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3 次) 时间:2001-11-25 17:46:14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1991年,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徐立华只身来到深圳,拿着一份中文寻呼机的可行性报告四处寻求投资商。尽管雄心勃勃,但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穷学生决没有想到,10年以后,他所领导的波导公司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在强手林立的国产手机厂商中坐上头把交椅。
——根据赛迪咨询顾问公司“2000年中国手机消费者行为调查”,截止2000年底,在国产品牌中,波导第一提及率达74.1%,名列第一;根据蓝田市场研究公司与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合作建设的全国信息产业市场研究数据库“ITD”数据显示,波导品牌知名度“未提示”为13.3%,在国产品牌中位居第一,超过第二名7.7%,并超过了许多著名洋品牌。
徐立华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积九年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开发之经验,完成了“垂直起飞”这一高难度动作的波导将在2001年率先打响国产手机本土保卫战,向洋品牌争夺失去的市场。波导能够得偿所愿吗?
板块位移中的国内手机市场
1999年,当波导从寻呼机市场小心翼翼地涉足手机市场,试图分一杯羹之时,这个市场基本上还是洋品牌的天下:无论是第一集团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还是第二集团的阿尔卡特、三星、松下,个个都实力强劲,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而作为第三集团的国内手机厂商虽有9家(后来发展到12家),可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5%,几乎谈不上参与制定标准和争夺话语权。
2001年初,手机市场的重心开始从商务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型,于是原来由第一、第二集团把持天下的倒金字塔结构渐渐向着正金字塔发生板块的位移。“现在亚洲款式应该是引导世界潮流的了,世界上最漂亮的手机首先是出现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欧洲市场因为饱和,已经在慢慢萎缩,这就为国产手机在功能和款式上超过三大巨头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特别在CDMA这样的新技术上,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谁家也没有一招治天下的功夫,竞争优势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徐立华信誓旦旦地说。
一个例子是,随着手机由通信产品的属性向通信产品和消费品的二重属性转移,在产品的外形、更新换代上韩国和日本已经成了市场的领先者。而第一、第二集团忙于在高端产品上进行产业升级,将大量资源拼杀在顶端,结果造成资源的压力,在中低档产品上屡屡失手。这使“波导们”得以抓住机会快速扩张并形成了起码的规模。
在上市公司中,生产手机的并不止波导一家。东方通信、厦华、中科健、康佳、中兴通信、海尔、南方高科等涉足手机生产都不比波导晚。不过除了南方高科和中科健外,这些企业几乎都视手机为其多元化经营篮子里的业务之一种,例如TCL有电话、白色家电、黑色家电、计算机业务,首信、中兴通信有系统集成业务,海尔、康佳、厦华则有彩电生产线。
与这些靠家电品牌起家涉足手机生产的厂家不同,波导几乎将全部家当都押在了手机上。为了把手机当作波导的支柱产业而非一种附属产品,波导几乎封掉了一切退路,集中99.99%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专注于手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停掉了亏损中的寻呼机业务。“事实上,在这之前波导的寻呼业务已经萎缩到只占很少很少的比例了,这是整个寻呼行业的大环境使然,也是我们业务转型的必要代价。”徐立华说。
很难断言单独把宝押在手机上好还是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波道已经在手机开发、生产和销售上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去年,波导以70万台的销量占到手机市场的8%,而在两年前,其份额还不到3%。“今年波导的目标是15%”,徐立华说。凭借在性能价格比、市场营销、服务上的诸多优势,特别是去年以来为数达一个多亿的广告投入,这个目标应该说已经部分实现。
波导能否完成临门一跃?
在成为国内第一家以移动通讯终端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之前,波导曾经是一家乡镇企业、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那时波导的主业是中文寻呼机。
1997年,波导公司寻呼机的产销量达到了32.5万台,完成产值2亿元,创利税4700万元。波导也在当年成了国内最大的寻呼机自主生产研发基地。但经过短短几年的热销之后,整个寻呼机业受到手机的有力冲击,包括波导、国信在内的企业一时陷入了难耐的低潮期。
波导于是决定对公司业务进行二次定位。1999年2月,波导将主导产品从寻呼机坚决地转移到了手机上,并率先与世界第六大手机生产厂商——法国的SAGEM公司签定合作协议,进行手机技术的合作与开发。7月,第一条年产量50万台的GSM手机生产线开通,第一批波导手机也于11月份投放市场。在此前后,波导又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CDMA合作协议,在南京研究所进行CDMA手机的研制开发。
“和法国SAGEM公司的合作,以及去年为了开发CDMA手机向高通支付的170多万美金,这些都是投入。特别是在去年,我们的广告、研发、设备、营销等方面投入很大,今年设备投入减少了,销售和广告投入相对比例也下降了,但投入期还远没有过去,波导今后还会不断投入。也正因此,波导目前还没有真正做到盈利。”徐立华说。
有数据显示,去年四五月份波导的广告投入在国内手机厂商中是排在前列的。这两个月,波导花了1000多万元进行市场推广,而同期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则投了上亿元的广告。“那时候我们几乎就快要支撑不住了,恰好6月份波导在上交所上市,资金问题这才迎刃而解。”徐立华若有余悸地回忆说。
上市之后的波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个亿来打品牌,让“手机中的战斗机”垂直起飞。据悉,明年波导还将通过配股或者增发新股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扩大规模。不过徐立华也承认,眼下增发新股难度确实比较大,一来关及股市信心,二来证监会控制也严,“但波导的条件是符合的”。
在网络建设和销售模式上,波导采用了一种和三大手机巨头截然不同的营销模式,波导人称之为“自主通路”。这条通路是波导实施新一轮波导品牌跳跃计划的战略根据地。
扩张并不是盲目的扩大规模。徐立华说:“波导不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而兼并同类手机企业,因为在开发、市场营销能力上,目前的国产手机企业无法与我们优势互补,购并过来反而会背上包袱。”
不过,徐立华承认,手机和PDA的结合确实会成为下一个趋势性事件。今年9月,波导和快译通共同推出的新产品——掌讯通e938电脑手机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徐认为这种结合了手机、PDA以及无线信息服务的高端产品未来将有可能取代PDA。从这点考虑,徐立华说波导倒是有可能整合现有的PDA厂商,包括进行一些购并。但他没有透露进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