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新电子“变脸” - 第三只眼看电信 - 钟敏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82 次) 时间:2001-11-08 21:40:38 来源:钟敏 (钟敏) 原创-IT

由于价格战带来了主营业务萎缩,家电厂商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目前手机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厦新电子“变脸”

2001年10月19日,厦门。在海沧投资区,一座占地20万平米的厦新电子城基地内,两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厦新自己研发的双卡手机。而在一楼展示厅里面,拥有喇叭能够正常播放音乐的新款手机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
厦新的变脸已经初见成效了,但是厦新电子总裁李晓忠并没有显得轻松,虽然从他嘴里迸出的字眼是“我们终于赶上趟了”。
厦新能否在国产手机领域有所建树还需要看今年10月份到明年2月份这段时间,半道出家的厦新电子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业务结构,单纯靠VCD打天下已经显得不太现实,目前蓬勃兴起的国产手机领域则是最好的选择。

转型多元化

厦新的品牌完全是靠做VCD起家,其VCD的“发达之路”被称为“厦新现象”。然而,自从从1999年开始,VCD开始萎缩。在一周内VCD降价30%。 “伤到本了。”李晓忠说。
当时寄予很大期望的DVD今年才真正起来。如果厦新继续在颓势越来越明显的主营业务上徘徊不定,这个厦门市的明星企业也许会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厦新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
“厦新和其它的家电企业一样,面临一个共同的题目,就是怎样来进行企业的转型,或者说如何执行一个恢复利润的计划。”李晓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去年5月份开始担任总裁的位置。
从去年5月份开始,厦新的“变脸”正式开始了。在变脸过程中,李晓忠最得意的就是业务多元化。厦新从一个单纯做VCD的企业,变成了拥有VCD、家庭影院、无绳电话、手机多元化产品的电子企业。
为了顺应这种产品结构的调整,原来的组织结构也进行了伤筋动骨的调整。原先,所有的设计产品归设计部管,所有的采购都是采购部管,所有的产品营销都是营销部管。而现在推出了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设立五个事业部分别负责五类产品,这样可以把这五类产品都经营策划的比较好。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事业部总经理也相当于小总经理的概念。
“我们这样做,突出的重点就是能够把视频产品做成拳头产品,把手机做到迎头赶上。”李晓忠希望至少能够有两项以上的产品来支撑厦新企业的增长,他把这看作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做手机正当时

尽管厦新所做的无绳电话和数字无绳电话算不上成功,其现在的市场地位、规模都还不够,但是基础已经打牢。李晓忠感到做国产手机的时机到了。“如果厦新当初不做无绳电话的话,根本就不会想到去做手机。”李晓忠说。李晓忠打了一个比方,他认为从数字无绳电话再做到GSM,相当于打造了一个垫脚石,先踏了一步再上门。
然而真正的原因是厦新已经看到国产手机市场的契机已经到来。目前国产手机的占有率在10%—15%左右,国产手机占二、三级市场的份额大一些,差不多开始起步了,李晓忠认为目前这个阶段到达到60%占有率之前这段时间是做国产手机的黄金期。从1999年开始培育的国产手机市场开始真正步入正轨了。
从全球的形势来讲,洋品牌正处于退隐期,国外大公司正在全线调整,手机不再是明星型产品,而已经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国外有些公司是研发不做了,有些是生产不做了,或者在研发的力度、新机推出的速度方面放慢了,李晓忠认为,这种大环境给予中国手机留下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真是看到这种发展的形势,厦新义无返顾的把手机提升到多元化业务核心之一。
厦新这种企业是从VCD行业打出来的,现在这样的竞争环境对厦新来说,远没有当初VCD市场那样残酷,所以李晓忠认为厦新的适应力会很好。
与VCD相比,做手机的“门槛”确实不低的:首先是入网证,定点生产的门槛;第二个是技术门槛;第三个是资金门槛。“这三个门槛就屏蔽了一些企业的进入,使手机的竞争环境不会像当年的VCD那样。这种产业机会很难得的。这是世纪初一个最好的机会,不会再有比它更好的了。”李晓忠说。
从去年2月份与朗讯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后,厦新就一直加大手机领域的研发力量。

