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忧思录系列:CMM认证真该“冷静对待”吗? - 软件论坛 - 枣庄张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9 次) 时间:2001-11-15 07:00:19 来源:枣庄张伟 (zwzyp) 原创-IT

中国软件忧思录系列:CMM认证真该“冷静对待”吗?
枣庄张伟

【CMM到底具有什么用】
CMM当初引入国内时,确实掀起了一阵热潮,有人甚至把它当成印度软件业超过中国软件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有很多人就对CMM投入很大的热情与关注。不管是初次接触CMM的企业还是对CMM稍微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企业都想知道CMM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CMM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就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能帮助软件企业改进和优化管理,在提高软件开发水平和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关于这
一点, 东软软件感受很深。

在1998年,东软软件决定开始实施CMM。据后来透露的信息,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碰到了原先没有意料到的困难与抵制,但是公司领导一如既往地坚持推行与实施CMM。在2000年9月,公司顺利通过了CMM Level 2评估。CMM也从中尝到了甜头,CMM的实施与评估一方面为东软软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它们除了承接来自日本的软件业务外,还具备了承接欧美软件项目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CMM的理论与实践充实和完善了ISO 9000质量体系,使他们的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软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质量保证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施CMM再度掀起热潮。

【要不要认证】
说实话中国IT业虽然在全世界的水平现在还不是很高,但中国IT业的发展速度却是有目共睹,并朝着良性的发展方向迈进,这其中要归功于一些具有责任感的媒体、行业人士与专家学者,他们深深地知道我国IT行业在世界的水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急追猛赶,没有时间去走弯路,没有多余的钱去交学费。于是在关于CMM认证的问题上,有三次比较有影响的集中所有软件行业专家、学者而举行的讨论。第一次是2000年中关村电脑节上;第二次是《计算机世界》于2001年3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软件产业CMM应用高层论坛”研讨会;第三次就是今年9月22日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

这三次讨论从整体看来,第一次只是试探性的、介绍性的,对CMM的实施与认证与会人士大都是抱着学习、了解的心情来的,会上也没有过于广泛的争论,但是都比较肯定CMM的作用与实施CMM的意义,从那以后CMM实施与认证进了相当多的软件老总的脑子里。等到第二次《计算机世界》组织的CMM研讨会上,经过长时间对CMM探索及国内企业实施CMM有案例可寻,这次的争论从整体上看来是非常热烈的,此次会议的级别也很高也受到行业的注目,来自信息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门的领导、研究CMM的专家、已经通过不同级别CMM评估的软件企业和正准备实施CMM的企业负责人以及为CMM实施提供工具、培训和咨询的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人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围绕实施CMM的意义,为什么要实施CMM以及如何实施CMM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肯定,会上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对于CMM在中国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在将来回顾头来,把这次会议当成软件行业的转折点可能也不为过。但是在这次会上也传出另外一种声音,从整体看来,如果非要归纳这种声音的观点的话,也许下面的一句话比较合适:对于CMM认证一定要冷静对待,不要过于对CMM认证投入很大的热情,不一定非要进行CMM认证,要把CMM看成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认识自己的不足。

当时对于CMM认证问题上有人提出“既然CMM的作用如此巨大,国内的软件企业是否都应该认证呢?”,有专家给出一否定的答案,理由如下:首先,CMM的实施需要企业在人员培训、管理流程改变以及资金等方面提供充足的保障;其次,CMM是一种方法论,任何软件公司如果没有几年的规范管理经验的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CMM认证。除此之外,CMM强调动态的持续改进,按照CMM的规范,通过CMM认证的企业每隔18个月必须再次进行认证,从而督促企业不断进步。因此,如果仅仅是想通过一次认证来提高企业形象,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当时专家们确实是以务实的态度得出这个答案,并进而给出一个如何补实施CMM的做法:一个有志于改进自己软件设计过程的企业以CMM作为镜子对照自己,作为尺子来衡量自己,找出差距和不足,进而采取措施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软件设计能力,或者说提高软件过程的成熟度,这才是CMM的真正意义所在。在实施CMM的实践中,要根据软件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对于有软件出口的企业,重点在于按照规定计划逐步通过CMM等级评估,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于一般软件企业,重点在于可以借鉴CMM的方法,改进软件企业的管理,提高软件开发水平。

在会后的很长的时间里,这种思想支配了相当多人的观点,媒体上的文章持有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即企业借助CMM锻炼内功、增强实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没有必要把精力花在如何尽快地通过评估、尽快地获证。如果一味地提出或是提倡所谓”认证”,必定会把企业误导到追求”证书”、丢掉CMM真谛的歪道上去。面对国外强有力的大企业,我国大量中小软件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需要的是培育、扶植和提高素质,而不是获得证书。甚至有人提出,实施CMM与目标和管理体系有关,即目标定位要准确。软件企业应考虑清楚:通过CMM认证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如果要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就做”中国式的CMM”;如果想进军国际市场,就要做”美国式的CMM”。这种观点一提出赞同者就不多,因为WTO就要来了。但是CMM认证真的只是一个形式吗?真的不重要吗?  

