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36 次) 时间:2001-11-22 16:13:22 来源:钟加勇 (钟加勇) 原创-非IT
英语劈断财富
钟加勇
2001年4月,张曦轲可以说是中了头彩,刚刚30出头的他就出任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成为迄今为止具有中国内地背景在麦肯锡任职最高的人。短短7年时间,他不仅被提升为麦肯锡全球800名合伙人之一,而且跻身于这家久负盛名的国际咨询业巨头的全球企业发展业务核心领导人之列,今天的局面多少有点出乎他当初的预期。
1988年上海育才中学高中毕业后,他凭着托福成绩申请到奖学金,赴美国查塔努加田纳西大学攻读化学专业。随后他又成功申请进入芝加哥的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攻读金融财务专业硕士学位,彻底向经济管理和金融财务转型。1993年秋毕业后才加盟麦肯锡,开始做一名专业管理咨询顾问的职业生涯。现在回想起来,张曦轲已记不清托福确切考了多少分,好像不到600分,但当时已算不低。和今天比起来,张曦轲颇感庆幸,因为现在托福考600分以上的中国学生太多了,当年的托福成绩拿到现在恐怕很难申请到奖学金去美国念书。
出国深造的经历,张曦轲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熟悉英美文化,并融入了西方的文明,使他有机会进入麦肯锡这样高效的咨询团队,并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观察一下麦肯锡咨询顾问的比例结构,虽然在该公司全球6000多名咨询顾问里,华人所占比重不足5%,但在麦肯锡大中华区北京、上海、香港和台北四家分公司170名咨询顾问中,2/3以上都是华人,他们中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都是麦肯锡从全球各大名校招来的博士或工商管理硕士。
可以说,“出国留学、进入跨国公司,再回中国发展”,张曦轲这十几年的经历是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所期望成为国际商务精英的经典路径。如今,类似张曦轲及其华人同仁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几乎超过半数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经理都属于这一类。人们把他们戏称为“海龟(海归)派”。
与“海龟派”不同,曾经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吴士宏却走出了一条完全本土的道路。
1985年,这位曾经在北京椿树医院工作过的护士,凭着一张自考英语专科的文凭,通过外企服务公司进入IBM公司任办公勤务。这是她第一份在外国公司的工作,她为此还花去了一年半的时间专门自学英语。
一开始她做的是“行政专员”,几乎与打杂无异,什么都干。然而,并非是“打杂”之类的工作对她有什么屈辱,而是身处一群无比优越的真正白领阶层中,吴士宏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她常常觉得自己真的没有价值,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绪,这种自卑感的不断刺激,当时就像不断有鞭子抽打着她,驱使她往上走。正如她在《逆风飞扬》里说:“那样一种痛、一种触及心底、层层包裹下的自卑和尊严的纠结,对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后来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克服并超越了这种自卑。自卑之后,才有升华,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一年以后,吴士宏才获得培训机会进入销售部门,后因业绩突出不断晋升,从销售员直至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被称为南天王。1998年出任微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而后转战TCL至今。
对坚强的吴士宏来说,是高自考改变了她的命运,自学英语使她拿到了进入IBM的入场券,以后的故事才按照已发生的逻辑出现。
的确,英语作为一种商务、金融及技术的国际语言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已经牢牢地扎下了根。在全球的商务活动中英语的使用更是不计其数。
欧洲的启示——
目前在中国,英语也正在精英以外的范围广为传播,认为只有公司高级经理才需要说英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倘若看看周围的同事、同学和伙伴,三个中有两个一定是在玩命地学英语;再看看新东方学校里涌动的人群,以及市场上出现各式各样的英语培训班,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英语是热过了!
