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中国的敬畏与蔑视 - 历史记录 - 找不着北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0 次) 时间:2001-11-11 11:32:01 来源: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 转载

日本人对中国的敬畏与蔑视
庄稼汉
  

看了一个日本放送协会(NHK )的有关中国的节目,介绍的是当代中国改革
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对节目中的最后一句话记忆特深。主持人说:“拥有12亿
人口和1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设后,将拥
有多么大的实力,这是我们无法想像的。”话里透出了日本人的中国情结。
日本人的中国情结中首先当举对中国的敬畏之情了。这里我用的
是“敬”和“畏”两个字。“敬”即崇敬,尊敬之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过
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滋养了日本的传统。可以说现在日本人引以为豪的传统,
几乎正根儿都在大陆。房子的样式、穿的衣服、吃的大米、席地而坐的习惯,还
有,现在见到是个外国人就教的“书道”、“花道”和“茶道”,都是从中国大
陆传过去的。
  日本人研究《孙子兵法》比中国人研究得还细,还把其中的诸多理论应用到
了企业管理中;中国的小学里不教毛笔字了,日本小学生还经常搞书法比赛。
  这些都说明日本人对华夏文明的推重与敬仰。这种情结很好理解。举个通俗
点儿的例子,一个穷人总从一个富人家里拿吃拿穿,甚至自己家里的东西几乎都
是从人家那里拿来的。这个穷人自然对富人很尊敬。“没有你哪有我?”富人有
己之没有,能己之所不能,再加上“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的原因,“尊敬”
的心情也就自然而生了。
  “畏”即畏惧的情结。中国人也没有让日本人白从自己这儿拿东西,其条件
就是向中央大国臣服。说白了,就是这样一种思想:从我这儿拿吃拿穿可以,但
你得给我办事儿,得当奴才,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日本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位富家主子会跟你翻脸,
一脚把你踢出去。或是一高兴赏你个耳光,你还得笑着谢恩。你的命攥在人家手
里,当然害怕了。
  这种对古代中国敬畏的心情一直延续着,对现代中国抱有类似的感觉。说类
似,是因为现代中国远不如盛唐时具有绝对的实力了。现代的日本也不是衣不遮
体,食不果腹的那个穷人了。
两者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穷人变成了富人,富人变成穷人。按说该轮到
中国向日本拿东西了,轮到中国当孙子,寄人篱下了。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日本是当了“王”,但不是取代了中国的“狮王”,而是当了个“猴王”。
日本的自身条件就限制了它不可能取代中国的位置。日本人心里比谁都明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中国不是只死骆驼,是一只睡觉的狮子。因此猴王
的心情也就可以理解了。它对身旁那只睡觉的狮子还是心存敬畏的。他知道狮子
不会一直沉睡下去,有一天他肯定会醒。到那时猴子又要臣服,要进贡。
  因此,日本对现代中国的情结中,仍有“敬畏”的内容。只不过是“畏”的
成份比“敬”多些罢了。这一点在日本近年来一直很受人关注的“中国威胁论”
和“中国分裂论”中可见一斑。
  台湾的前“总统”李登辉出了一本书,要把中国大切七块,说这样就可以发
展了,人民就富裕了,中国人就有民主和人权了。日本人对李登辉有一种找到知
己的感觉。因为,日本打心眼儿里盼着中国分裂。猴王身边总躺着个狮子,搁谁
谁也不愿意,谁也坐不踏实这宝座。所以猴王希望把旁边这个大家伙一块儿一块
儿砍了,它也就踏实了。七块还是大,剁成肉酱才好,这样吃起来也好嚼。因此,
李登辉这本书在日本卖得相当好,很受欢迎,但凡认识几个汉字的日本中年人都
看。
  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也很流行。大致的意思是狮子有朝一日真的醒了,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可就遭殃了,我们这些小动物应该未雨绸缪,当早做准备。日
