧美主流社会对中国的整体认识是怎样的呢?如果说欧洲的媒介比较保守和更多的狭隘“大欧洲主义”的话,那么我们重点参考美国影响最大的四家政经新闻刊物:《时代(TIME)》、《新闻周刊(NEWSWEEK)》、《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REPORT)》、《商业周刊(BUSINESSWEEK)》近年来的报道内容,以及四份最有权威的学术刊物:《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亚洲研究(ASIA SURVEY)》和《当代历史(CURRENT HISTORY)》近年来对中国的研究报告,作一系统对比、调查分析。
一、在新闻篇幅和重视程度上,美国对中国的重视,并不象中国人想象的那样“举世瞩目,受到一致赞扬”,除了偶尔报道数量居首位外,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新闻焦点。如《时代》除了93年居首位外,92年关于中国的报道,居前苏联之后占第二位。94年居中东、前苏联之后,占第三位。95年前面又增多一个欧洲,占第四位。在《新闻周刊》,94年关于中国的报道居首位,92、93年则在独联体、日本、中东和波黑之后占第五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中,中国新闻在独联体、中东、日本和波黑之后,与南非新闻相同居第五、六位。93年居独联体、波黑、中东之后居第四位。94年在中东、独联体、波黑之后居第四位。在十年刊物统计中,只有两年居于除美国之外的首位,占20%。
二、在以上四份政论刊物中有关中国的报道经济问题只占 50%,而其它问题,特别是人权状况,高层派系、权力斗争等占了大量篇幅。而在这50% 关于经济的报道中,最惠国待遇问题、半政治性的“宏观调控”又占去 40%的篇幅。而在后面的这四家学术刊物中,有关中国的报道平均名次,排在欧洲、独联体、中东和日本之后,居第五位,也就是说,在西方世界面前,中国只是他们眼中第四或五位重视的国家,并不是“世界瞩目的中心”。学术刊物中经济方面的报道平均只占 31.7%,真正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少得可怜,所以中国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某篇文章、某人一时一事重视中国的社会改革、经济发展,就以为那是美国社会主流一致的观点。
对大陆负面认识多于正面
在这八大报刊中,约占总数一半的报道,负面大于正面,这些文章或集中讲述问题的严重性,或是揭露由于体制问题,经济问题往往上升为政治而解决无望,前途未卜,或二者间而有之。如《时代》1994年 9月26日James Walsh报道《Too Hot For Comfort(热得不舒适)》,指出一方面中国大批国营企业亏损严重,一方面政府靠印发钞票给予没完没了的补贴。而各省无视中央的控制,继续盲目扩大投资,结果通货膨胀时常涌现。文章报道:祸害的源泉是政府本身,只要它不进行体制改革,继续垫付工资、盲目信贷、狂印钞票、纵容投机,就不是他们认为的:检验市场经济的风险,而是指令经济的危险。这里,政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
《新闻周刊》1994年3月21日发表George Webrfritz撰写的《A Make-or-break Year(建设还是破坏的一年)》报道:中国的经济在以危险的高速发展,通货膨胀不能避免,外债和预算赤字分别接近国民总收入的8%。问题的根源在于无限制亏损的国营企业,可是“这些企业构成的中国社会中部分统治阶级的安全网,就使得关闭这些企业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关,还要继续补贴,这就是他的第一大难题,第二是由这些企业拖累的银行系统,也不能改革,只能亏损。第三是税制改革,在中国这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文章引述伦敦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西格尔的说法:北京没有能力在内陆强制建立投资和金融秩序,这种无能状态已达到危险境地。文章结尾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并走向经济崩溃,这是可怕的前景。
在该刊同年12月19日的Steven Strasser另一篇文章《Hoping andPraying (希望和祈祷)》描述:中国官方十分担心:社会不公通过投机和通货膨胀把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一扫而光,并制造上百万愤怒的工人和贫困的农民。如何“保证工人平静”,“使农民高兴”是当局的首要任务。
学术研究:对大陆更悲观
而在另外的四家学术刊物上,其基调更趋于否定和悲观。必较典型的是《外交季刊》,1994年第3期刊发 Richard hornik撰写的《BurstingChina”s Bubble(戳破中国的泡沫)》,文中分析了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的不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稳定的政治和宏观政策,与自由的私有经济相结合,而中国大陆则相反。“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基础上的,因此,它是泡沫经济”。
他对中国的一个奇怪现象:大量高级官员和太子党挟国家巨资投资国外,大惑不解:“中国的资金外流恰恰发生在国内急需资金的时候,这使情况更严重,资金缺乏,其结果就是使就业机会减少,大量农村劳力外流,城市失业人口增加——这孕育着巨大的危机!文章最后研究大陆的人才制度:“只要中国的统治者坚持完全的政治控制,他们就永远把忠顺放在精明能干之上,只要不彻底改革,仅在现在的政治体制下,就很难说邻国的经济成功,会在中国重现。
另一篇更突出代表西方学者看法的报告是《外交政策》1995年夏季号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社会学教授Jack A. Goldstone撰写的《 Thecoming Chinese Collapse (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文中列举:大量缺乏基本教育的爆增的人口;落后的公有制农业原始社会;和低效率的国营企业生产能力衰退;贫困人口向大城市盲目流动、工人失业扩大等等一系列改革滞后造就的矛盾,不但无法缓解,反而正在使经济和政治矛盾达到爆发的程度——-作者预言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后十到十五年内出现,而中国的前景将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那种军阀混战的历史重演。
当代清流党:新兴政治附庸
中国大陆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是一份叫做《参考消息》的小报,原来与其它各级别的“内参”一样,是供给各不同级别的干部阅读的内部资料之一。它专门选登国外媒介对中国大陆的报导,后来因所选文章对中共“只有利而无害”,这份四版小报就发行到最低级别的中共干部那里,不过它的内容是严格筛选的,只选那些赞美之词,排斥那些“党”不喜欢的文章。
由于它是外界消息来源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在八十年代供给全民订阅,但不能贩卖,并扩大为八版发行,所以发行量竞达到三、四百万份,九十年代再扩大到十二版。不过它作为愚民政策的工具的特质一直未变——这种为了一时一党之利益而不惜欺世愚民的政治短见,不知道将给整个民族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所以,当大陆学者对某些问题发表的无知而偏见的看法时,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在大陆只能看到类似本文引述的前几篇文章摘要,后面不利于中共的根本看不到。最近发烧的那些《中国可以说不》之类,就是这份刊物滋润出来粗枝大叶——凭这样的蒙昧无知,如何与他族竞争?
问题的严重性决不止于这些,即使在中共的智囊机构:中科院、社科院里,学术问题也往往变成为政治问题,大内高手们不是按学术观点提出科学分析,而是看政治形式说话,捡领导喜好研究,而且振振有词,一派学究——这就是大陆有良心的学者们痛骂的“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更可怕的是,中共高层听取个别人的一面之词后,一切就大局底定。这与晚清洋务运动后期出现的“清流党”现象,十分类似。
他们虽从海外学到很多现代科技知识,戴着博士帽,“空疏迂缪、不屑务实、竞滕口说,以博时名”,却没有知识分子理应具备的独立思想和批评精神,一昧的迁就、献媚愚蠢无知的朝廷,为了高官厚禄和适应生存,甚至与改革派争权夺利,不惜以国家前途为代价,对外来先进文化、知识强硬抗拒,对内封杀改革,终于把中国从开放、复兴的边缘,又推向闭关自守、愚腐倒退的深渊,致使国家经历了那场百年败亡的恶梦,又回到开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