这都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要迎来2008年的奥运会!连最窝囊的中国足球都已经冲出了亚洲!跨世纪的大事一个个地都抛给了中国。这意味着什么呢?最起码,中国已经彻头彻尾地融入世界,“全球化”已经不是口号,而我们每一个个人的发展,都必须要放在全球的范围内考虑。从这种角度出发,我们大概可以理解英语学习的热潮了。
随着许多公司全球化的经营和发展,公司食物链中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学好英语的压力。就像新华信这样以前专门做国内业务的管理咨询公司,随着在香港及海外分公司的开设,其公司合伙人、经理、管理顾问、秘书甚至其他人员,都要同他们在海外的同事及客户通话或发电子邮件。他们通常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英语就像工人使用起子一样显得普普通通。但是,恰恰因为英语是普普通通的工具才更显得必要,也就是说,不懂英语就意味着有失去工作或找不到工作的危险。而事实上,在今天的人才交流会,对英语不作任何要求的相关职位已经少之又少,如果有,也是一些没有前途的职位。英语其实已经涉及到参与竞争并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关系。
这一点,欧洲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的。当芬兰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及葡萄牙人走向政治和经济一体化时,是英语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英语成了欧洲大陆统一的粘合剂。然而现在在欧洲,英语的使用已经将穷人和富人区分开来。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虽然英语正在迅速成为在欧洲找一份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但在欧洲大陆只有41%的人说这种语言,而且只有29%的人能熟练地利用英语进行对话。结果造成了导致贫富之分的英语差距。猎头们说,在从办公室到工厂最底层的各项工作中,会说英语的工人的工资通常要比不会说英语的高出25%至35%。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预期获得更高水平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对只会说一种语言的工人来说是一片禁区。
欧洲英语的分界其实是其经济的全面反映。在富裕的地区,例如瑞典、荷兰、德国西部及像巴黎和米兰这样的大都会,英语非常普及,这些地方也日趋富裕。英语使用不多的地方,即从地中海到东欧,则失去外国投资和工作机会。
欧洲一体化如此,全世界亦然!对中国来说,虽然英语现在还没有清晰地将贫富划开,但这个趋势愈演愈烈。
现在,并风购潮在全球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像德国电信公司及法国阿尔卡特公司这样的巨擘们通过一阵狂热的兼并及收购,跨出国界。供应商也紧随它们进入了外国市场。在绝大多数此类公司中,不会讲英语的经理们很快发现他们只能局限于毫无生气的本国业务中。而那些会说英语的同事却满世界飞来飞去,而且能得以迅速提升。
对于那些在外企的白领来说,混合语的需求最为迫切,会用双语就会很方便。在微软中国公司,公司将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在该公司中,所有电子邮件必须用英文写,甚至连中国工程师之间的公报也不例外。为什么呢?总经理高群耀博士介绍,公司将电子邮件视为在公司系统内正常交流的纽带。他每天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阅读电子邮件,当公司有重大的策略调整和重要的事件发生,盖茨和鲍尔默除了征求高级经理的意见外,会通过电子邮件来和世界各地的全体员工沟通。可见,不懂英语,将被这样的公司排除在外。
随着像微软这样的公司一个接着一个地来到中国,英语学校以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的数量也在跟着翻番。许多不在外企的公司职员都在酝酿着把握这样的机会,他们工作之余就会投奔各种英语班。
在国家信息中心这样的事业单位中,有近1/3的雇员都在忙着学英语。掌握英语已经成为大家共识的必备条件,不懂英语,就会被认为是“穿着拖鞋在跑马拉松”。
涌进英语班——
刚刚退役的叶钊颖,曾是一位叱咤国际羽坛多年的名将。离开了国家羽毛球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第一件事就是学英语。她现在时常背着一个双肩挎包出现在北京国贸中心往来不息的人群中。如果不很留意,她会从你面前走过。她现在国贸中心学习“华尔街英语”。这个由美国人办的英语课程不像国内大学课程那样统一授课,每名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时间,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电脑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从激烈拼争的赛场突然走进了安静的课堂,她一下子还真觉得难以适应。尽管读书让她觉得挺累,但她现在最大的愿望还是读书。“我想先学学英语,过了语言关,然后还是想去大学读两年书。”她说。
如今,那些想进一步发展的公司白领们不得不重返学校——去学英语。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想提升为生产第一线的领导的工人在工作之余要去上英语课。即使是在该公司Unterturkheim工厂的工会代表也一头扎进了英语班。
公司白领陈明最近听到一番话,很受刺激。一位英语教育界人士出国考察回来后感慨地说:“英语水平很重要。一般说来,英语好的人生活得比较成功,而英语不好的人则比较沮丧、不自信。这种差异就写在他们的脸上。”
当下陈明痛下决心,誓将英语学好。他首先来到国贸的康培研修学院英语学习中心,也就是眼下在京城白领当中名声较响的华尔街英语学院。位于国贸北侧地下二层的英语俱乐部其实是华尔街学院的多媒体教室,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许多学习者正坐在电脑前利用耳麦学习。