【用事实说话】
在9月22日举行的YOCSEF会议上,对于CMM的认证问题,大家又对此重提。第二次会议上对CMM认证的态度可能在现实中行不通,于是在第三次会议上大家都对CMM认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清华同方数据技术公司顾问孙全康深有感触地说“通过ISO9000CMM认证,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好的信誉。实际上,有些公司在谈合作的时候,经常会问你通过CMM认证与ISO9000没有,否则谈都不给你谈。因此通过此两个认证,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前景。以我自己的感受,这两条对软件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软件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认证工作,信誉是一个企业的安身之本。”安易公司总经理严绍业也说“对于CMM认证,我认为,它对出口型和非出口型企业的软件企业都很重要,虽然目前认证不菲,但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姜广智也有同感“对于CMM认证可能不是一个唯一的途径,但是这是大家比较的途径。我们计划,通过三年的实施,能够在北京出现二三十家通过CMM2、CMM3或以上的企业,有了这样的企业,无论如何都是对中国软件企业一个巨大的推动。”

理论的指导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按照理论而不顾实际情况,否则就可能走向教条主义。在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实施而不强调认证,我想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当然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我们国家很快就要成为WTO的一员了,在那时所有的一切软件开发活动必须要遵从一定的国际考核标准,如果你不符合这个标准,被人抛弃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再抱着出口不出口作为是否进行CMM认证的依据,可能就会有画地为牢的嫌疑。CMM就如互联网上的TCP/IP协议一样,TCP/IP是一个通用的世界标准,你的产品如网卡、路由器、网桥、操作系统等只有支持TCP/IP,才能用于互联网上;软件企业也是一样,只有遵守软件行业的国际通用标准,才能有发展壮大的可能,否则可能会走投无路,不能因为CMM认证的要求过高而放弃或等待自己成长起来再说。

记得原领导Motorola中国研究中心通过CMM认证现为国内一软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李启煊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者用沉重的语调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软件企业一定要进行CMM认证,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到,将不但被国际软件产业价值链排除在外,不久以后甚至连中国本土的市场也会全部失去,因为CMM是目前提高软件企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字数:3000)

作者简介:张伟,男,30岁,教授,计算机硕士,计算机世界网、太平洋电脑网特约专栏作家,天极网专栏作家,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

联系方式: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 山东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常识组朱玉萍(收)
邮编:277100
OICQ:15674105
欢迎约稿。

什么认证都变样-文章评论:CMM认证真该“冷静对待”吗? - 水云 - 2001-11-15 09:36:12

CMM文档我一年多前读过,按照文档编写者的说法,顺利的话,两年升一级。当时所在单位的领导开始挺感兴趣,听我说了两年升一级的说法,眼睛都瞪圆了,哪眼睛好像在说,没有速成的方法吗?真的没有速成的方法吗?不会没有速成的方法吧? 我能跟他说有速成的方法吗?别人经过多年验证的结论,我才看一看文档,我就能跟他说有速成的方法吗?当然在中国这个奇才辈出的国度里,会有人跟他说能,这一点我是确定的。 不如看一下ISO系列认证吧,已经变成一项公关游戏,编撰文档的“撰”成了杜撰的“撰”。不如看一下众多的工程师认证吧,题海战术搞得不懂计算机操作得人都可以轻松过关了。 十在不敢苟求国人将目标设到与标准制造者的目标一样,国情不一样啊!

什么认证都变样-文章评论:CMM认证真该“冷静对待”吗? - 水云 - 2001-11-15 09:36:12

CMM文档我一年多前读过,按照文档编写者的说法,顺利的话,两年升一级。当时所在单位的领导开始挺感兴趣,听我说了两年升一级的说法,眼睛都瞪圆了,哪眼睛好像在说,没有速成的方法吗?真的没有速成的方法吗?不会没有速成的方法吧? 我能跟他说有速成的方法吗?别人经过多年验证的结论,我才看一看文档,我就能跟他说有速成的方法吗?当然在中国这个奇才辈出的国度里,会有人跟他说能,这一点我是确定的。 不如看一下ISO系列认证吧,已经变成一项公关游戏,编撰文档的“撰”成了杜撰的“撰”。不如看一下众多的工程师认证吧,题海战术搞得不懂计算机操作得人都可以轻松过关了。 十在不敢苟求国人将目标设到与标准制造者的目标一样,国情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