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5 次) 时间:2001-11-24 19:51:46 来源:厚颜 (厚颜堂主) 转载
2000-12-19 作者:叶茂中
已经不是第一次坐飞机赶稿了,自己也觉忙得有点儿夸张。从做广告人的第一天起,就忙学习 、忙干活儿,弄得哥儿们几个不能按时吃饭、睡觉,一切就像上足了发条,拼命往前赶。
经常坐飞机,常常有这样的体验:登机时,天上还落着雨,甚至有几滴还钻进你智慧的脖子 里。可一旦飞机起飞,越过雨云,便是一片晴朗的世界,阳光普照,你便会有两重天的感觉 。事实上做广告也常有这种“两重天”的感觉。某一刻陷入困顿时觉得很难突破,真的是山 重水复疑无路,就像呆在平地上只看到黑压压的云和绵绵无绝期的雨;一旦突破困顿,升上 高空,又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进入另一个风光旖旎明媚灿烂的天地。所以广告人要尽可能 地多换几个角度去看产品、看市场,兴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多次跟企业家讲,广告人并不比企业家们聪明,但为什么经常会发现企业自己的人所不能 看到的问题点和机会点呢?关键就在于广告人首先是旁观者,看问题的角度与企业的人不同 。
一次我给一家饮料企业做营销咨询,他们诚心诚意地请我去参观车间,并请技术人员为我讲 解。我说你就当我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就好像你的一个对饮料生产一无所知的家人或邻居 朋友,你该怎么介绍?因为消费者如何接触企业的产品,我就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由外而内地 去看,而不是由内而外从企业的角度去看。企业听了觉得很新奇,又觉得有道理。
我常常说这样一句话:产品的优点不能成为市场的优势。这其实也是个看产品看市场的角度 问题。产品的优点是企业自己看得清的,而产品在商场上的位置与表现,却是消费者所赋予 的。广告人站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这个位置和角度既可以看见企业、产品,又可以看见消 费者,所以能够“兼听则明”,何况还可以“兼看”、“兼顾”呢?
董酒厂的黄天舜厂长跟我讲,第一次名酒提价时,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价格都翻了倍,而董 酒没有提,还卖原价,所以一下子火爆。但到了第二年,董酒销售却一落千丈。他们只看到 了眼前利益,却没想过两年、三年,甚至更长远的利益。市场提供给企业的机会有时是绝无 仅有的,把握不住,失去就失去了,董酒一下子被消费者定位在中低档酒上了。看问题的角 度不一样,导致的行动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最近我刚完成福州卡尔比酸奶的企划,其中有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很可观地提高了产品的销量 。卡尔比酸奶是4瓶一排装,其竞争对手娃哈哈、乐百氏皆6瓶装。而我通过市场调研发现, 酸奶消费以排装消费形态为主,而且消费者的购买量决定使用量。抓住这个关键点,我让 企业赶紧将卡尔比4瓶一排改为6瓶一排,结果销量立马明显提升。这里我也是换了一个角度 ,由企业的角度出发改为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就这么简单。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消费者接受广告是相当被动的,那么可不可以有一个办法让消费者主动 自觉自愿地接受广告,并参与广告呢?
换个角度试试。
1997年春末,荷兰这块江水泛泛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超级成功的广告奇招。
这个广告是由卡瑞斯汽车商设计的。汽车商准备免费送出80辆崭新轿车,主办当局从电话用户上抽取80个地址,再按地址,上门送车。倘若幸运儿未依规则贴出汽车牌子广告,就失去 获奖的机会。
这个汽车广告一经宣布,有兴趣接受礼物的人,都赶着在窗门上贴上从报纸上撕下来的全页广告。在那几天里,不管你走进哪个大城小镇,都可以看到等待大礼的人所贴的汽车牌子。
穿行于大街小巷,望着张张汽车广告,不禁赞叹:构思出这个创意广告的人,真是聪颖绝顶!
纵使不扭开电视、不听收音机、不看报纸与广告单的人,在自家门前扫地也难逃汽车广告撞进眼里。
所以你看,只是换了一个角度,事情就发生了这样戏剧性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开始换换角度吧。看看,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是否可以有些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