根据陈明通过了大学六级、工作以后搁置英语三年、听说能力较差的现状,该校顾问建议陈明选择从初级到高级三个层次、9个水平段的课程(华尔街将英语程度分为6个层次、17个水平段),若每周到校学习时间不低于4小时,通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的学习,可以承诺达到陈明所要求的用英语熟练对话的水准。而这样学习的代价是一次性付款22950元人民币。
同是白领,张飞选择了到恒基中心的EF国际文教组织北京办事处提供的2周到52周的赴海外英语学习课程。办事处的顾问张丹小姐介绍说,已经工作的白领人士利用短则3个月、长则一年的时间,专门出国学习语言,除了可以到母语国家学到纯正英语,还可以了解异域文化,增长阅历,同时也是放松心情的一种减压方式。这种方式更适合已经有一定语言基础和经济基础的人士。若以9个月的课程计算,所需费用是办理费用1万人民币加海外的学费和生活费1万美金。所有课程都需要提前3个月申请。
相对来说,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小曼就没有这麽强的经济实力了,但是她了解到,EF还开办了一所全球最大的在线英语学校Englishtown.com。它目前在中国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5万以上,最大特点是可以利用耳麦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在网上与英美真人教师学习英语,随时接受英美教师的在线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小曼平时工作压力不大,上网又比较方便,于是她选择了包月方式购买课程,每月收费228元人民币,算一算还比较实惠。
涌进英语班的人,不光从商务精英到普通职员,连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鲁斯科尼上私人英语课已有时日,但助手们担心他失言,不鼓励他在公共场合说英语。他懂的英语要比他说的多。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美国打零工时学了英语,而且与一名美国女子有过短暂婚约。他的英语没有俄语好,但希拉克用英语比总理利奥内尔·若斯潘显得轻松。与此二者不同,西班牙首相何塞·玛丽亚·阿森纳尔的英语只有小学水平,这使得他非常尴尬。在一次与克林顿总统 的会面上,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给他当翻译。事后,西班牙媒体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英语压力变成了金币——
必须懂英语的压力造成学英语的热潮,给英语语言学校带来了滚滚财源。第一个把握这个机会的,是北京大学西语系一个叫俞敏洪的老师。1993年,他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建校后短短5年内,新东方从最初三四名员工、二三十个学生,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有名望的出国考试培训、口语、基础英语培训、大学英语培训及电脑培训的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创办以后的5年中,新东方学校总共培训学员达50余万人。仅1999~2000年,新东方培训学生总数就超过15万人次,听过新东方各类讲座的学员达数十万人次。慕名而来的求学者遍布全国各地。从中国去美国读MBA的学员,半数以上出自新东方GMAT班。美国、加拿大各地大学校园,遍布新东方数万名校友。如今,在美国硅谷,70%的中国精英们见到俞敏洪都会恭恭敬敬地叫一声“俞校长好!”
2000年底,俞敏洪及其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方向迈进,俞敏洪任公司董事长。同年,新东方和联想合作,以联想出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各占50%股份的方式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远程教学,俞敏洪同样担任董事长。
现在,几乎没有人否认,新东方已经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而俞敏洪则被称为“留学教父”。随着学生人数呈几何级的增长,人们仿佛听到了这位曾经寒伧的老师在数金币的声音。
当然,要为整个中国人教英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中国人的性格和思维以及应付考试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他们不善于开口,结果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哑巴英语。但是中国人的书面英语基础扎实,他们需要提高的其实就是听力和口语,所以对老师的要求是口语要好、基础还要牢。这样的老师在国内是奇缺的,为此,新东方所聘的老师大多是留洋归来的精英们。他们标准的美国口音和美国思维,实际上给学生树立了典范,而他们也曾经是饥民(对考GRE人的戏称),懂得中国人学英语的苦处与难点,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新东方“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校训已经成为年轻人学习英语的一种精神支柱。
当全球一体化即将到来的时候,全世界都在积极地准备一门公共外语,而扮演这一角色的非英语莫属。
文章评论:英语劈断财富 - apoorzhj - 2001-11-22 22:49:38
你个托
RE:文章评论:英语劈断财富 - 钟加勇 - 2001-11-23 17:55:18
【(钟加勇)回复(apoorzhj)的大作】 最好能把所有人都托上!
RE:文章评论:英语劈断财富 - 钟加勇 - 2001-11-23 17:55:18
【(钟加勇)回复(apoorzhj)的大作】 最好能把所有人都托上!
文章评论:英语劈断财富 - apoorzhj - 2001-11-22 22:49:38
你个托
RE:文章评论:英语劈断财富 - 钟加勇 - 2001-11-23 17:55:18
【(钟加勇)回复(apoorzhj)的大作】 最好能把所有人都托上!
RE:文章评论:英语劈断财富 - 钟加勇 - 2001-11-23 17:55:18
【(钟加勇)回复(apoorzhj)的大作】 最好能把所有人都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