本人最希望的是中国分裂,畏惧中国的强大,也就是石原慎太郎等人极力对台湾
独立煽风点火的心理背景。也就是说,支持台湾独立,是“中国分裂论”的一个
投影。台湾分了,再分西藏和新疆,接下来是东北……这样日本人就无后顾之忧
了。其实这种想法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了。日本抓溥仪建满洲国,然后又弄了个蒙
古自治区,再在华北搞华北自治,意思就是把这头狮子从头到尾切了,让你再也
吓不了我。
  敬畏情结贯穿始终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中国的情结中从古至
今,“敬”、“畏”的内容是贯穿始终的。不过是依时代的不同,“敬”与“畏”
各自的内容和所占的份量不同罢了。
  日本人对中国的情结中还有一点是值得一提的,就是对中国的蔑视。极力地
贬低中国,把中国说成是荒蛮之地,称中国为“支那”。
  在一次留学生和当地日本人交流的活动中,一个日本人在得知我是中国人后,
怀着日本人的高傲,瞪着一双充满了同情第三世界人民的小眼睛问我:“还是日
本好吧,你们在中国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吃不饱呀?”听了这话后,我也用同情他
的无知和高傲的眼光说:“说了怕您不信,可我还是想告诉您,你们平常吃的日
本料理搁北京可能猫都不会吃的。”听了我的话后,他嘴里嘟囔着什么不理我了,
满脸一副虚荣心未得到满足的表情。
  这种对中国人的蔑视的情结我想并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在中国开始衰弱,
日本走向强盛时开始的。明确点儿说,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在战前的日本教育
中,把中国说成“支那”,把中国人说成是野蛮、落伍和无能的一群人,那里是
一盘散沙。日本人为什么如此极力地贬低中国人呢?除了近代中国确实落后的原
因外,还有一点为自己树立信心的因素在里面。对这一点如果还可以从一个“猴
王”的角度来理解。猴子要取代沉睡的狮子的位置,但心理还残留着对狮子的畏
惧。为了给自己取代狮子位置的信心,在精神上就要贬低狮子,把它说得不堪一
击,这样自己才有勇气称王。否则,连它自己也没法说服自己可以吃掉狮子。
  对中国的蔑视也是其进行“大东亚圣战”的一个理论基础。日本右翼学者的
观点是侵占朝鲜和中国的行动是文明征服野蛮,是日本人作为文明人对野蛮人的
教化,是一种善行义举。这也是战后日本在战争问题上迟迟不做出明确承认的理
由之一。
  战后到70年代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对日本来说是个神秘的国家。1979年改革
开放后,大批日本人去了中国,他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和自己
相差甚远的死气沉沉的国家。面对这样一群人和这样一个国家的时候,人就自然
而然产生了一种同情和蔑视的心理。这种心理不带任何敌意的。因为当时的中国
根本不值得日本把他当作敌人。那时的中国对日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有一个在汽车业中广为人知的故事。据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要发展自己
的汽车工业,要找合作伙伴。首先想到了日本。于是就派了个政府代表团与日本
一家著名汽车厂商协商合资事宜。但日方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资格和自己合资办
厂,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条极其漫长遥远的路,这个阶段谈什么汽车产业为时尚
早。一副文明人对待未开化人的态度。
  但这种对中国人没有任何敌意的蔑视没有持续多久,日本人就发现身边的这
头昏昏沉睡的狮子醒得要比它想像得还要快。他感到了威胁。
  此时的蔑视又变成了那种为自己树立信心的借口了。
  日本的中国情结就是这样,既有对中国的敬畏,又有对中国的蔑视。这种矛
盾的心情,依据中国的实力变化而此起彼伏。这两种情结也相互联系。比如对中
国分裂论的兴趣与支持的心理背景中,既有对中国的敬畏也有蔑视之心。这两种
情结对日本的对华政策有着相当的影响。
  日本人无法摆脱这种矛盾的情结,除非中国大陆有一天在它眼前消失了。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