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5 次) 时间:2001-11-07 21:09:04 来源:驿钊 (驿钊) 原创-非IT
我们现在办报最缺什么?很多人都会首选资金缺乏,并大倒苦水――尤其是那些只有雄心和热情,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年轻朋友。其实真正有资金来了,有什么办法能利用好资金?能保证盈利呢?
假入你有好的盈利模式、思路、人才、那么资金根本不用发愁――这和商业活动中项目找钱是一个道理。
窃以为,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媒体的盈利模式(可以联想一下网络的境况),还有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办法。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凭个人经验在办报,没有科学的理论、数据、制度作为支持。大家都默认一些行规,按照长期传下来的一些经验进行着,有一些心得体会,也是只有自己知道。尤其是新入门者,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才能熟悉了解整个运作过程和游戏规则。
如果我们有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办法,将能大大提高效率,降低矛盾,不用走什么弯路,更能适合大规模商业化的运作。
但:“芝麻开门”的咒语现在还没有出现。
举个例子,我们就可以发现程序化、标准化的坐用。
每月定稿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稿件被毙掉,都会有记者过来或央求、或解释、或背后暗骂“主编脑子有水”。
我们都知道文字工作的不确定性势必导致出现这样的观点不一的事情,最后往往会影响情绪、引发矛盾。一个稿件编辑看了说:观点新颖,接着主任一看说:观点太离谱、最后主编又一看,观点很超前吗,其实大家说得一回事,都是这个文章观点另类。但在用于不用上、为什么用为什么不用上产生了分歧,最后还得主编一支笔定夺。
那么有没有办法化解这种矛盾?我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三道程序,10个考核指标来进行定稿工作。
第一道工序(先把绝对不用的淘汰)
1、 看文章作者,凡是上过黑名单、文商、圈子里名声不好、爱一稿多投的人,一律不看,直接枪毙、不用多说(这些名单有客观资料作依据)。
2、 凡是有政治倾向错误,直接枪毙、不用多说(有相关文件可查询作依据)。
3、 凡是不符合本刊定位的,直接枪毙、不用多说(有本刊内部标准作依据)。
第二道工序(可用可不用的放到一边最后酌定)
4、 凡是有可能惹麻烦,引起名誉权官司的稿件,把记者叫过来问清楚,估计利害得失、先放到一边、酌情考虑(可请律师依据法律把关)。
5、 凡是关系稿、软文,把记者叫过来问清楚,估计利害得失、先放到一边、酌情考虑(这类稿件虽无甚么标准可倚,但一眼就能看出来)。
6、 近期发表过类似观点的、同一企业的,同一类型的、先放到一边、酌情考虑(可翻阅近期报刊,有具体文章作为依据)。
7、 几篇不同的文章同一期发是否有会发生冲突,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考虑。先放到一边、酌情考虑(有现实文章放在那里对比作依据)。
第三道工序(剩下的基本就不会出问题、可要求编辑再仔细处理)
8.文字,是否简捷生动,易读易懂(我以为所有大众化的媒体都要把注意文字的通俗易懂,观点再好的文章,也得让人先能读下去,有内部标准作依据)。
9,价值、即要求符合本刊定位、价值取向(有内部标准作依据)。
10、风格,即符合本刊的风格(有内部标准作依据)。
这样,第一、二、三道程序都有客观的法律、文件、文章、资料可查询,只要有事实依据,一个稿件的用于不用一目了然,任何一个记者自己都心里有数。依照上面三道程序10个考核指标,20万字的稿件很快就能定下来(第一道工序的根本不看,第三道工序粗看后交给下面细看就可以,只有第二道工序要花点时间琢磨一下取舍)以上三道程序10个考核指标其实也是国内所有主编通用的定稿流程,大家都懂,基本都是按这些来评定稿件,但从没有人把它细化,条目清楚地列出来,讲给记者听。假如每个记者都熟悉这个程序,让他们在上稿前自己筛选一下(因为每一条都有可观标准可参考的),主编也不用那么累了,内部也没有那么多矛盾了。
除非这个主编懒、或者想愚民。
这个程序好像很简单,其实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实用。我们现在就缺类似的东西,所以要不停地讨论,开会,搞平衡、做工作。一些日常的事情大家好像都知道,但一查又无法可依,于是就有了空子和黑幕。办刊工作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简单看出标准化、程序化的办刊的优越性。