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丐帮”打道回府 - 流浪人看社会 - 国庆元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0 次) 时间:2001-11-21 12:58:16 来源:国庆元 (火山紫罗兰) 转载

前几天在论坛里看到XYZ的一个关于乞丐的帖子,乎而想起了哈尔滨报纸上登载的一篇新闻,现在摘录如下:

主标题:天冷了,“丐帮”打道回府
副标题:丐帮说:“哈尔滨市人出手大方,钱好要,明年我们还来。”
近日,哈市的气温骤然下降,一些北上来哈尔滨市行乞的“乞丐帮”也随着气候的变冷纷纷打道回府。与来时不同的是,乞丐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在哈市太平区的桥头屯、北岗屯及新乐小区未改建的棚户区等到地,居住着一些来哈“淘金”的乞丐帮。这些“丐帮”有山东帮、河南帮、安徽帮,都是当地偏远农村的农民。出来行乞的大多是老人和带着孩子的妇女,他们大多春天离家来哈,临近冬季反乡,哈市的繁华地带、饭店及停车场是他们行乞的场所。每天9时结伴出行,晚上六七时收工。
1日,记者来到“丐帮”集聚地太平区的桥头屯、北岗屯暗访行乞者的生活,但谁知记者来的不是时候,乞丐帮多已返乡回老家,剩下的也在收拾行李。
在北岗屯一低落矮和平房里,带着三个孩子来哈行乞的妇女对自称前来找老乡的记者信以为真。她告诉记者,哈尔滨人出手大方,如果到了富人住的高楼大厦区,那里的人最少给一到两元,有的看她带三个孩子还能多给些。从4月份至今她就讨要了五千余元。住在桥头屯的山东藉张老太说得更直白,行乞比在家种地强,每日三餐下饭店,冬天带着钱回老家,儿女们看着拿回去的钱都挺高兴的,今天晚上就返乡,明年开春还来。
据新乐小区的一位居民介绍,附近的平房住着一些南方来的乞丐,记者按着他的指引到平房区去寻找。见一山东口音的老太太,记者问是否有行乞的,此人对记者上下打量了一下,说没有。后来旁边的住户说,这位老太太就是“要饭”的。据旁边的这位居民廛,南方来的人多是老人和带小孩的妇女,他们几个人合租一间平房,租金大约是每月100元。早上,老人结伴“出工”,穿着故意补上补丁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泡沫垫子,跪在地下时放在膝下防止着凉。领孩子的妇女往往一个人带着两三个不到10岁的孩子,到了繁华地带,妇女躲藏起来,孩子出来扯着路人的衣襟“叔叔、阿姨”地叫个不停,还有的孩子干脆在路上截车,小孩子还是容易让人可怜的,掏腰包者自然多。
要返乡了,“丐帮”把要来的零钱换成整钱带回家。在太平区新江桥市场,两位老太太正在用零钱向卖杂货的摊主换整币,他们的三角布兜里装满了零钱,最大面额是两元钱。记者问老太太哪来的零钱,她们并不作答。
旁边卖杂货的告诉记者,这两位老太太是“丐帮”的,天冷了要回老家“猫冬”去了。(全文完)

记得那天看到这篇文章后,我突然间有了许多的感触。的确,在哈尔滨,乞丐在街头随处可见。或老或少或身体有缺陷。他们遍布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有时觉得他们可怜,可有时又觉得他们非常可气。
有时觉得要做乞丐真的要有很大的勇气,要放弃尊严,放弃自尊,要放弃的太多……如果让我去行乞,我说,我没勇气。至少我不想看到别人那鄙夷的目光,所以每当看到他们时,我都要告诫自己,如果不努力,也许我也会如他们一样……
说到这些乞丐,我觉得他们的存在已成为了一个哈尔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在加入着这个行乞的行列。也许在他们看来,生存是最重要的,但那些领着孩子的妇女们,有没有想过那些他们后代的未来哪?那些孩子还小,有的只有2、3岁,他们懂什么,在他们看来,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对的,当他们渐觉行乞已是习以为常时,他们向上前进的动力在哪。他们接受不到教育,他们不难懂他们本该知晓的一切……他们只会如他们的父辈一样,持续着这种他们看到已是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