苦练内功与应用优先

手机这块蛋糕大家都在盯着,厦新凭什么能够从中分一杯羹?李晓忠认为厦新在手机的开发过程中具有两个特点,这才是厦新制胜的法宝。
首先是苦练内功。
厦新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开发的。目前厦新已经有8套工程,80个研发人员。
李晓忠认为厦新已经建立了一条全国加工深度最深的生产、制造生产线。目前厦新不仅做到贴片,而且连外壳都是自己注塑的,外壳的表面处理、屏蔽处理也是自己做的。
另外厦新还利用目前全球低迷的通信产业环境建立了自己的采购体系,“现在就是一个电阻都是我们自己买的。这样的采购体系的建立,采购人力的积累,使得我们有可能在成本竞争方面具备竞争力。”李晓忠说。
当然在厦新的内功计划里面不会少了市场销售体系的建立。厦新原来全国各地就有分公司,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厦新用同样的一个销售平台,把它扩充,来做手机。“我们在在渠道方面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同新的商家建立业务关系,把终端的一些销售点的形象建好等等。这项工作是在一、二、三级市场都在做。”
由于芯片不是厦新的强项,李晓忠把宝压在了应用上。厦新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上的表达,就是注重应用优先的开发原则。“如果我们一门心思扑在芯片上,很容易走进高科技的陷阱。”
“厦新是中国本土的一个企业,我们的营销人员,我们的研发人员对中国老百姓的需求把握准,决策快,这样的优势是能够形成的。”正是在此基础上,厦新推出了双卡手机,而实际上增加一个双卡功能所花费的成本非常低。
第二个实践就是“自动报失手机”,由于目前手机丢失的比例还是很高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吸引初次购买手机或者是有过丢失手机经历的人,厦新把自动报失功能集成到手机上。
接下去还有12月份即将推向市场的“E-MAIL手机”。
这些功能厦新现在的软件人员就能编写,而不需要去动芯片,也不要去动协议层软件,而且还能够吸引市场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跟摩托罗拉去比芯片开发,这肯定是找死。我们跟它比应用开发,跟它们拼应用,还是有戏。”
正是基于这种对市场前景的认识,厦新义无返顾地加大了对手机研发的力度。“其实我们现在做手机的深度,和做彩电已经差不多了,和做DVD也已经差不多了。”

国产手机迎来关键的四个月

从无绳电话做起,然后转向GSM手机,厦新的下一个目标是GPRS手机。
李晓忠的理由是未来中国的GPRS会有相当广阔的空间。目前中国移动的网络在大幅增容,技术日趋成熟, 而且中国移动遍及全国的宣传力度都是GPRS的优势。再加上GPRS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中国移动的GSM网络非常广阔,建设GPRS网络的投入并不太多。
“随着中国移动GPRS这个平台的建立,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投入到基于GPRS平台的应用,老百姓对GPRS的需求一定会更广一些。3G时代不会那么快来临,我觉得还可以好好干个3-5年。”
“厦新目前已经能够赶上趟了。”李晓忠多次重复了这句话。从今年1月份在市场上投放第一个产品,到目前能够每月投放一个新品,厦新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完成了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的平滑过渡。
投资2亿元人民币,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厦新电子城成为厦新吹响向手机进军号角的最好阵地。在这儿厦新拥有了激光影碟机400万台、功放200万台、音箱150万套、无绳电话200万部、手机300万部和多功能一体机1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
现在整个的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加快体系的运作。
李晓忠说:“厦新的这次转型计划能不能成功,就取决于从今年10月份到明年2月份。”由于这段时间是手机销售的旺季,如果这个旺季市抓好了,也许厦新的多元化业务战略就得到了验证。所以李晓忠希望通过这个旺季市场,把已经准备好的产品在销售量上都能够起来,从而在销售收上能获得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对于未来四个月来说,不仅仅是厦新,所有的国产手机厂商都将面对销售旺季的检阅,从手机市场中捞取实地。厦新已经准备好了,也许新一轮的洗牌运动就会在将来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